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數學各單元教學反思

2023-01-28 06:03:03 字數 5174 閱讀 5026

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教學反思

1.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

由於本節課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這降低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先是請學生用乙個三角板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進行觀察、交流。接著,出示教材35頁的兩幅圖,請學生在方格上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學生獨立思考操作。

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並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並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就可以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圖形的變換,當學生熟悉了這些變換後,再引入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

從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本次教學設計是合理的.

2.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乙個圖形經過變換後,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對於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3.就平移和旋轉兩個概念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4.學生在分小組進行擺七巧板的操作活動時,有些學生感到有一定的難度,只看別的同學擺,聽同學說,我認為這樣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較複雜圖形的變換

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

一、教材與知識點的對比與區別。

1、對比新版教材知識設定與傳統教材的區別。

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內容,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巨集觀方面——內容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內容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數與倍數」的認識與原教材有以下兩方面的區別:

(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匯入新知。

(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

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了解編者意圖,才能夠正確、靈活駕馭教材。因此,我通過學習教參了解到以下資訊:

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是在已經能夠區分整除與餘數除法,對整除的含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

2、相似概念的對比。

(1)彼「因數」非此「因數」。

在同乙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於「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與以前所說的「約數」同義,說「x是x的因數」時,兩者都只能是整數。

(2)「倍數」與「倍」的區別。

「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我們可以說「1.5是0.

3的5倍」,但不能說」1.5是0.3的倍數」。

我們在求乙個數的倍數時,運用的方法與「求乙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這裡的「幾倍」都是指整數倍。

二、教法的運用實踐

1、「因數與倍數」概念的數的應用範圍的規定直接運用講述法。對與本知識點的概念是人為規定的乙個範圍,因此,對於學生和第一接觸的印象是沒有什麼可以**和探索的要求,而且給學生乙個直觀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運用範圍就是在非0自然數的範疇之內,與小數無關,與分數無關,與負數無關(雖沒學,但有小部分學生了解)。

同時強調——非0——因為0乘任何數得0,0除以任何數得0。研究它的因數與倍數是沒有意義。我得到的經驗就是對於數學當中規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講述法,讓學生清晰明確。

因此,用直接匯入法,先複習自然數的概念,再寫出乘法算式3*4=12,說明在這個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2、在進行延續性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怎麼樣找乙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在板書要講究乙個格式與對稱性,這樣在對學生發現倍數與因數個數的有限與無限的對比,再就是發現乙個數的因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乙個數的倍數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而沒有最大的倍數。這些都是上課時應該要注意的細節,這對於學生良好的學習慣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反思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根據需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難點:看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由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處於起步階段,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此我主要採取兩個措施。第一,充分利用教具以及師生親自動手做了許多學具,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表面積展開圖、無蓋的正方體、兩頭空的長方體以及若干個小正方體,通過實物、教具,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物體,豐富學生腦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第二,讓錯誤引發創造,善待學生的錯誤給學生「說理」「講理」的機會,充分挖掘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種演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引導學生走向創造、走向成功。

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1. 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 認識真分數與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的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 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 現實情境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 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6. 培養靈活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處理問題的能力。

7. 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習重點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

學習難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建立分數單位的概念;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在課上學生反應都不錯,習題也都是些基礎題,完成得蠻好,但在綜合練習(單元測評與單元測試)中卻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有對分數的意義理解不透的;有計算結果忘記約分的;特別是在「解決問題」時,更是有點理不清頭緒,總量該用單位「1」表示的卻用具體數量,總量該用具體數量表示的卻用單位「1」。經過進一步地分析,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仍有一部分學生還是理解不透。

我堅信現在他們暫時不會的,等他們再長大一些的時候自然會學會的。

第五單元《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中的第一課時。這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比較建簡單,是對分數在相同分母的情況下進行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下面是我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等計算方法的練習機會,同時幫助小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點: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建構運算圖式。

新課標所要求:問題來自於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也應當由學生自己去**與體驗。因此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後,老師不是急於授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領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主動地操作實踐,並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特徵,形成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

本課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引導學生借助畫圖或摺紙,邊塗、邊想、邊算,憑藉已有的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在頭腦中逐步積累並建立起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表象,在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一種基本的運算圖式也得以主動建構,學生體驗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經歷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後,學生已能用自己樸素的言語對運算方法加以表述。學生正是借助直觀圖形來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

同時也在探索、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2、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主動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設計時,要努力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活動,努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本課在設計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例題時,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作為教學題材,從學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發,讓學生從中提煉出與分數有關的數學資訊,並且從這些數學資訊中,主動地提出數學問題,明確了本堂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老師則順水推舟地引領學生去主動探索自己提出的問題。

這樣的設計,改變了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傳統做法,所有的例題和部分練習題都出自於學生之口,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解決自己提出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與成功的樂趣,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讓學生在恰當的生長點上順利學習。

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和認了分數及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新授課之前先練習了四道題,複習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算理,又在複習分數的意義中引入猜測,通過習舊引新,承前啟後;再通過故事作為切入點,創設親切、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第六單元《簡單的統計》教學反思

《簡單的統計》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通過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在課堂師生人際關係上,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藹可親,本堂課中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統計、交流, 課堂上流露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乙個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不以權威者自居,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平等的資訊。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朋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敢說敢想,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會把一些原始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填寫成簡的統計表,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五年級下冊數學各單元知識點整理

一 因數和倍數 1 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如果a b c a b c都是不為0的整數 那麼a b就是c的因數,c就是a b的倍數。2 因數和倍數的關係 因數和倍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存在。3 找乙個數的因數的辦法 1 列乘法算式 2 列除法算式 4 找乙個數的倍數的辦法 就是用這...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反思一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地還不錯,只有個別同學會在 解 設 為x x的後面會忘記加單位名稱 還有個別同學會在求出的結果...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反思一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地還不錯,只有個別同學會在 解 設為x。x的後面會忘記加單位名稱 還有個別同學會在求出的結果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