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教學案例與反思

2023-01-29 19:00:02 字數 2863 閱讀 4778

[情景說明]

《雨後》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筆觸,描繪了一對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全詩共4節,第一節寫雨後的廣場,一群赤腳的孩子在嬉戲;第二節寫小哥哥踩水玩兒,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時,自己卻滑了一跤;第三節寫小哥哥滑跤後雖一身泥水,但仍顯露出興奮和驕傲;第四節寫小妹妹提著裙兒小心地跑,卻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詩語言歡快流暢,富有節奏韻律,讀來琅琅上口,這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結合學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樂。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覆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並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體驗,在讀中感悟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產生共鳴。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無窮樂趣。

[教學過程]

師:人們都說夏天就如孩子們的臉,說變就變。一會下起了傾盆大雨。大雨過後你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你最喜歡幹什麼?

生:我最喜歡去踩水玩。

師:雨後清新的空氣、清涼的微風固然令人喜愛。然而,小朋友們更喜歡到積了雨水的場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筆下,一對兄妹也開始了他們快樂的遊戲……

師:輕聲地自讀課文,去感受兄妹倆的歡樂吧!

生:自讀課文。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呢?(抽讀)

師: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時的心情怎麼樣?

生:感覺他們踩水時很開心。

師:挑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再讀讀。(自由朗讀、指名分節讀、分組分節讀)

師:讀了第一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著腳在積著雨水的廣場上追逐、奔跑,非常快樂。

師:你能用朗讀把這份快樂傳遞給大家嗎?(舉手讀,師指點後再抽讀)

師:從剛才他們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1:我覺得這群孩子一定很快樂。

生2:我從他們的朗讀中不僅感受到了那群赤腳孩子的歡樂,也感受到了他們在讀的時候也很快樂。

師:那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一節,去體會他們的歡樂。

師:假如你也在這樣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麼?

生1:我想捲起褲腳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樂地大聲喊叫。

師:小哥哥和你們想的一樣,他帶著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後來又發生了什麼呢?請你們讀課文

二、三節。(生自由讀後,再指名說一說)

生:哥哥很高興,他囑咐自己的妹妹別摔跤,自己卻摔了下來,成了泥褲子。

師:哎呀,糟糕!哥哥傷心了嗎?

生:沒有,他特別高興!

師:是嗎?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從第三節「他通紅歡喜的臉心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中知道的。

師:哦,原來哥哥可興奮了。我們怎麼讀好

二、三節?

生1:要讀出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又急又親切。

生2:要讀出哥哥的高興、興奮和驕傲。

師: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先抽讀、分組讀、師指導後齊讀)

師:妹妹也樂壞了,快讀讀第四節,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學生自由讀第四節)

師:你們有什麼要問的嗎?

生:這妹妹好奇怪,怎麼跟著「泥褲子」呀?

師:是呀,這是為什麼呀?

生:這「泥褲子」其實就是指哥哥。

師:你最喜歡哪一句話呢?

生1:我最喜歡「小妹妹撅著兩條短粗的小辮,緊緊跟在這泥褲子後面」。因為我感覺妹妹很膽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樂的**,於是就緊緊地跟著哥哥。

生2:我最喜歡「她咬著唇兒,提著裙兒輕輕地小心地跑,心裡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我覺得妹妹很可愛。

師: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這首詩歌讀一遍吧!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開展乙個朗讀比賽。比賽可以是自己單獨參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參加。

師:抽幾名學生起來讀,評評誰最棒,為什麼?

生1:他們讀出了哥哥雖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興奮、很驕傲。

生2:他們讀出了一群孩子在廣場上玩水的歡樂。

師:說得好極了。還有很多同學想參加比賽,這樣吧,想讀的同學起立,我們一起來!

[教學反思]

《雨後》一文,是一篇貼近兒童生活的詩歌。在低年級學生中就是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樂趣才會喜歡。重視學生閱讀感受和體驗。

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讓學生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詩歌的朗讀更要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反覆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初讀詩歌,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

本課充滿童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結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準、讀通課文,整體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們赤腳在雨後的廣場上玩水嬉戲,好象「神仙一樣」的快樂的情景。喜歡雨後玩水,這是兒童的天性,學生們一定會有同感,讀起來也就十分自然合拍。

同時,課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學生帶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特別是文中的

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為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因此,學生們讀了更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和滿足!

二、讀中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重點描繪了一對小兄妹倆在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的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著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膽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

如通過讀「使勁地踩著水」、「濺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褲子」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從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從妹妹動作「緊緊地跟」、「咬著唇兒」、「提著裙兒」、「輕輕地跑」感受到妹妹膽小卻又想玩水的心理。

教學案例與反思

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案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小動物頭飾 你們想不想得到這些小動物的頭飾呢?但是這些小動物有乙個小小的要求,它們說只要你能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能大膽地提出問題或者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它們就能跟你做朋友。這一節課,咱們就看...

教學案例與反思

2 5的倍數的特徵 教材第9頁例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1 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2.知道2 5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乙個自然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3.培養學生的觀察 猜想 分析 歸納的能力,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發現的結果,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重點難點 通過探索發現2...

過河教學案例與反思

課件出示 1 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說出運算順序 30 8 4 30 8 4 5 2 3 5 2 3 80 64 8 80 64 8 5 9 5 26 20 8 2 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1 10 3 5與10 3 5都要先算乘法。2 在乙個算式裡,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裡面的。3 81減去6乘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