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語文現狀

2021-03-04 03:03:02 字數 6071 閱讀 9026

除此之外,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課外資料的引用,多種**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等等,都打破了傳統課堂單

一、靜態、平面的結構形式,使課堂活躍起來。課堂上有了琅琅的讀書聲,大部分教師能夠自覺抵制課堂上虛假的合作、討論、表演、滲透,課件演示更加注重實用實效,課堂評價呈現恰當、適度、多元化,課堂上學生能夠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令人欣喜的是,今天,那種省略複雜的訓練過程,只顯現精彩的學習結果的語文課,那種以部分優秀學生的發言掩蓋其他學生學習真相的語文課,那種用游離文字的煽情替代潛心感悟語言內涵的語文課,已經走出了我們的課堂。

我們的課堂教學成本逐漸降低,教學效益逐步提高了,教育正向著越來越簡潔、高效、健康的方向發展。

那麼,我們的課堂是不是就完美無缺了呢?其實不盡然,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

1、有些課堂教學方法陳舊,沒有突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課堂引導學生質疑不夠,教學方法簡單呆板,仍然是「一問到底,一講到底、繁瑣分析」,搞教師「一言堂」,視學生為學習的「奴隸」,吸收知識的「容器」。

2、有些課堂教學目標或定位不準確,不切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任意拔高或降低目標要求,致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啟而不發或回答問題思維含量很低,教學始終遊弋在教材的皮毛之處,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白白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或貪多求全、目標繁多,致使課堂教學容量很大,而課堂教學時間又是個常數,有些教學環節只能蜻蜓點水、走了過場。

3、有些課堂教學雙基訓練抓的不力,訓練落實不到位,訓練不紮實,作為語文課沒有落實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盲目追風,不論教學什麼內容,都讓學生「自主、合作、**」,雖然有了豐富多采的形式,卻遠離了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課上得「浮」了起來 ,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4、有些課堂教學教師對分層、分類教學,學困生轉化抓的不夠,落實不力,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千篇一律,整體劃一,學困生在課堂上未得到重視,受到轉化。

5、有些閱讀教學常常是「君子動口不動手」,課堂上見得多的是你說、我說、他說,很少見的是學生個個動筆寫,光說不寫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乙隻笨手,要寫就顯得非常痛苦,難以用書面文字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有些閱讀課不滲透習作指導,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脫節,不能使學生在讀中悟寫、讀後仿寫,致使學生習作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

6、有些課堂拘泥於標準答案,雖然新課程理念倡導個性化解讀、多元感悟,但我們許多老師其實在心裡還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規」,雖然也讓學生自主選擇,但最後還是會用自己預設的答案「誘導」學生,以統一的答案來壓抑學生的個性和靈氣,非讓學生跳進教者事先挖好的的大坑不可(例如一些課堂教學的板書)。

7、有些課堂為了拓寬學習背景,常常會借題發揮,游離於教材之外引進很多的資料,例如過細的背景介紹,作者簡介,或引出過多相關話題進行討論。例如,學習《鳥的天堂》,讓學生查詢很多資料來討論鳥的天堂裡究竟都有多少種類的鳥,學習《詹天佑》,讓學生深入討論「之」字形鐵路的修建方法,甚至讓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示意圖……諸如此類的做法,看上去課堂資訊容量很大,其實偏離了文字,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大腦裡接受的資訊十分零亂,主要的學習內容反而沒有掌握。

8、多數教學照本宣科,以本教本,不注重教材的整合、拓展,不開發校內課程資源,只重「舉一」,不重「反三」,僅憑一本教材、在乙個封閉的教室裡,利用一學期

三、四個月反覆把玩二三十篇課文,高耗低效,致使學生閱讀量不大、閱讀面狹窄,沒有把學生引入名家名作等語言精品的海洋,侵潤其中,接受薰陶。

9、有些課堂用「感悟」代替「講解」,為了乙個問題,繞著圈子讓學生「感悟來感悟去」費了很長時間,學生還是弄不明白。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未處理好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係,不明白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既省時又有效,事半功倍的道理。

10、不重視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作業不能體現趣味性、基礎性、完整性、開放性、教育性,重複機械作業多,甚至搞題海戰術,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業效益不高。

二、抓住根本,簡化課堂,提高效益

以上存在的種種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制約著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我們今後教學中要努力克服的。「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語文教學中怎樣用最實用實效的方法,求的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語文教學要突出「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思想,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教學目標要簡明。教學目標設計要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要明確、恰當。

