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影響鏡頭轉換與剪接點的形式因素

2023-01-31 06:42:05 字數 4780 閱讀 3516

把握好剪接點是剪輯工作的基礎。根據表達需要和鏡頭轉換依據,可以將剪接點概括為敘事剪接點、動作剪接點、情緒剪接點、節奏剪接點和聲音剪接點。

畫面組接中,景別的變化代表視點的變化,不同景別的組合形成不同的敘述效果、情緒效果和視覺效果。電視編輯要掌握景別的功能,並有機地運用。

主體運動、攝像機運動以及鏡頭轉換形成的運動共同構成了螢幕運動形態。鏡頭內外的運動是影響剪輯點的重要因素,編輯要熟練掌握各種運動的剪輯技巧,妥善處理剪輯點,開掘動態剪輯表現力。

"匹配"是影視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鏡頭內的位置、方位關係、視線、色彩、景別等各種構成元素的匹配,是明確敘事的基礎。"不匹配"在特殊情況下成立。

著名電影人奧遜威爾斯曾經這樣評價電影剪輯:"重要的是每個鏡頭持續多長時間和這個鏡頭後面接的是什麼,電影全部的表現力就在於此"。

儘管現代影視創造表現力的手段已豐富許多,但是,鏡頭長度及連線方式依然是結構影視表現力的關鍵所在。究竟在什麼時間點上切換鏡頭,切換什麼鏡頭,鏡頭轉換的判斷依據是什麼,這些受到了鏡頭內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本章中,我們著重研究影響鏡頭連線與剪接點處理的主要形式因素。

第一節剪接點的選擇

剪接點就是兩個鏡頭之間的轉換點。

準確掌握鏡頭的剪接點是保證鏡頭轉換流暢的首要因素,因此,選擇恰當的剪接點是電視剪輯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礎工作。剪接點的選擇是否恰當,關係到鏡頭轉換與連線是否流暢,是否符合觀眾的視覺感受,是否滿足節目的敘事需要,是否能體現藝術的節奏。

依據不同的剪輯依據,我們大致可以將剪接點歸為以下幾類:

一、 敘事剪接點

二、 動作剪接點

三、 情緒剪接點

四、 節奏剪接點

五、 聲音剪接點

一、 敘事剪接點

以觀眾看清畫面內容,或者解說詞敘事,或者情節發展所需的時間長度為依據,這是電視節目中最基礎的剪接依據。

鏡頭轉換不僅是電視敘事表現的需要,也是觀眾觀賞的需要。每一次的鏡頭轉換都意味著觀眾注意力的轉移,從乙個視覺形象轉移到另乙個視覺形象上,而鏡頭的長度決定著視覺形象刺激觀眾注意的強度和觀眾的接受程度,乙個能給大家帶來未曾預料的事實或更多資訊量的鏡頭,相形於人們熟視的鏡頭,顯然會得到更多的關注。

一般情況下,乙個鏡頭必須有能夠保證讓觀眾看清內容的最低限度的時間長度,這個低限長度是以展示畫面內容為基礎的,同時要視景別、內容、上下情景而定。

比如,乙個人上課專心聽講的全景和中景的連線,如果這兩個鏡頭連線不是為了某種戲劇性的強調,或者為了某種情緒表現,鏡頭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動作點,僅僅是為了多視點組接"上課聽"的內容,那麼這兩個鏡頭的剪接點基本上就是取決於低限長度。

大多數電視節目缺乏主體的動作力度和情節懸念,即便是懸念情節的營造,也大多是通過解說詞說明或鏡頭組的結構安排來實現的。由於較少具有動作的連貫因素,人們更注意電視片中表現事物自然程序的另外兩個因素:一是主題的各方面表現,二是該事物中引發觀眾注意的興趣點和情緒點。

因此,以鏡頭長度滿足敘事要求,以鏡頭連線表現主題,是電視節目編輯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對於初學者而言,把握好鏡頭"低限長度"是正確控制剪接點的第一步。

二、 動作剪接點

以畫面的運動過程(包括人物動作、攝像機運動、景物活動等)為依據,結合實際生活規律的發展來連線鏡頭,目的使內容和主體動作的銜接轉換自然流暢,它是構成電視片外部結構連貫的重要因素。

動作剪輯固然也是為清楚敘事服務,不過,它更著眼於鏡頭外部動作的連貫。

比如,人物起坐的剪輯依據就是動作連貫性。乙個人上課走進教室,到了座位上坐下。鏡頭(1)是室內拍攝此人走進教室全景,從門口跟搖到桌前坐下;

