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軌為什么會發生

2023-02-06 23:18:04 字數 2866 閱讀 2663

2009300710087 劉卓妍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

經濟轉軌是指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從最初的計畫經濟體制轉換為市場經濟體制(或是社會主義式的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現象。目前,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經歷了或經歷著「走計畫經濟道路——經濟極大繁榮——出現極大問題——向市場經濟轉軌」這樣乙個過程,這樣的乙個經濟體制變遷何以成為乙個規律性的普遍現象呢?本文將從自然性與必然性這兩個方面解釋「經濟轉軌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

在闡釋正文之前,先對文章中的自然性與必然性做乙個定義。二者均有著「必然」這一關鍵詞,旨在經濟轉軌的發生是一種必然現象,而區分就在於:自然性是指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自然而然、必然發生的;而必然性則指由於人的本性、市場經濟的天性等原因,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具有存在的必然性。

經濟體制是指對資源的配置方法。計畫經濟是由**來判斷**最需要資源、進而決定資源的流向;市場經濟是由供需關係來決定資源的流向,僅涉及利益而不涉及需要的緊急程度。乍一聽,前者的分配方式似乎比後者更具合理性。

但不能忽略的是,這一結論卻有乙個隱含的前提,即二者擁有相同數量的資源、或者資源是無窮無盡的。但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實際的情況卻恰好相反——資源是稀缺的。經濟體制解決如何配置資源的問題但無法解決資源從**來的問題,這是計畫經濟無法長時間維持的原因之一。

計畫經濟體制能夠實施需要幾個假定作為前提:①完全資訊假定②單一利益主體假定③人性假定——即利他主義。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①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是少到可以收集的過來的②即使收集不過來,不能被滿足的需求被忽略是可以忍受的③人們都是非利己、視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為一體的。

解釋經濟轉軌的自然性就不得不提到當時時代的歷史背景,儘管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具體的背景不盡相同,但對於經濟體制上來說面對的問題則是一致的。在此為了闡述方便,以下文章中將以中國為例。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要共同面對外敵(無論上是軍事上的威脅還是經濟上的威脅),所以人們可以忽視個人利益而為集體的共同利益服務。此時個人的需求是可以被忽視的,而國家內外的全部需求便等於國家主體的需求——發展重工,加強軍事建設,扶植最重要的幾個產業……

而當起步初期過去後,國家有了一定的資源儲備,而個人利益意識也隨著外部環境的轉好而抬頭,人們不願意再將集體利益放置在個人利益之前。此外,起步階段過去後,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紛繁的社會需要使得掌握需要資訊都無比艱難,更何況要一一滿足這些需求。

在這個時候,實施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便是必要的了。

市場是消除貧困最有力的發動機。但這句話只有在市場能夠運作良好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有很多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市場缺失,而是在於市場運作的不好。

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場要想運作的好是需要條件的。

市場經濟執行需要一些基礎條件。巨集觀上,需要成型的市場體系、健全的市場機制、規範的市場規則等;微觀上,則需要剩餘的生產資料、分離且被認可的產權、商品種類的豐富、不同商品對不同人的邊際效用不同等等。

經濟體制解決的是資源分配的問題,並不涉及所有制的問題,也就是說,儘管當時的資源是平均分配的,但並代表所有人手中的資源是相等的。而在計畫經濟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中國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公升,國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此時人民手中的剩餘生產資料才能夠得以積攢達到一定量。

而在經濟得到繁榮之後,市場上可供交換的商品種類才更加豐富。打個比方來說,若是中國跳過計畫經濟階段直接跳入市場經濟、沒有之前計畫經濟對科技產業的扶植,市場上就不會出現電視等家電類商品,人民即使可以自由的交換商品,也只能用大蔥換換白菜。

可以說,是計畫經濟為市場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市場經濟體制得以良好高效的執行。

