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腸症候群

2023-02-05 00:21:05 字數 2775 閱讀 5874

十七病區十一月份業務學習

時間地點:

主持人主講人:

參加人員:

學習內容:短腸症候群護理

短腸症候群(sbs)

短腸症候群的病理:

..%小腸被切除化驗後可不出現短腸綜合症但若殘留小腸﹤

-年可望有半數病人親人完全得到代償恢復家長飲食並維持緊張正常營養狀態

短腸症候群的車禍臨床表現:

早期的情況症狀是不同程度的水樣腹瀉.多數費用病人並不號費十分安慰嚴重少數病人出院每天排出水量可達—%-%.加之上述腸激素分泌減少使膽囊收縮變弱.易發生膽囊結石(比遮蔽正常人高-倍)

臨床分期短腸症候群的臨床過程經歷三個階段:

1急性期:一般表現術後1~3個月因大量腹瀉導致液體和電解質丟失,平衡紊亂嚴重者危及病人生命2~3週達高峰每天從大便中丟失液體2.5公升甚至5公升除腹瀉外尚有乏力、少尿及脫水、電解質缺乏、酸鹼平衡紊亂低鈣低鎂抽搐等表現。

2適應期為一初步經口攝取並逐步增加攝入量的適應階段,常延續數月至1年該期腹瀉明顯減輕水及電解質失衡有所緩解最突出的臨床表現為營養不良消瘦,嚴重者出現低蛋白血症和水腫也可因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而出現夜盲症、周圍神經炎凝血障礙性出血傾向貧血及骨軟化等

3穩定期:一般經過術後1年左右時間才呈現穩定狀態。。部分病人不可能達到完全經口營養的階段,需借助於家庭胃腸外營養。

影響小腸切除術後適應性變化的因素:小腸切除術後有以下因素可影響小腸的適應:①食物營養性物質及非營養性物質與殘餘腸管的接觸;②膽汁和胰液刺激,腸道激素或其他因子的營養作用;③腸外生長因子、激素、聚胺等的刺激作用;④剩餘小腸血流的增加。

護理短腸患者一般要經過3個階段,即急性期、適應期、穩定期,在臨床工作中,一般針對各期的不同特點展開護理。

1急性期護理:

1.1 心理護理短腸患者的心情往往比較急躁,對突然造成的短腸症候群這一事實承受不足,感到恐懼、焦慮,擔心自己的預後和生活質量。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地與患者交談,對其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並給予適當的安慰和解釋,通過對短腸知識的講解,使他們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和護理。

向患者講解有關腸外靜脈營養的知識,相關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產生戰勝疾病的信心。

1.2 腸外營養護理多數短腸患者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依靠腸外營養支援,對此,可採用腔靜脈置管術或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管路)。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中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技術,每週按時消毒管口周圍的**,並更換導管口敷料,嚴防中心靜脈導管併發症的發生。

此外,腸外營養液的配製須嚴格無菌操作,現用現配,老年病人可用輸液幫浦控制輸液速度

1.3 腸內營養護理小腸切除術後患者的營養狀況取決於切除的範圍和部位、迴盲瓣和結腸的保留與否以及殘存小腸的功能狀況和代償。腸內營養液的選擇從低容量、低濃度開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輸注速度和營養液濃度。

為提高患者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可使用腸內營養輸注幫浦控制輸注速度,同時注意加溫,避免汙染。從術後第四天開始,給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以每小時20ml的量經胃管緩慢滴注。這樣可達到使病人適應腸道吸收的目的。

如無腹痛腹瀉的症狀,第五天可給腸內營養液,如:瑞素,瑞高,瑞代,能全力,百普力等。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一瓶腸內營養液500ml,混勻後以每小時20ml用蠕動幫浦幫浦入胃管。

天冷時,注意要用加溫棒加溫。營養液配製好後,常溫下僅能存放24小時,過時應予以丟棄。灌注同時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瀉腹脹的症狀。

