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經濟後果的盈餘管理動機研究

2023-02-09 10:18:04 字數 3327 閱讀 1519

摘要:盈餘管理動機研究是開啟盈餘管理「黑箱」的基礎。盈餘管理動機的複雜性,導致盈餘管理難以識別,無法提前識別的重大財務造假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有序執行。

構建盈餘管理動機的理論體系,有助於識別盈餘管理,從而正確認識盈餘管理產生的經濟後果。盈餘管理的動機其經濟後果可分為契約動機、資本市場動機以及經營動機。在建立系統完善的盈餘管理動機理論時,非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動機、盈餘管理動機跨領域理論分析、基於動機發展財務造假甄別技術等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盈餘管理;財務造假;經濟後果;動機

一、 引言

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自始至終都引起資本市場內外的關注。2023年10月30日,「獐子島」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其合併報表中顯示當期資產減值損失為2.98億元由「本期計提蝦夷扇貝減值」造成,營業外支出7.

37億元由「本期核銷底播蝦夷扇貝損失」造成,二者是導致當期合併淨利潤為-8.6億元的關鍵影響因素。對比該公司2023年9月25日公告的《關於部分募集資金投資專案實施結構調整的公告》,公司對「新增年滾動25萬畝蝦夷扇貝底播增值專案」資金結構進行調整,將1.

55億元的募集資金被變更用途至「對原募集資金投資專案中的海域規模進行擴增,實現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產能的公升級」,讓人懷疑其利潤的真實性。這次「獐子島」的業績「變臉」事件,不僅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更成為普通民眾的談資。事實上,盈餘管理一直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現象。

從2023年的「瓊民源」財務造假事件以來,出現了「銀廣夏」、「藍田股份」、「綠大地」、「萬福生科」等多起盈餘造假行為,皆在中國**掀起了一陣波瀾。「獐子島事件」也引發了本文作者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的再思考。

盈餘管理的學術研究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這些學術討論主要著眼於以下幾個問題:「何為盈餘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界定盈餘管理?

」「誰在進行盈餘管理?他們為什麼要採用盈餘管理?」「管理層們是如何進行盈餘管理的?

我們能否識別?」由於盈餘管理動機的複雜性,識別盈餘管理的動機就好比開啟黑箱,因而本文將關注點放在盈餘管理的動機上。

盈餘管理的動機非常複雜,其複雜性主要源於:第一,盈餘管理過程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關係,在這個利益關係系統裡,可能存在使各方利益均衡的均衡點也可能有一方絕對佔優。第二,盈餘管理的動機是具體且不斷變化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體系的變化、監管力度的加強以及不斷湧現的新的契約形式、資訊手段,盈餘管理的動機必然也在不斷調整更新。可見,盈餘管理動機與其所產生的經濟後果密不可分。本文按照盈餘管理經濟後果作用範圍的不同將其區分為契約動機、資本市場動機與經營動機。

其中,契約動機主要指管理層為迎合特定的契約條件而進行盈餘管理,資本市場動機主要指管理層為滿足在資本市場中的發展而進行盈餘管理,經營動機則主要指管理層為使經營活動更好地開展而進行盈餘管理。

本文的其理論意義在於,通過對盈餘管理動機按照其作用範圍經濟後果的不同,**盈餘管理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幫助讀者更加清晰地認識盈餘管理研究的現狀,發現盈餘管理研究的未來發展動向;實際意義在於,為識別假賬提供線索,進而為監管部門監督企業財務狀況,減少假賬對資本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提供制度改進的方向。本文的創新性在於:將盈餘管理的動機按照經濟後果的作用範圍進行系統歸類,尤其是提出了經營動機這一層面的盈餘管理動機,有助於開啟盈餘管理的黑箱,更加充分地認識盈餘管理。

二、 盈餘管理的契約動機

1. 債務動機。對於有債務壓力的公司來講,由於外部貸款人不易識別出盈餘管理,管理層有可能通過盈餘管理來減輕債務契約對本公司形成的約束。

jaggi和lee(2002)研究了2023年~2023年間債務違約或債務重組的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發現如果公司面臨的是臨時性的財務困難但基本上公司還是乙個好公司的情況下,管理層會採用增加盈餘的盈餘管理,而當面臨的是嚴重的財務困境,甚至導致債務重組時,公司會採用減少盈餘的盈餘管理行為來標示出自己將要進行債務重組,從而有利於他們以此來和債權人進行談判。bharath等(2008)研究了借款人會計質量在債務契約中的作用從而觀察出具有不同會計資訊質量的企業會在不同的市場上進行貸款,研究發現會計質量越差的企業越傾向於在私人貸款市場上貸款,越好則越傾向於銀行貸款。我國學者陸正飛等(2008)發現銀行不能識別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因為其不能區分會計資訊質量。

