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2023-01-29 04:00:03 字數 2986 閱讀 2943

四年級下冊《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孫耿鎮中心小學路海英

教學目標: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並能靈活運用。

2、經歷加法交換律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以及應用符號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加法交換律,並能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

會用個性化的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旅行嗎?出去旅行時我們一般選擇什麼交通工具?李叔叔這次旅行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想知道是什麼?

課件演示情景圖

2、師:你從這幅圖中,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生1:李叔叔上午騎了40千公尺,下午騎了56千公尺。

生2: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乙個星期。

生3:李叔叔自行車上有乙個表,記錄著路程,時間和速度。

…3、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那麼你們能根據這些資訊提出乙個數學問題嗎?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公尺?(課件演示)

二、**新知

(一)體驗加法的意義

1、師: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解答?

2、學生自主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40+56=96(千公尺) 56+40=96(千公尺)

4、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5、學生思考回答。

6、教師小結:要把兩個數合併成乙個數,就是用加法計算。這兩個算式之間我們可以用乙個什麼符號連線?

7、學生討論交流。

8、指名回答。

9、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0+56=56+40

(二)概括規律

1、師:你們還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學生舉例,匯報。教師板書

2、師:請觀察這幾組算式,與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只要意思相似,教師都應給予鼓勵,肯定)教師選擇性板書。

3、課件出示: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4、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

板書課題:加法交換律

(三)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

1、師:剛才同學們舉了一些加法交換律的等式,那你們還能在舉一些例子呢?

學生繼續舉例子。

2、師:同學們,這樣的例子能舉得完嗎?(不能)想一想,能不能用乙個簡單的方式把這些等式都能概括出來。

3、組織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匯報。

4、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並讓學生說說這些分別表示什麼呢?

5、師:剛才同學們分別說出自己喜歡的方式。請看老師的,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

課件演示:甲數 + 乙數 = 乙數+甲數

a + b = b + a

6、師:通常情況下,我們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7、學生齊讀 a + b = b + a

(四)加法交換律的應用。

師:我們知道了加法交換律,並且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喜歡。請同學們想一想,以前學過的知識中哪些地方用到過加法交換律?

生:驗算加法。

三、鞏固練習(課件演示)

1、火眼金睛

250 + 80 = 80 +_ _ + 65 = _ + 36

300+600

16 +a = _+ _ 153+_ = 57 + _

2、判斷: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對的打「√」,錯的打「×」。

(1)甲+乙=乙=甲 ( )

(2)254+100=154+200 ( )

(3)45×9=9×45 ( )

3、完成練習五第1題。

4、完成練習五第3題。

5、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

12 + 49 + 8

12 + 8 + 49

6、怎樣算簡便。

23 + 69 + 17 36 +17-16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加法交換律》說課稿

教學反思

孫耿中心小學路海英

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採用了情境匯入—**新知—反饋練習三個教學環節,情境匯入環節利用課本上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匯入,得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新知環節,讓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發現算式結果相同,用等號連線,得出56+28=28+56,然後又讓學生仿照舉例,最後引導學生得出規律;反饋練習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本節課的教學非常順利,輕鬆完成教學任務。但我覺得本節課的知識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合併成一節課講解呢,在以後教學本節課時我準備在「交換律」這節課進行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

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然後教學乘法交換律交換律和結合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資訊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後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我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後採擷生活數學的例項:

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

你能舉出乙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然後是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接著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並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發現並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公升到理性。

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課題 加法交換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 比較 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重點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

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29頁內容。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 比較,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2 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 理...

加法交換律

加法交換律 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 人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四年級下冊第27 28頁的內容及練習題。教學目標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並能靈活運用。2.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 從現實的問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教學過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