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5-14 19:56:21 字數 4125 閱讀 2294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

文昌市新橋中心小學二年級數學呂書軍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認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初步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與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教材首先通過呈現學生熟悉的超市生活場景引出質量單位,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

接著教材再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通過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知道1千克=1000克,

【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比較抽象。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片斷】

第一次試教

一、認識「克」,感受1克。

1.初步建立1克的觀念

師:我們已經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那什麼物品的質量大約重一克呢,大家可以猜一猜(出示課件:猜一猜什麼物品的質量大約是一克)

(學生匯報)

師: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到底哪些物品約重一克。(出示課件:一枚二分的硬幣約重一克,兩個曲別針約重一克,)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一枚二分硬幣約重一克,想不想掂一掂,感受一下一克的質量,拿出桌面上大約重1克的鈕扣放在手上掂一掂。(學生掂後說感受:很輕,非常輕,輕的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小結:當我們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時,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克)

二、認識「千克」 ,感受1千克

1.算一算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認識了1克有多重,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單位,那1千克會有多重?

師:我們先來做乙個實驗,拿出學具帶裡的食鹽,再看看上面的質量標註。

生: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2.稱一稱,兩包鹽重幾千克?(1千克)

師:(課件展示)我們再用秤來稱稱看。仔細觀察指標,指標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生:1千克。(板書)

3.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

師: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得出:1000克=1千克

4、掂一掂,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千克重的鹽,站起來掂一掂,跟剛才的硬幣比較怎麼樣?

生:重多了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師小結:稱量重的物品時用千克作單位;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

教學反思:

第一次試教後,對這節課我又一下幾點思考:

一、活動感悟少,

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感受1克」、「感受1千克」的兩個活動,去讓學生感受課和千克。因為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比較抽象。僅僅通過這兩個「感受1克」、「感受1千克」的活動,去讓低段的學生完全的感悟克與千克,是有點困難。

應該要讓學生更多的去感受「克」和「千克」。在克與千克關係的理解上,有點機械記憶1000克=1千克,沒有很好的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

在「感受1克」、「感受1千克」活動後,讓學生說感受,學生基本上回答都是很「比較輕」「比較重」。低段的學生對這種感受的描述很簡單,如果不及時加深這種感受的映像,學生很可能會忘記「1克」、「1千克」的感受。在學生說完感受的同時,教師應適當引導加深學生對種感受的記憶。

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克與千克。

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再次設計。

第二次執教

【教學片斷】

一、認識「克」,感受「克」

1、認識1克

師:在生活中,重量單位克與千克會經常使用,那一克到底有多重呢?經過測量,生活中的2分硬幣大約重1克。

2、掂一掂,感受克

活動一:感受1克

(學生掂後說感受:很輕,非常輕,輕的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活動二:感受500克

師:1個2分硬幣是1克,10個呢?(10克)500個呢?(500克)

師:拿出課前準備的500食鹽,放在手中掂一掂,和剛才的1克相比,與你的同桌說一說感受。(學生掂後說感受:比1克重,不是很重,比較輕的)

3、說一說

師:我們感受了1克、500克,現在來說一說生活哪些物品時用克做單位?(生:洗衣粉、鹽)

4、小結

師小結:剛才所說的物品都是比較輕,所以當我們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時,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克)

二、認識「千克」,感受「千克」

1、認識1千克

(1)算一算,

師提出問題: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2)稱一稱,兩包鹽重幾千克?(1千克)

師:(課件展示)我們再用秤來稱稱看。仔細觀察指標,指標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3)克與千克的聯絡

師: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師:關於1千克與1000克的關係,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課件展示):

天平的一端放1個1千克,一端放1克,會保持平衡嗎?(不會)那再加1克?要加多少個1克,才能保持平衡?(1000個)

小結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感受「千克」

活動一:感受1千克

師:請同桌兩人把2個500克的物品合起來,站起來掂一掂,跟剛才1克、500克、相比較,和同桌說一說。

活動二:抱一抱,感受幾千克

師:把你們昨天測量的體重說來給大家聽(25千克 、30千克)

師:現在請你抱一抱你的同桌,感受一下,和剛才掂的1克、500克1千克相比,現在感覺如何?(很重、超級重)

3、說一說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生:一箱蘋果、西瓜、一袋大公尺

4、小結

師小結:1千克、小朋友的體重都很重,所以在生活中,較重的物品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教學反思:

第二次執教過程明顯比第一次有進步,經過兩次執教,我對這節課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多體驗

克與千克是學生剛接觸的質量單位,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比較抽象。所以我安排了四個活動:「感受1克」「感受500克」「感受1千克」「感受同桌的體重」。

通過對「1克」「幾克」「1千克」「幾千克」的感受,有了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豐富了感性認識。有課充分的感性認識,再通過1000克=1千克的小實驗,讓學生理解掌握克與千克的關係。使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質的飛躍

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多想象

在感受完「1克、500克、1千克、學生體重」活動後,要讓學生更好、更全面的說出感受,以加深克與千克的映像和理解。所以我在學生感受完1克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輕的像什麼一樣?

(羽毛、空氣)」、「如果握在手心,大課間活動時跑個幾圈會累嗎?(不累、輕的感覺不到)」。在感受完1千克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果讓你手舉著1千克會怎麼樣?(手痠)」、「現在帶著1千克去跑幾圈會累嗎?(很累)」等一些問題。

讓學生多想象著中感受體驗,是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具體化。

三、架起生活與數學的聯絡,多聯想

數學**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要把生活與體驗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聯絡生活體驗數學、學習數學。在學生感受完「克」與「千克」後,聯絡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時用「克」、「千克」做單位。

在學生動手操作、思考的同時,架起一座生活與數學的橋梁,活躍整個數學課堂氣氛。

學無止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隨即調整教學預案,將是我教學中乙個努力的方向。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感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聽取了另外兩名教師進行《克與千克》教學後,發現不同的教師對本課不同的理解與設計,相比較,我的教學準備還不夠充分,對學生學情的考慮不足,如先讓學生直接估計水果的重量,對於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估計出的重量與實際重量差距很大,我在教學中對物品質量的匯入不到位,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估一估,掂一掂,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節課的乙個重點,在訓練中應該更紮實一點,讓每乙個孩子都動手進行稱一稱,自己發現其中的關係;在學生活動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將小組合作開展的更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多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孩子細心傾聽的良好習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嘗試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目標完成得更好。

二年級數學「千克和克」單元練習

二年級數學 千克和克 單元練習姓名 一 填空。2 分,每空 分 1 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克 800克 克 千克 2 在 裡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乙個蘋果約重100乙個雞蛋約重55 乙個鉛球重4乙隻母雞重4000 一本數學書重300一袋大公尺50 3 一袋鹽重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 克...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 克和千克的認識 2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 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乙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

二年級《克和千克》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 具體,沒有實物的襯托是很難進行感知的。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乙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我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重量,如 一包鹽 一瓶沐浴露等。隨後請同學們匯報他們收集到的資訊,並從中挑選了重約1克和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