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同名

2023-01-31 10:27:02 字數 4612 閱讀 9549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大致格局

2. 記住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以及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3. 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全球的海陸分布。

【教學重點】

(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稱和面積比較。

【教學難點】

(1)亞歐、亞非,南、北美洲分界線

(2)由於學生認識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塊運動的深層次原因,只能讓學生「知其然」,所以這是本節的一大難點;另一難點則因為名詞、地名較多,一時難以掌握。

【課前準備】

地球儀、塑料地球儀、世界地圖、白紙等。

【教學方法】小組活動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學習了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活動)一學生模擬地球自轉,另一學生閉目,右手食指觸及地球儀表面,睜開眼睛看自己右手食指觸及地球儀表面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上,分別在黑板上陸地或海洋的下面劃「正」字的一筆。重複此實驗10次以上,分別加和所指到陸地和海洋的次數。

教師引導:大家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預答:海洋的比例高於陸地的比例,海洋佔70%,陸地佔30%。

教師過渡:我們從地球儀上觀察到海洋的比例高於陸地的比例,我們再從地圖上觀察一下。

教師引導讀圖:首先從南北半球地圖上看,估計南北半球陸地與海洋所佔的比例,誰的比例大?再從東西半球地圖上看,估計東西半球陸地與海洋所佔的比例,誰的比例大?

還有一種半球的劃分,最後從陸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圖上看,估計陸半球和水半球陸地與海洋所佔的比例,誰的比例大?

教師總結:

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意兩個半球,海洋面積都大於陸地面積。是否可以說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呢?我們在從地球衛星**上看看。

教師展示:地球衛星**上看到,海洋面積明顯大於陸地面積。

教師過渡:眼見不是很確定,我們再聽聽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飛行員加加林是如何描繪他所看到的地球。

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乙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教師小結:人們經過對各方面測得的資料進行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陸地表面積+海洋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

29% +71% =100%

教師過渡:剛剛我們認識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這個結論,從觀察地球儀到觀察各種地圖,再到看衛星**和統計資料,經過20分鐘的時間,但整個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卻是怎樣的?。請大家讀一下閱讀材料「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

教師引導: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是十分漫長和艱辛的。好不容易才認清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的面貌,要不要把「地球」該改名叫「水球」呢?請各學習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小組匯報:

教師總結:無論地球還是水球,我們的家只有乙個。

【板書設計】

1. 地球的表面油海陸共同構成

2. 陸地表面積+海洋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

29% +71% =100%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記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間的分界線

2. 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間的分界線。

【教學重點】

(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稱和面積比較。

【教學難點】

(1)亞歐、亞非,南、北美洲分界線

(2)由於學生認識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塊運動的深層次原因,只能讓學生「知其然」,所以這是本節的一大難點;另一難點則因為名詞、地名較多,一時難以掌握。

【課前準備】

地球儀、塑料地球儀、世界地圖、白紙等。

【教學方法】小組活動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上節課我們發現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並且世界海陸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今天,我們要更仔細的觀察世界上海洋和陸地的具體分布。

教師講解:首先我們看目前人類主要的生存場所———陸地。

大陸(大塊的陸地)

教師指圖講解:

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

教師講解:和大塊陸地相比,還有小塊的陸地。

島(小塊的陸地)

教師小結:格陵蘭島、台灣島、海南島

教師提問:最小的大陸?最大的島?

學生回答: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最大的島:格陵蘭島

教師小結:比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小的就是小塊的陸地—島;

比最大的島格陵蘭島大的就是大塊的陸地—大陸。

教師過渡:陸地還有一些特殊的形態如

半島(大陸伸向海洋的部分)

教師指圖講解:山東半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教師講解:群島

教師指圖講解:馬來群島、日本群島

教師講解:陸地的劃分中,有乙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大洲(大陸和周圍的島嶼)

教師指圖講解:

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教師提問:面積最大大洲?面積最小大洲?

學生回答:亞洲面積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

教師指圖講解:大洲的界線。強調是自然界線。

學生活動:

指圖落實大洲位置:

東、西半球包括那些大洲?

南北半球包括那些大洲?

赤道穿過那些大洲?

本初子午線穿過那些大洲?