2. 股利契約。管理層在進行盈餘管理時,股利政策(尤其是股利支付水平)是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乙個界限,但是股利政策在不同的市場情況下,是否會產生盈餘管理、產生盈餘管理的程度、產生盈餘管理的方向都不相同。

kasanen等(1996)首次提出了基於股利的盈餘管理。他們採用芬蘭1970-1989的經驗資料發現管理層有平滑股利的動機,在利潤太低達不到目標股利時做高利潤,在利潤太高稅負成本太大時做低利潤。然而在監管條件不斷變化的資本市場,結果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daniel等(2008)發現在薩班斯法案之前股利稅減少之後,對需要支付股利的公司來講,當他們盈餘水平略低於預期股利水平時有可能採取激進的會計方式來做高利潤,從而說明股利水平是盈餘管理的乙個門檻標準。

3. 激勵契約。管理層激勵制度是誘發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乙個重要動機。

penman(2007)的《財務報表分析與**價值評估》一書中提到:「當管理層獎金與未來盈餘相關時,儲存利潤有可能發生」。

lambert和larcker(1987)認為激勵契約是管理層特點、公司和環境的函式。bergstresser和philippon(2004)發現,更有動機(總體激勵的額度比公司股價更敏感)的ceo會採取更多的盈餘管理,並且在對影響公司報告業績的會計專案上採用更加激進的政策。conyon(2006)詳細分析了管理激勵計畫中的管理層動機,並發現管理層財富隨公司股價變化而變化。

  三、 盈餘管理的資本市場動機

1. 分析師**。在資本市場中,作為第三方的分析師常常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和盈餘管理產生影響。

一方面,管理層有通過盈餘管理來滿足財務預期的傾向;另一方面,分析師所作出的披露也會對盈餘管理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degerorge等(1999)研究發現分析師預期是盈餘管理的乙個「門檻」,管理層有滿足分析師預期的傾向。yu(2008)進一步**了分析師在管理層盈餘管理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現不同型別的分析師對盈餘管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發現分析師對於盈餘管理也有一定的治理作用,且通常更有聲望和更有經驗的分析師更能減少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程度。

2. **發行。**發行過程常常伴隨著**定價,而定價又往往與公司盈餘密切相關,因而作為與股價相關的利益相關者,公司管理層在**發行過程中有著強烈的盈餘管理動機。

teoh等(1998)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ipo過程中,管理層會通過粉飾報表來增加當期利潤且在短期內不容易被發現,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後投資者才會發現並做出市場反應使股價重新回落。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在**發行過程中的盈餘管理並非那麼難發現,至少與非常應計專案相關的盈餘管理就很容易被發現。ducharme等(2004)發現在**發行時非常的會計應計事項很高,尤其是在那些有訴訟可能性的公司裡,這些應計事項在發行後通常會回落並與發行後的**收益負相關,而這些非常專案常常引起與發行**相關的訴訟,證明了管理層在**發行前有操縱盈餘的機會主義動機而使他們更有可能因此而捲入訴訟。

真實盈餘管理經濟後果研究

作者 許慧林芳 財會通訊 2013年第21期 摘要 本文對真實盈餘管理的經濟後果實證檢驗,發現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真實盈餘管理活動會同時導致其後期會計業績與現金流業績 滑坡 且現金流業績 滑坡 的期限要長於會計業績的期限,表明真實盈餘管理對現金流的影響更為深遠。異常現金流對會計業績與現金流業績的影響最為...

真實盈餘管理的經濟後果研究述評

摘要 真實盈餘管理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話題,但實證研究中對真實盈餘管理經濟後果的考察卻存在截然相反的經驗證據。文章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從理論框架和經驗證據兩個層面對研究真實盈餘管理經濟後果的相關文獻進行述評,並對未來的研究作了展望。關鍵詞 真實盈餘管理 經濟後果 述評與展望 真實...

基於新債務重組準則的盈餘管理研究

摘要 本文對上市公司是否利用2006年新實施的債務重組準則盈餘管理進行了 研究結果表明,債務重組公司利用了新債務重組準則實施盈餘管理,其中主要是虧損公司和st公司為了達到改善財務經營狀況惡化 扭虧或摘帽摘星的目的而實施的盈餘管理行為。本文在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和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從多學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