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八冊《梯形的認識》說課稿

2023-01-30 15:36:06 字數 4014 閱讀 1419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實驗實驗教材第八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之上學習梯形的認識的。在整個小學階段屬於最後一類直線型平面圖形,與前面已學的各種圖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絡(可以相互轉化)。

所以新課標指出:這一學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二、學情分析:

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和平行及平行線間的距離等有關內容,為本課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準備。梯形雖然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圖形,但在生活實際中,學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難準確的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另外對於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稱;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特徵,認識幾種特殊的梯形及其屬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模擬歸納、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

2、過程方法目標:聯絡生活實際,通過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活動。

3、情智目標:通過自主**,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會作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方法

本課設計理念為: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乙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啟用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原則及直觀性原則。主要採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方法進行**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cai課件和多**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五、說教學流程:

對照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及學情實際,我嘗試構建一種探索性數學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模式,主要分為:「初步認識梯形—→操作體驗,了解特徵—→操作**,深化新知—→遊戲活動,拓展新知—→交流評價,總結昇華」五大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分模擬較,初步認識梯形

1、組織教學,複習引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本質特徵是(揭示:兩組對邊平行)2、引出畫面(找出不是平行四邊形的四邊形):

請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圖形,並分為兩類,說明分類依據。(同中求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揭示課題:梯形

4、生活感悟:聯絡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有乙個面類似於梯形的物體?( photostory演示)

引導觀察比較,激發探索動機,培養發現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結合生活畫面引入新課,並通過兩次遞進式分模擬較(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直逼梯形的本質屬性: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形成梯形特徵認知的基礎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體驗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聯絡生活實際,引發思維共振,培養發現能力

二、操作體驗,了解特徵

1、做梯形:你能做出乙個梯形來嗎?(學生用紙折、畫、釘子板圍等,給學生時間,然後匯報,展示結果。)

2、說特徵:剛才你們在做梯形的時候發現梯形有什麼本質特徵嗎?(指名3-4人回答,小結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3、比較異同: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比較,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先小組說,再指名2—3名學生回答)。

4、說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稱。(引導自學課本第47頁,教學梯形各部分名稱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畫一畫,量一量:畫出乙個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稱並作高。

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交流和討論,從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梯形的高,認識等腰梯形。

高的意義指的是兩底間的距離;並明了兩底間的垂線段(高)有無數條。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徵,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既符合直觀性原則,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操作**,深化新知

活動一:利用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任選其一,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乙個梯形。

(說明:破壞一組平行線)

板書:直角梯形

活動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乙個梯形。

(說明:創造一組平行線)

活動三:利用一條類似於長方形紙條,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乙個梯形。

(討論交流、歸納小結:等腰梯形)

說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兩種特殊形式。

引導主體參與,預設活動程序,強化發現能力

本環節,以小組合作、操作**為主,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轉換,進一步加深了對梯形本質屬性的理解,同時又認識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獨特屬性。主要優點有:

1、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符合新課程要求。

2、由共性到異性,由表象感知到創造新知,體現階段漸進性原則,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3、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開放性動態學習程序,沒有刻意區分梯形與各種圖形的特徵差異,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充分體現比較、歸納的數學思想。四、遊戲活動,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圖,設疑:圖中你能找出幾個梯形?這個梯子最多能達到多高的高度?(見課件)

2、拼一拼:

①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出一種你熟悉的圖形。

②利用多種梯形**,擺出一種最喜歡的圖案。

創設問題情境,深化思維層次,構建知識體系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教會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新知、拓展思維、加深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

3、在拼擺中滲透轉化思想,為梯形的面積推導作鋪墊,構建新知學習的立體框架。

五、交流評價,總結昇華

1、小結全課:

談談你的收穫及感想。

2、集體評價:

自評、互評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

完善知識結構,訓練思維品質,昇華發現能力

①通過人性化語言,體現以人為本思想。

②引入互動評價方法,交流活動感受,形成自我反饋機制。

六、課堂評價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的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麼」。根本原因還是無「公尺」下「鍋」。

於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彙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公尺」。

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准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範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彙、理解詞義、發展語言。

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於觀察物件的選擇,著力於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於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取得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小學數學說課稿

五 教學過程 所有的分析都服務於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環節一 複習鋪墊,情境匯入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乙個尋夢的地方 台兒莊古城遊玩,古城裡有許多的非遺商品,特色建築,特色文化。接著多 出示 中設計本課內容 在此基礎上提問學生 從 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

小學數學說課稿

認識圖形的面積 茂南區鰲頭鎮中心小學蔡日旺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 41頁的 認識圖形的面積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認識圖形的面積 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初步掌握它們周長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部分的知識,不僅有利...

小學數學說課稿

我將從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其中教學過程將是我闡述的重點。首先,我們來分析教材 一 教材分析 小數加法和減法 選自蘇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 第一章,第一節。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這裡,是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其一學生在進入五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