鏡頭(2)中近景,他走到座位坐下。

在這裡,兩個鏡頭表現同乙個動作過程,雖然不加剪輯,鏡頭(1)也可以清楚傳達含義,但是,鏡頭(1)接後續鏡頭(2)的編輯方式,可以使觀眾有層次看清動作並且省略不必要的過程,這兩個鏡頭的連線點自然是"坐下"這個動作中的某一幀,即此人走到座位處即將坐又未坐下之時。如果鏡頭(1)的剪接點選擇在走到座位後坐下前一剎那,即瞬間停頓處結束前的那一幀,而鏡頭(2)從瞬間停頓處後動的第一幀起,這樣鏡頭連線和動作組合就會非常自然,毫無視覺跳動感。

在鏡頭連線的剪接點選擇上,除了鏡頭內部運動體的動作、動勢外,攝像機的運動方式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運動鏡頭的速度、方向、起幅落幅同樣會影響到鏡頭連線的視覺連貫性。正確處理好動作剪接點,是鏡頭組合能夠產生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連貫的視覺效果的基礎。

三、 情緒剪接點

以心理活動和內在的情緒起伏為依據,結合鏡頭的造型特點來連線鏡頭,目的是激發情緒表現。

在影片或節目的剪輯中,有時候如果完全按照畫面上的外部動作來剪輯,並不一定能準確地表現應有的情緒節奏或敘事上的跌宕高潮。這時,在剪接點的處理和剪輯方式上,必須考慮節目的總體節奏和這一段落或動作的情緒形態,依據人物情緒或事件發展內在情緒要求,利用鏡頭在表現情緒上的造型作用,來判斷剪接點,而不必依靠任何形體動作或聲音語言。

比如,在這麼乙個採訪段落中,記者採訪的是一位沙漠人家的大女兒,她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作為妙齡女子,她憧憬著未來美好的日子,渴望擺脫艱苦的沙漠生活;作為家中長女,她深知自己的責任,必須照顧日漸蒼老的父母和尚年幼的弟妹。於是,在她羞赦地回答了有關婚姻物件的問題後,當記者問她:

"你想不想離開這裡(沙漠)?",她突然長時間地沉默不語,鏡頭由她靠在門旁低頭納鞋的中景,切換到近景,她始終沒有開口。

在這裡,剪輯的依據顯然已不是根據聲音或人物的動作關係,而是情緒關聯。通過這兩個近10秒的只有現場風聲、沒有回答的鏡頭,觀眾感受到了採訪物件難言的心緒,如果鏡頭的剪接點安排在她回答上一問題後,不延長至沉默,那麼鏡頭就無法傳遞這種矛盾的情緒,觀眾也無從感受,進而被感動。

剪輯者應該十分清楚,鏡頭銜接不僅僅只是為了視覺的連貫流暢,機械式的流暢只是剪輯中的次要因素,思想或情緒演變的順暢自然至關重要,因此,鏡頭剪輯需要從整體的聯絡上來考慮,在處理鏡頭剪接點時除了滿足敘事要求外,有時還需從情緒變化出發,選擇恰當的情緒剪接點。

按照情緒剪輯的要求,鏡頭剪接點並不以畫面上的外部動作為依據,一般可能有這幾種情況:

1、外部動作已經結束,或著沒有外部動作,而鏡頭長度卻需要隨著情緒延伸而延長,當鏡頭長度不足時,甚至要補入寫意性強的空鏡,比如漫漫長路、碧天白雲、古樹潺流等,以使情緒有伸展空間;

2、有外部動作的鏡頭組合,但是由於每乙個動作鏡頭都較長,鏡頭組合單調乏味,節奏緩慢,這時,同樣需要考慮總體情緒,簡短鏡頭,刪減多餘部分,使鏡頭連線體現出緊湊、明快的效果;

3、相連鏡頭表現的不是同一主體,但是前後鏡頭可依據內部情緒的連貫性組接,比如,在前一例中,在大女兒的長時間不語後,鏡頭被切換為乙個小女孩孤單地玩滑沙堆遊戲,以及兩個茫茫沙漠的遠景,由於內在情緒作用,前後不同內容的鏡頭仍然能夠被自然連線。

四、 節奏剪接點

根據運動、情緒、事物發展過程的節奏為依據,結合鏡頭造型特徵,用比較的方式來處理鏡頭的長度和銜接位置,也就是,通過鏡頭連線點的處理來體現快慢動靜的對比,它重視的是鏡頭內部運動與外部動作形態的吻合。

比如,在一部表現武警訓練生活的電視片《士兵風采錄》中,有這麼兩組鏡頭的組接。

第一組鏡頭介紹武警戰士訓練時的艱辛勇敢,畫面內容是戰士相互擊打,其中有劈磚、有舞棒、有對打等,考慮到這是表現訓練激烈性艱苦性的重要場面,剪輯中應該體現緊張激烈的節奏,因此,每乙個鏡頭都被刪除無關緊要的部分,只選擇了極短的動作感強烈的畫面,快速切換,這樣既與緊張訓練的內在情緒相吻合,外在的視覺效果上又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衝擊力,如果把素材中每乙個鏡頭中的擊打動作都較完整地展示出來,那麼鏡頭時間拖長,節奏緩慢,視覺衝擊力顯然被極大削弱;