教學目標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明確、恰當是一節好課的首要條件,明確,是指師生對一堂課應達到的目的、方向有共同的認識。恰當,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特點,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同時,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少些單純些,少些單純些,才能抓得比較實在,使學生學必有得。

因為時間是個常數,目標越多,每個目標所分配的時間就越少,勢必造成水過地皮溼,什麼都想抓,結果什麼都沒有抓住。這就是哲人老子所說的「少則得,多則惑」。一般情況下,應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及學習現狀每節課確定兩三個學習目標,課堂教學中應力爭使目標充分落實,使學生輕鬆的學、學的有效。

2、教學內容要簡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抓住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

在語文課程中什麼才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呢?經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如下七個字可以概括:識(識字)、寫(寫字)、讀(讀書)、背(背誦)、作(習作)、說(口語交際)、習(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因為「識寫讀背作說」這七個字,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終身的學習與發展的。是作為現代社會的人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必須下大力氣,打好這幾個方面的語文基本功。

小學語文是給未來打基礎的,凡是基礎的東西都不是那麼複雜的。蓋大樓,打地基,就是鋼筋、沙子、石子、水泥,攪拌好了,灌進去。關鍵是要做到堅固、牢靠。

給未來打基礎的知識技能是果樹的「果枝「,應該加強管理,多施肥料,下大力氣;不如此,怎麼能夠把基礎打得堅固、牢靠呢?我現在就有很多字寫不正確,顛倒筆順,原因是小時候沒有打好基礎。試想,如果低年級小學生能下力氣把常用的一千多個字的筆順寫正確,先入為主,形成習慣,長大了還會顛倒筆順嗎?

因此選擇學習內容,特別是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發現那些為學生真正所需要的、終身有用的「核心知識」,以充分發揮教材的語文教學價值,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必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學環節要簡化。語文教學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科學的,是順暢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規律的。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定那麼多的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沒有必要搞得那麼複雜、那麼深奧。

本次活動中我校推出的「新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我覺得就是比較簡潔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由定標——自學——展示——點撥——作業幾個環節構成,我認為這一模式在「自學」和「點撥」階段應這樣操作:自學時,自學內容要明確,問題指向要清晰。自學指導要得法,具有可操作性。

自學一般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法:①自主感悟法,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讀通讀順,邊讀邊自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如自學生字、新詞,理清結構脈絡,在有感悟處寫批註,不懂處做記號等,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②目標定位法,即教者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靈活恰當的自學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預習,問題設計應由難而易,富有梯度。

③小組合作法,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自學,當然合作目標要明確,過程要有序,方法要得力,合作自學的內容可以一致也可以各有側重(例如分組學習古詩,既節省時間,有資源共享)。以上三種自學操作中,學生如有疑難,可留待點撥時集體討論解決。在點撥階段,要充分利用全班自學展示的資源,通過激勵性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

不要滿足於展示資源的定性,要追求展示資源的昇華和學生潛能的開發。那麼,何時需要點撥、講解?當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時,教師要講解;當文中的重點難點學生是懂非懂時,教師要講解;當教材的難點超過學生的認識水平時,教師要講解。

一般情況下,當講的地方講,學生麻木的地方講,講解、點撥要適時、適當,這當然需要教者認真解讀教材,學會用一雙慧眼看教材文字的表達、文字的風采,然後培養學生的語文眼光。

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在教師導學的基礎上,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然後教師再及時質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後,針對問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對於略讀課文和讀寫例話中的閱讀短文,教師可事先設計恰當的閱讀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自讀自悟、自己解決,然後師生集體討論交流、深入學習、讀懂短文,從而做到課外閱讀課內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掌握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為了使環節簡略,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少問:

「你是怎麼體會到的?」等學生不知所措、無言以對的問題,體會的過程本身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會因這種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本應具有的**精神,課堂上由主動變被動,「勤老師培養了懶學生!」

4、教學方法要得當、簡便。簡單意味著可以學習,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得當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因為好方法是真正能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

教師要善於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靈活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成為緊張、有趣的生成過程。

5、教學媒介要簡單。語文教學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多**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力。

6、教學用語要簡要:課堂中除卻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不必要的言說,讓課堂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7、將讀貫徹教學始終。最近我看了支玉恆老師執教《匆匆》一文的課堂教學實錄,整堂課都在充分的有感情的朗讀,他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在誦讀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一句話,通過誦讀完成了課文的學習。

