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教案和反思

2023-01-29 06:51:03 字數 3805 閱讀 5474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執教者:古坳完小周莎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學習的是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所以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二、學情分析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質量單位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因此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克與千克質量觀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 學習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初步培養估量物品質量的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培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盤秤、天平、2分錢硬幣若干、500克食鹽2袋、1千克洗衣液1袋等。

2.教法與學法設計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情況,我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遊戲感受輕重

請幾位小朋友做個小遊戲。先請兩位小朋友站在講台上(一胖一瘦),再找1名學生上來分別背一背。

問:背了之後你有什麼感受?(比較重、比較輕)

2.置疑,匯入新課

(1)剛才我們說到的輕和重表示物體的什麼呢?(物體的重量)重量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數學上我們稱它為質量(板書:質量)。

(2)生活中表示物體重量是怎麼寫的?都有哪些單位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克g和千克kg(出示課題)

(利用遊戲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態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當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絡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從而能主動的學習新知。)

(二)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1.你在**見到過「克」和「千克」呢?(學生說一說,在超市,或跟媽媽買菜的時候。)

2.教師課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裝上標有克和千克。

(三)認識秤

1.如果你想知道物體有多重,有什麼辦法?請同學們說一說。(用秤稱一稱,看包裝,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沒有外面的包裝,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有多重,怎麼辦?(用秤稱一稱)

3.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秤。

(多**出示:盤秤、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你在**見過?平常用它可以稱什麼呢?(學生說說)

4.簡單認識盤秤和天平。教師出示實物和**,講解它們的結構以及用法。

(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a.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師出示1枚2分硬幣,先讓學生掂一掂,有什麼感覺?(很輕)它有質量嗎?(有)請你估一估,大膽猜一猜,大約有多重?(學生大膽猜一猜,說一說。)

2.我們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

板書:一枚2分的硬幣重1克

3.掂第二次。請你再掂一掂,這1克是什麼感覺?然後把這種1克的感覺牢牢記在心裡。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進率認識

1.請學生掂一掂教師指定的物品:洗衣液。(質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約有多重?

(2)再稱一稱,進行驗證。

2.拿出一袋500克的鹽稱一稱,重是多少?那麼2袋鹽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稱上稱一稱。(讓學生觀察指標的位置)

3.然後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稱上稱一稱,觀察指標的位置,你有什麼發現?(一樣重)怎麼把它們的關係表示出來?

板書:1000克=1千克

4.讀一讀,教師先領讀,學生自由讀。讀後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裡有多少個克嗎?讀時要注意什麼?(教師強調:1千克以千克作單位,1000克是以克作單位。)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小結:比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

(通過給1枚2分硬幣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先估測後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之間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讓學生體驗與感知。)

(五)檢測練習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問題,有沒有信心?

1. 我會填: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

2. 我會連線:將物品和質量連線

3. 我會判:判斷質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4. 我會換算:換算克與千克

5. 我會改:改正信中的錯誤單位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小組先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1)知道了重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

(2)學會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還學會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2.知道了1000克=1千克。

3.物品質量較大時用千克做單位,物品質量較小時候用克做單位。

(七)課堂評價。

(八)作業布置:小小調查員,先估計再調查生活中的物品重量,完成**。

(八)板書設計:

克與千克

質量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教學反思:

在教學《克和千克》,我覺得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徵,而對於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以下二個方面: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想像、推理、猜測、判斷等心智的運動,挑戰自己的思維。

本節課,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量的關注,所創設的情境比較開放,因此對組織實施的教師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與調控要求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叫一學生上台稱物體的重量時,有的學生並沒有仔細聽,說我沒有叫他上台,非常不高興,這是我沒有想到。課堂上,學生第一次看到天平稱,感到非常新鮮,在稱重量時,他只顧「研究」天平稱,最後是在我的「千呼萬喚」的引導下,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物體的輕重上。

這節課中,教師對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這種動態地生成性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如,當我想讓學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時,有學生情不自禁叫起說已經知道答案了,我問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興奮地說是上課前偷看的,我靈機一動讓他倆興致勃勃地寫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諧地生成了下一環節的內容,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時學生提出了有質量的問題,如學生問:

為什麼一包味精用克作單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單位呢?

二年級《克和千克》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 具體,沒有實物的襯托是很難進行感知的。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乙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我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重量,如 一包鹽 一瓶沐浴露等。隨後請同學們匯報他們收集到的資訊,並從中挑選了重約1克和重約...

克和千克教案反思

克和千克 指教 劉慶雨 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克和千克 二 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學習的就是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習 噸的認識 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所以教學的關...

克和千克反思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 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此,我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物品,幫助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我還設計小組活動,從1克 20克 200克 500克到1000克 1千克,通過猜一猜 掂一掂 說一說 估一估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