另一組鏡頭與第一組相似,有戰士搶奪飛車,在泥塘裡搏鬥等內容,本來剪輯上完全可以採用同樣快切的剪輯方式,但是最終效果並不理想,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鏡頭素材的長度不一,動作內容相對少,如果快速切換,總體的時間長度不足;二是已經有一組類似鏡頭的快節奏組合,如果再次出現,不僅會顯雷同,而且會導致電視片總體缺乏節奏變化,因此最終採用慢動作特技,與**的抒情性相映襯,在這組訓練的慢動鏡頭後,恰當地連線了乙個一身泥濘的戰士的笑臉(慢動處理),這樣一組有較強動作性的鏡頭,經過慢節奏處理,既放大了動作細節,很好地傳達了"苦中有樂"的蘊意,同時舒緩的節奏又有利於昇華觀眾的情緒感受,從電視片總體敘事上看,也體現出張弛有致抑揚頓挫的的效果。

五、 聲音剪接點

以聲音因素(解說詞、對白、**、音響等)為基礎,根據內容要求和聲畫有機關係來處理鏡頭的銜接,也就是指上下鏡頭中聲音的連線點。

各種聲音都有其本身的規律性,並且,它與畫面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絡,鏡頭連線並不是單純處理影象的連貫性,有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聲音剪接點的位置,即便很簡單的鏡頭連線,也會因此顯得失真,比如,採訪人物的語氣連線得過於緊密,甚至尾音被刪減,則鏡頭連線的真實感被破壞。

一般情況下,聲音的剪接點大多選擇在完全無聲處,同時要考慮到畫面所表現的情緒、聲音轉換節奏和聲音連貫性和完整感。

比如,人的說話語氣會影響語言節奏,有時候需要語言明快簡練,有時候又需要表現語言所傳遞的情緒色彩,比如,在新聞報道中,運用人物的同期採訪,主要側重考慮的是真實性和資訊量,可能需要對羅嗦的語言語氣進行剪輯處理以保證新聞報道的簡潔明確,而在篇幅較長的新聞專題或紀錄片中,主要人物的講述常常是其內心情緒的流露,也反映著人物的個性,如果對語言語氣加以處理,反而會失卻了敘述的生動性和真實性。

**的剪接點大多選擇在樂句或樂段的轉換處,隨意截斷樂音或其他聲音,會明顯破壞聲音的完整感。

這些型別剪輯點之間並不是對立的,並不是取其一必舍其餘的,而是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也就是說,在判斷上下鏡頭剪接點位置時,動作、聲音、情緒或節奏等因素都可能同時起作用,剪輯者要全面考慮,選擇最佳剪接點。

有過剪輯經驗的人都知道,剪接點的選擇很微妙,幾幀之多少會帶來很大的視覺感受上的差別,就象繪畫中,構圖的均衡存在於毫釐之間,失之毫釐則韻味完全不同。因此,對於乙個剪輯者而言,一方面應該掌握一定的剪輯原理和視聽規律,使之能夠有效地指導實踐;另一方面應該在大量的剪輯實踐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螢幕藝術感覺。

第二節鏡頭轉換中的景別因素

景別是畫面中表現出來的視域範圍,不同視域的鏡頭形成不同的景別,通常的界定是以畫面內擷取成年人的身體部分的多少作為劃分標準,由此劃分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

第四章相似形

一 成比例的線段 1 兩條線段的比 是量數的比 同一長度單位 與長度單位無關 2 成比例的線段線段a b c d,a b c d 第四比例項 後比例式的後項叫做前三項的第四比例項 d 比例中項 若a b b c,則b2 ac。b就是線段a c的比例中項。3 比例的性質 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 b c...

第四章實踐與認識

一 主要內容和重點 1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特徵 2 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認識的基礎和源泉 3 認識的發展的過程和總規律 認識的方式 方法和途徑 4 真理及其檢驗標準。二 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特徵 基本概念 認識論 反映論 先驗論 兩條認識路線 直觀反映論 能動反...

第四章計畫與控制

一 計畫的性質與編制 1 計畫的概念與特徵 計畫是預先進行的行動安排,包括對事項的敘述 目標和指標的排列 所採用手段的選擇以及進度的規定等。計畫具有以下特徵 l 計畫的目標性。每個計畫及其派生計畫,都致力於企業的經營目的和各個目標的實現。企業通過精心安排的合作,實現其所制定的目標,從而得以生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