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

2023-01-28 09:21:05 字數 4672 閱讀 8396

(第1~3單元共18個課時)

第1單元準備課

第1課時《數一數》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孩子們本學期的第一節數學課,也是在小學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一年級的數學課對孩子們有很深遠的影響,要讓孩子們愛數學,要讓孩子們真正喜歡數學課,這幾天的課很重要。本課內容十分簡單,就是要讓孩子們能手口一致地按順序數數。

新課伊始我創造了「學校校園」這個讓孩子們感到新鮮好奇的場景來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觀察校園中有那些物體,再數一數它們的個數,最後用點子表示個數。

整個課堂進行得比較順利,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孩子對數數已經非常熟悉,沒有用手指點著乙個乙個數的習慣;在用點子表示物體個數時有個別孩子畫的太過於隨便,沒有形成排列規則、整齊的畫圖方法。針對這些問題,我著重讓孩子們用手指點著數了好幾遍,培養孩子認真細緻的好品質。

對於畫圖不規則的現象,我也進行了指正,以防今後的作業**現隨意、馬虎的現象。

第2課時《比多少》教學反思

我過去教學「比多少」時,總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圖讓學生根據我拿的圖進行比較。在現在的教學中,我意識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圖中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什麼比什麼少?什麼比什麼多?」在教材裡有意創設了乙個問題情景。

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慾望。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嘗試,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啟發和補充,使自己對「比多少」的問題得到清晰全面的認識。有些學生還發現了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原來單

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問題:由於年齡較小,自律性不強,在小組討論時一些學生出現了開小差的現象。對此我沒有直接對他們提出批評,而是通過互動提醒每乙個學生積極思考與課堂有關的問題,收到了不錯的反響。

第2單元位置

第1課時《上下前後》教學反思

本節課要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後」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於「上、下」的位置關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認識,而對於「前後」的位置關係,這是學生認識比較薄弱的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作為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來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及形成過程。

為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先整體觀察主題圖,然後一邊觀察一邊用「上」或「下」描述圖中貨車、火車、輪船的相對位置。通過反饋,學生對於「上、下」的位置關係描述比較到位。學生感受到:

在物體位置不變時,兩個物體上、下位置關係是不變的,但對於三個物體,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也不同。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又上了乙個新台階。對主題圖進行觀察和描述之後,學生又用「上、下」說說講台上擺放的物品的位置關係,並動手擺學習用品,使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第2課時《左右》教學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左、右」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但對左右順序的概念比較淡薄、容易混淆,所以,教學時就要從學生的左、右手開始,讓學生明白一般的人寫字、吃飯都用右手,另外乙隻手就是左手,進而了解並熟悉「左」「右」這兩個位置的關係。但是「左」「右」的相對性在他們的頭腦裡還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是這節課的難點。因此,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分為先讓學生體驗「左」「右」,然後感悟「左」「右」,最後理解「左」「右」的相對性這幾個方面。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同時,正是借助生活經驗,學生經歷了乙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新課開始時讓學生借助雙手初步體驗「左」「右」,通過「找身上分左右的好朋友」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左」「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3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第1課時《1~5的認識》教學反思

對於這節課的設計我積極地進行反思,首先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然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活動化的特點,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一、創設情境,增強數學課堂魅力。生動、貼切的情境設計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特別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寓教於樂」始終是小學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在本課中,我充分發揮了多**課件的作用,通過創設去王奶奶家玩的情境,並配上**,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順利開展1~5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數學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做」出數學的精彩。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數學課堂生動化是教材的特點之一。操作與實踐、探索與發現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要使學生不是記數學,而是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發展。

因此,數學課堂活動化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體現出其必要性。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擺**、擺圖形等遊戲活動,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體驗,真正體會1~5的基數含義和數序。這符合一年級小朋友以遊戲為主的學習特點,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問題。

這樣的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並讓課堂煥發了新的生命。

第2課時《比大小》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 、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因此,整節課我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現反思如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嚮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

因此,在上課時,我就用猴子玩耍的故事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這樣引導自然、形象,融科學性、趣味性一體,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還通過比一比、說一說等動手實踐活動,發現了比大小的規律,這也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材料。

二、 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氣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學生不僅擁有了許多動手實踐的機會,還在實踐中擁有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

三、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急於對學生的回答給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而是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此過程中我只是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選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交流,以尋求問題的答案。

學生在整課堂中反應積極,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學效果不錯。但作為教師還應特別關注在群體教學環境下的個別學生,糾正這些學生為活動而活動、隨波逐流的傾向。

第3課時《1~5認識及比大小:練習課》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練習課,是對前面兩個課時所學的「1~5的認識」和「比大小」的練習鞏固。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會認、讀、寫1~5各個數和會用「>」「<」和「=」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欠缺的僅僅是熟練度和準確度。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鞏固1~5各數的認讀,加深對三種符號的認識。

本節課一開始,我通過數一數大姐活動,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的「1~5的認識」。然後通過對各個習題的引導,讓學生在做題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也鞏固了舊知。總之,本節課是一節較為成功的練習課,達到了練習鞏固的目的,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為後面的數學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

第4課時《第幾》教學反思

自然數有兩重含義,用來表示事物多少時,是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是序數。本節課學習的是有關序數的含義。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序數的含義,教學中我注意從一下幾點進行操作:

一、 利用主題圖,引入教學主題。

教材主題圖能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因此,一上課,我就要求學生認真**主題圖,明白

主題圖的意思,並適時提問:從圖中你能不能知道誰最先買到票,為什麼?從而引出序數「第1」。有了「第1」的認識,我進而提出了一些指向性較明的問題,學生迅速認識了「第1」「第2」……

二、 聯絡生活、學習數學。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序數的含義,我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考試我想得第1」「我坐在第1組」,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第幾」的意思。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的教學,首要是需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是採取不同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參與。

第5課時《分與合》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對4和5的組成進行教學。對於4和5的組成的知識,大多數學生通過學前學習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他們通過擺小棒對「4和5的組成的合理性」進行感性的理解,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在教學時,我注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課堂上通過「猜數量」等遊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學」的樂趣,而體會學習數學大姐樂趣也正是本課堂的另乙個教學點。

第6課時《分與合:練習課》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堂練習課,我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先通過用小黑板出示兩道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再在完成練習四的習題中,放手讓學生去說、去想、去交流、去體會,從而使知識由他們自己表達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是幫助他們「過橋」的人,引導他們走最近的路到達目的地。

第7課時《加法(1)》教學反思

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一 計數單位概念建立不清。本節課的乙個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十個一是十,理解十幾的數是由乙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這個難點對於學生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自數一數,擺一擺的方法進行感知計數單位 十 可是由於教師語言...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人教版

數一數 教學反思 通過了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 接著...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數一數 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在在課堂中盡量給學生發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