教師講解:各大洲的名稱來歷及相關英文名稱(填圖中)

學生活動:把七大洲的英文名稱填如圖中。

教師講解:下面看看包圍陸地的海洋。

大洋(陸地穿插分割、連成一體的)

教師指圖講解: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指導學生記住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寶藏無限,人類共有」

教師提問:面積最大洋?面積最小洋?

學生回答:

面積最大:太平洋

面積最小:北冰洋

學生活動:

指圖落實大洋位置

東、西半球包括那些大洋?

南北半球包括那些大洋?

赤道穿過那些大洋?

本初子午線穿過那些大洋?

七大洲分別臨那些大洋?

教師講解:海(大洋邊緣臨近大陸的部分)

教師指圖講解:

渤海(內海)、黃海、東海、南海、阿拉伯海

教師講解:海峽(溝通海洋之間狹窄的水道)

教師指圖講解:

馬六甲海峽、渤海海峽

教師講解:各大洋的名稱來歷及相關英文名稱(填圖中)

學生活動:把四大洋的英文名稱填入圖中。

遊戲:「地圖大發現」

每小組一題,在世界地圖上指出答案。全組同學依次順序回答。

從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自西向東依次經過的大洲和大洋

包圍北冰洋的大洲、南極洲的大洋

3、臨三大洋的大洲

4、亞洲與其它四大洲的分界

5、找出5個半島

6、找出6個海峽

7、找出7個海

8、找出8個島

【板書設計】

一、七大洲

二、四大洋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 記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間的分界線

2. 學會運用各種地圖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其之間的分界線。

【教學重點】

(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稱和面積比較。

【教學難點】

(1)亞歐、亞非,南、北美洲分界線

(2)由於學生認識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塊運動的深層次原因,只能讓學生「知其然」,所以這是本節的一大難點;另一難點則因為名詞、地名較多,一時難以掌握。

【課前準備】

地球儀、塑料地球儀、世界地圖、白紙等。

【教學方法】小組活動法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小條),填入空白世界地圖中。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英文名稱(小條),填入上圖中。

教師提問:如何才能把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印在我們的心中。

學生活動:摸索記憶方法,在世界地圖中表示出來。

學生預答1:記憶七大洲的輪廓、形狀。

學生活動:用最簡多邊形把七大洲的形狀表現出來。

教師總結:實物投影儀展示總結。

教師提問:為什麼七大洲的形狀都成三角形?

教師提問:利用世界地圖,還有什麼方法記憶?

學生預答2:經緯線法

學生活動:在圖中標明特殊緯線和經線。

學生預答3:東西半球法。

學生活動:分別就東西半球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學生預答4:相對位置法。

學生活動:找出各大洲、大洋相鄰的大洲和大洋。

學生預答5:

教師小結:方法多樣,有創造。

教師過渡:檢驗一下各自用自己的妙法記憶的結果。

學生綜合活動(一):男生和女生代表拼圖比賽(七大洲位置定位),

檢驗同時反饋。

學生綜合活動(二):世界地圖裁成4×3塊,然後拼合。

學生綜合活動(三):四人小組共同繪製一張世界輪廓圖。

注:學生預答順序視上課情況調整,綜合活動視學生情況安排。

【板書設計】

1:記憶七大洲的輪廓、形狀。

2:經緯線法

3:東西半球法

4:相對位置法

5:……

大洲和大洋

課題世界有多大 大洲和大洋課時。1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的大洲大洋。2.了解多種多樣的地形並交流地球地形的世界之最。培養學生熱愛地球家園。3.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收集 整理 分析資料的能力 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 認識地球的大洲和大洋 教學難點 對於經緯線的理解,...

大洲和大洋

2.1大洲和大洋 2 年級 七年級科目 地理使用人 序號 10主備 葛芸審核 初中地理組時間 課型 新授 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步驟匯入 1.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2.知道幾個大洲之間的分界線1.大洲 大洋的分布2.大洲分界線 問題設計 知識要點 含分工 我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亞洲,...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江秀萍一 成功之處 1 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都是面向每乙個學生,關注每乙個學生的發展。二是通過閱讀資料 觀察 小遊戲 多 手段等方法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參與的情緒高昂。三是關注了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讀圖 識圖 析圖。2 正確把握教材內容,重視了教師 學生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