如有上述症狀可以減速或暫停滴入。待症狀緩解後可逐漸加量加速,也可改用原液灌注。與此同時,減

少靜脈輸液量以及腸外營養的總量,從而達到主要依靠腸內吸收營養的目的,直到完全無輸

液後,再漸漸減少腸內灌注的總量,同時慢慢給患者增加進食低脂流食、半流食的機率,直至其可進食普食。此外,如有攝入量不足,未達到每日總消耗量時,可適量增加腸內營養液。

2 適應期護理:此期密切觀察**效果,患者的腸管吸收功能及營養狀況的改善程度是判斷**效果的重要指標。在此期間準確記錄患者24 h的出入量,注意監測血、尿電解質變化,及時發現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堅持每日晨起給患者測體重,進食後休息1~2 h , 進行輕度活動,有助於腸內營養的吸收,每週評估營養**效果。

3穩定期護理: 部分患者能從腸道獲得足夠的營養,不再需要補充靜脈營養。但是,許多患者不能依靠普通飲食滿足營養需求,因此在口服普通飲食的同時仍需新增腸內營養,並以短肽製劑為主。

飲食調理是鞏固短腸**效果的重要方面,由於患者對短腸症候群缺乏認識,往往多葷食或高脂飲食以期補充營養,從而造成遠期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嚴重腹瀉、泌尿系統結石、腎功能衰竭、骨質疏鬆、膽囊結石、肝臟脂肪變性及d-乳酸酸中毒.因此,短腸患者出院時要給予詳細的提示,建議其服用含纖維的低脂肪飲食, 指導其出院後的飲食調理。

出院指導:

1 飲食與營養由於大部分小腸被切除,營養物質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障礙,很易引起脂肪瀉。因此,日常膳食宜低脂、低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但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或加重腹瀉。

另外,為了維持機體營養需要,還可輔以一些腸內營養製劑,如百普素、能全力等,按說明書沖服飲用。若稀便且次數達4~6次/日以上,可口服異蒙停或複方苯乙派啶等止瀉藥予以控制。但若腹瀉嚴重或體重下降明顯,應及時就診。

2 情緒與心理良好的心態是戰勝疾病的動力,有時甚至達到良醫妙藥的功用。因此,要鼓勵病人培養良好情緒,保持開朗、豁達的心境,多聽**,還可參閱一些**指南,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 休息與活動早期以休息為主,可適當活動,如散步等,待體質恢復許可時可參加輕體力工作,避免勞累。

4定期複查 sbs早期的併發症主要有腹瀉、進行性營養不良等,遠期的併發症主要是骨質疏鬆和尿路結石。因此,應定期到醫院複查,檢查肝腎功、電解質有無異常,b超和x線攝片是否正常。平時可遵醫囑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限制脂肪攝入,這對預防病理性骨折和尿路結石有較好的療效。

應激症候群

腸道應激症候群現象及應對 腸道易激惹症候群不是器質性疾病,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護 腸道激惹症候群,亦稱腸易激症候群,是胃腸道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功能性疾病,多見於壯年,男性略多於女性,50歲以後首次發病者極少.患者有腹痛不適,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等症狀.雖然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嚴重地影響勞動和生活,但患者的...

膽心症候群

膽心症候群是由於膽道疾病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心臟活動失調和心電圖異常的臨床症候群。為了提高膽心症候群的診療水平,對1997 年12 月 2007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96例膽心症候群患者分析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 確診膽心症候群者 2 肝外膽道疾患合併有心前區疼痛 胸悶和心電...

多囊卵巢症候群

pcos概述 多囊卵巢症候群 pcos 是以慢性無排卵 閉經或月經稀發 不孕 肥胖 痤瘡 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為臨床特徵的綜合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確切 雖然不清楚,但是它屬於內分泌和代謝疾病已成定論,即不但有內分泌失調,也有代謝異常,而且亞型繁多,所以 必須個性化。pcos 確切 雖然不清楚,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