計畫經濟下的資源分配模式是以需定供,要什麼有什麼的模式無法刺激出足夠的市場活力來帶動經濟的增長,人們創造價值的動力**僅僅是強制和精神動員。

而市場經濟則是以**為槓桿,**即符合供需情況又可以調節供需情況。**反映到貨幣上可以明確的反映出經濟利益,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人們就有了更高的熱情和動力去創造價值。

並且市場經濟可以更加充分的呼叫人民手中的閒散資金,是這些小型資本也在市場交易中獲得價值,促進市場活力以及經濟形態的多樣化發展。

當然,這不是說計畫經濟不如市場經濟先進。正如上文所說,經濟體制只不過是資源配置的問題,應視資源數量的情況決定相應配置的方法。在合適的時機選擇相應的經濟體制以有效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這個選擇條件來看,在建國初期,新中國一窮二白,面對迫切而少量的幾個需求和更少的資源,傾全國之力去重點配置相應的產業從而使得國力在短時間內騰飛,這個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並且我們在詬病後期計畫經濟帶來的種種弊端之餘,同時應該看到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計畫經濟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所起到的功不可沒的作用。

選擇轉軌到市場經濟體制也僅僅是因為在那個發展階段,市場經濟體制可以更好的利用人民的閒散資金、促進經濟的多樣化發展,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公升人民的積極性、使經濟發展的更加快速。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無論是在初期選擇計畫經濟道路,還是在後期選擇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均無疑是正確的。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人類有交易的傾向。這個邏輯的**是:勞動分工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人的潛能分工不必自己生產所有必需品交換的需要;而如果不分工工作不同所產生的才能的巨大差異就不能存在人與動物無差別。

再結合人生而自私這個天性假設,人們交換是為了對自己有利,而這種利益會促使人們進一步交換。

我對這樣一種理論的理解是,當人們手中有了可以用於交換的東西、且擁有的東西的效用高於不擁有的東西的效用,這時的交換可以使得人的效用增加、獲得更多利益的滿足。人處於這種利益的驅使下,會願意從事自主交換,而這個交換的過程便是市場經濟的產生。

於是利己性與分工的天性,共同組成了「人類有交易的傾向」這一天性,這一天性也就決定了市場經濟體制是符合人的天性、符合人類社會生存機制的。因此無論最初的經濟體制是如何,最終必然會走向市場經濟體制。

以上便是我對於為什麼會發生經濟轉軌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但對於「人類有交易的傾向」這一部分,我自己也不是十分理解,在《國富論》中它僅作為乙個假定前提而被提過,相關的資料也比較少因此描述較為簡略。之前的評論由於個人經濟學知識十分淺薄,且表達能力有限,描述不清或有重大錯誤的地方還請老師能夠指正我。

為什么塑件在成型後會發生收縮

塑料熔體在高溫高壓下射人模具型腔,並加壓成形,當溫度下降,熔體冷卻凝固成塑件,塑件尺寸要小於模腔尺寸,這種體積變小的現象即為收縮性。產生收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1 塑料的熱脹冷縮絕大多數物質都會熱脹冷縮,在塑件成型時,需要將塑料原料熔融,這時的熔融溫度達到二三,塑料原料受熱膨脹,而在塑件成型的冷卻...

我為什么學醫?我為什么堅持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可能記得已經不是特別清楚,話是這樣的 當你躺在病床上快要死去的時候,你的父母可能不希望你活下來 你的妻子可能不希望你活下來 你的子女可能不希望你活下來 你的朋友可能不希望你活下來 但是,你的主治大夫絕對是最希望你活下來的。初二那年,最要好朋友的父親去世,看著她很難過而自己那種無能為...

為什么要移民

深圳經緯移民 貝恩資本發布的 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 顯示 2015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 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已超過100萬人,全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人民幣。近年來,中國向境外投資移民人數出現快速增長。以美國為例,截止到2012財年第三季度,美國移民局共發放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