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反思兩篇

2023-01-29 09:06:05 字數 2823 閱讀 8129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乙個美麗的過程,我是在這每乙個經歷中歷練並成長起來的。」那麼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長的乙個巨大的平台。針對我剛剛所上的這節課,我此刻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公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通過抓詞句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孩子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沒的訓練重點已經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乙個方向。

在課堂上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通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絡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著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隻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與生成發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整。

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疑「老子為什麼稱呼孔子仲尼,而不乾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乙個思考的空間,最後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裡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

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但預設也與實際教學發生了一些衝突,比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個詞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

但孩子們沒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換詞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學生感到了困難。這讓我體會到教師在問題的提出過程中,語言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孩子的積累還不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語文的積累。

遺憾的是,在這節課中我與孩子的情緒狀態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講不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好,所以今後在這方面應加強訓練。另一方面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覺得有些困惑,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乙個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勵、幫助也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重點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相關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謙虛好學,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讀對話,結合「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

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乙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

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絡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乙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

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為還有不足,還需改進。結合大家的點評,我對自己的課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幾點概括。

一、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字語言環境的相結合。

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我把它們割裂了開來,並沒有進行朗讀對話,孔子的語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語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時相互的,從乙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乙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

一、顯得孤立、支離破碎,沒有了整體感。

二、過分注重預設,忽略課堂生成。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著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在本堂課中我原本預設在了解孔子的資料以後寫「丘」字的。

但是當時我忘了問學生孔子名什麼,所以並沒有引出這個字,後來就沒有寫了。其實課文中也提到過孔子名丘,那麼在學生初讀以後還可以請學生說說孔子名什麼,再寫「丘」字,可是當時我想這樣一來可能會打亂下面的教學環節,結果這個字就沒有讓學生寫。這也是造成我這節課沒有寫的時間的原因之一。

還有當要求學生聯絡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絡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缺省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一 談話匯入,找準切入點。在課前預習中,我要求學生充分收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資料。課堂伊始,我請學生交流自己對孔子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的 學習,激發學生對孔子有乙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有效的資訊,並以此為切入點相機匯入,展開教學。我個人認為這種匯入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 首...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 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 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 學無止境 的精神。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 遠近聞名 不夠淵博 第二段抓住 風餐露宿...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上完 孔子拜師 這一課後,學生的收穫很多。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 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字 詞 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絡課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