由此看來,語文課不能沒有朗朗的書聲,語文課應該以讀為主,通過讀來培養語感,通過讀,讀出我們想要講的東西,要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品評感悟及體味領會語言文字之美,用心靈和作者直接對話,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每遇新課,尤其是精彩篇目,要將讀貫徹始終:一讀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順;二讀注意敘述順序、理清脈絡;三讀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四讀體會感情、拓展延伸。

整堂課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在逐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經過老師的指點使學生把書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課堂上一遍一遍地讀,從讀通讀順、到讀出感情,讀出遣詞造句的精妙,讀的要求不斷提高,直至熟讀成誦!

8、重視訓練。葉聖陶先生曾說:「訓練訓練,分開來說,訓是老師的事,練是學生的事。

」「所謂訓練,當然不只是教學生拿起書來讀,提起筆來寫,就算了事。第一必須講求方法。怎樣閱讀才可以明白通曉,攝取精英,怎樣寫作才可以清楚暢達,表其情意,都得讓學生心知其故。

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國文教學的成功與否,就看以上兩點。」 葉老在幾十年前的話就反映了新課程的理念,即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訓練講究方法,當然需要教師的指點和傳授,還要有學生積極的自主的練習,只有學生的「練」而缺少教師必要的「訓」,或是只有教師的「訓」而缺少學生的「練」,都不能稱之為訓練。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有新的內涵。比如,把機械重複的語言文字訓練變成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把靜態的語言文字練習變成動態的語文實踐。

新課堂中的訓練更應「關注整合」,特級教師盛新鳳在教學《盧溝橋的獅子》第二課時時,設計了下列訓練題,就極好地關注了「整合」。盛老師先引導學生**了「槍林彈雨中的獅子」的錄影片段,然後要求學生聯絡當時的情形改寫或補寫課文,練習時任選其中一句進行練筆,題目的具體內容是:有的獅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有的低著頭,好像( );有的小獅子依偎在母獅子的懷裡,好像( );有的( ),好像( )。

也許正是盛老師恰如其分的預設了訓練的良好時機,巧妙的設計了訓練的方法方式,課堂中學生不僅表現出了「情真意亦切」的情形。有學生說道:「有的獅子低著頭,好像在懷念『七七事變』中陣亡的戰士」;有學生說道:

「有的獅子低著頭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是獅子媽媽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看到如此血雨腥風的場景」……這樣的回答簡直精彩極了!新課堂中的訓練還應「張揚個性」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閱讀感悟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我們在課堂中安排的語言文字訓練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一位青年教師在執教《鳥的天堂》一課時,就設計了「假如我們現在到了『鳥的天堂』,目睹了如此壯觀的景象,我們會說一句什麼話呢?」學生思如泉湧,紛紛舉手說道:「鳥的天堂」無愧為鳥的天堂!

「美啊,鳥的天堂」「榕樹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鳥的樂園。更是人類愛護環境的見證!」多麼富有個性的回答!

新課堂中的訓練更應「融入情感」;新課堂中的訓練還應「追求創新」。語文是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要讓學生反覆的訓練,訓和練的關係,體現著教和學的關係。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訓與練,如何練得有效,我認為當練即練,適時適度就好。

語文新課程實施現狀反思

作者 王國強 新課程 中旬 2014年第10期 優質教育的實現,離不開課程 教學以及考試評價等方面配套改革的全面推進,只有在相關方面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優質化。回顧這幾年語文新課程實施過程,筆者發現了不少令人深思的現象 課程理念是新的,但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仍是老一套 教材是新的...

對語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俗語 親其師信其道。投身中學語文教學十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受到社會的指責越來越多了,許多教師也感覺到中學語文越來越難教了,原因何在?答曰 奴隸式 包辦式 的教學方法破壞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沖淡了學生的學習趣味,某些現狀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反思現狀一 以 庖丁解牛 代替整體感知 新學期發各種教材時...

靜觀中考語文現狀反思初中語文教學

鶴峰縣2013年中考語文質量分析 今年恩施自治州的中考語文試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 為依據,以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為藍本,按照 2013年恩施州初中學業考試語文考試大綱 要求的範圍 形式和結構命題。試題既充分體現了課改精神,又堅持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 既有利於高中階段學校選拔優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