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2021-07-10 05:07:59 字數 1333 閱讀 3133

《加法交換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規律的發現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傾聽故事——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過程。

現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說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節課以成語故事《朝三暮四》為切入點,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教師設問:

「故事講完了,你想說些什麼?」水到渠成地引出數學算式「3+4=4+3」,進而提出猜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思考,發現規律,為舉例驗證埋下伏筆。2、組內交流討論,舉例驗證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舉出怎樣的例子去驗證猜想?應該舉多少個?

意在滲透舉例驗證這一數學方法,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無數」的概念。在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舉出如下例子:4+5=5+4,7+8=8+7

2、12+13=13+12,100+200=200+100,150﹢300=300﹢150小組匯報後,讓學生評價各小組舉例,真切體驗「舉例驗證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3、練習層層深入,鞏固所學新知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內容。讓學生利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填空即可,使學生即時運用掌握的知識。本節課使學生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中,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同時又培養了數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創新,打破了傳統教學觀察得結論的方法,而故事引入,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和學校提倡的「主體多元,合作**」教學模式相吻合。同時,也適合本學段學生的發展特點、認知規律。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也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如下:

1、在引導學生思考舉怎樣的例子來驗證猜想這一環節,處理的不夠恰當。不是學生不會思考,是教師的設問指向性不夠明確。比如,可更改為「我們是不是可以再舉一些加法算式的例子來驗證呢?

」,讓學生明白舉例是指舉加法算式,然後交換他們的位置,看和是否相等。

2、在讓學生體驗「無窮」思想時,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時,當學生舉了大量的例子之後,教師詢問是否可以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有的學生還是堅持認為不可以,一定要舉無數個例子才行。此時,可自然銜接,引入用字母a和b可表示任意數。

這樣,我想比教師生硬地解釋,刻意地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效果要好得多。

3、在引出加法交換律時,要明確強調這一規律中,變的是加數的位置,不變的是他們的和。讓學生反覆地說,a和b可以代表哪些數?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換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為下節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運算規律打下很好的基礎。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加法交換律 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規律的發現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今天完成了加法交換律的教學,由於借班上課,上完後感覺自己前半節課發揮得不如後半節課,不過學生對交換律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交換律對減法 和加減混合的應用掌握的還是不錯的。這節課,我從學生以學知識入手,引導學生發現加法交換律,理解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進而提出除了幫助我們驗算外還有什麼強大的功能!接下來利用加...

加法交換律

加法交換律 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 人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四年級下冊第27 28頁的內容及練習題。教學目標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並能靈活運用。2.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 從現實的問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教學過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