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踐《浮力》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3-01-28 17:21:04 字數 4229 閱讀 5877

《浮力》教學設計與反思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浮力》這章一直以來都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需要從**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入手。如果學生從實驗**中認識到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等無關,就不難理解阿基公尺德原理了。

所以本章的重點是**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也就可以突破難點理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而本節所教授知識浮力的概念又貫穿全章,「稱重法」測浮力又是本章各節的**基礎,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稱重法」測浮力為本節重點。而本節的**浮力影響因素比較多,開放性較強,因此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物件分析

浮力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尋找真理。當然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

因此,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活動,運用反饋資訊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本節課從**錄影引出學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現象入手,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重現浮力的存在。然後在老師指導下的進行了一系列學生實驗進行有關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決定因素的實驗,為隨後學習科學**浮力大小等於什麼做必要的知識鋪墊。

2.進行科學**:每4人一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為主輔以發揮學生富有創意性的實驗設想進行實驗。本環節完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畫與設計實驗,確定測量的物理量、具體進行實驗操作,得出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評估、交流等七個環節。

其中教師需要在設計實驗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學生一起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統一的**步驟。

3.採用形象具體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水到渠成的理論講解保持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作用。

4.最後師生共同做乙個簡短的小結。

5.教學方法採用學生分組合作**式教學。

教具學具

桌球、大量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水、酒精、濃鹽水。

教學**設計

.  利用網上資源錄影,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利用展示教學板書結論小結等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定情景,引入新課

、**錄影: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公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想一想,為什麼?

2、演示:把石塊、木塊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塊下沉木塊上浮那麼石塊受到浮力嗎?

教學設計說明:在教師引導下,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大量浮力現象並提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

(投影)板書:第五節

浮力二、實驗**過程

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分組交流、討論: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

等。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桌球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桌球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演示:在彈簧測計的下面懸掛乙個石塊,把石塊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測力計的讀數。這說明什麼問題?

學生進行實驗**

設計實驗:

(1)明確**的目的,制定**計畫,明確以下問題:

(2)明確**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彈簧測力計、燒杯等。

明確如何測定浮力的大小。

確定整個實驗是否設定對照組及設定方法,是否需要重複及次數。

選擇實驗記錄**。

參考**:

專案次數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g

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石塊所受浮力f0

小桶重g1

水桶和水總重g2

比較f與g0的關係

2  3

(投影)結論:

浮力的大小

f浮=(g-f)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投影)三、**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學生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

(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

(1)利用測力計**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課題,設計記錄實驗資料**並交流,然後進行**實驗。

教學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體驗並不斷的思考,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

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匯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即: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公尺德原理。

(投影)(板書阿基公尺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設計說明:**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其中的乙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

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公尺德原理還要經歷乙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投影)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三、小結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己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

教學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定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和研究。

四、板書設計:

第五節浮力一、什麼是浮力

.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測量

f浮=(g-f)

三、**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阿基公尺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讓學生動手實驗**貫穿整節課,從而對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活動總結和教師的引導演示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公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浮力的定義、以及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響因素的猜想上有學生很多分歧,但採用合併歸類的方法保證了大部分學生的猜想都有所體現,所以得意保證大部分同學都積極的參與進入。合作性的操作進行順利得當,並且對資料能有效快速進行分析的論證,得出了浮力的兩個影響因素,對科學**的主要過程都有了親身良好的體驗,自我感覺是一堂較成功的新授課,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掌握本節知識良好。

《浮力》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

《浮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陝西省白水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奚治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浸沒在液體和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體驗浮力的廣泛存在 通過 理解f浮 g排 體驗由 實踐 理論 實驗 實踐 的 過程。3.情感 態度 價值觀 認識浮力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通過了解輪船擱淺的...

《浮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嗎?問題 首先讓學生將石塊 木塊 曲別針 桌球放入盛水的燒杯,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木塊 桌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塊 曲別針卻沉入燒杯的底部。學生通過觀察有了感性認識後向學生提出問題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嗎?猜想和假設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水對它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