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菊《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2023-01-27 10:09:06 字數 5580 閱讀 7969

1、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贈汪倫》的思路:

第一步:讀詩歌《贈汪倫》。

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進行自主選擇學習。(1)憑想象分組表演多種贈別的情境;(2)喜歡畫畫的同學畫一幅贈別的畫;(3)喜歡**的小朋友到電腦前點選適合表現贈別的樂曲,並配樂朗讀。

第四步:讀兩首贈別的詩。

第五步:學生總結收穫,並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請你綜合評述這個教學過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這位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他為了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不足的是:

①沒有合理地使用教學**,以致於在教學中無法發揮教學**的優勢。如在學生讀完詩歌《贈汪倫》後即讓學生看課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欣賞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實質上是教學**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閱讀。②自主學習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以表演、畫畫、配樂朗誦等形式學習《贈汪倫》。

看上去是形式多樣,氣氛活躍,進行了學科之間的整合,實質上只是使課堂變得熱鬧而已,對詩歌的學習理解並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有點本末倒置,喪失了語文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烏鴉喝水》總結全文時的片段:

師:你覺得這是乙隻怎樣的烏鴉?

生:它很聰明,自己想辦法喝到水了。

生:烏鴉愛動腦,他想的辦法挺巧妙。

生:烏鴉很勤快,渴了的時候到處找水喝。

生:烏鴉不講衛生,小石子多髒呀!

生:烏鴉不太會動腦筋,挺愚蠢的。

生:烏鴉不會唱歌,叫聲很煩人……

(教師對每種答案都點頭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別對後四種意見大力讚賞)

你認為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有哪些優點?存在什麼問題?試加評述。

答:優點:上述片斷中,教師重視喚起學生生活的回憶,引領學生親近文字,並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在教師、文字、學生之間建立了意義對話的橋梁。

師生對文字的作用是積極的,獲取的資訊是個性化的,學生的表達是發自內心的,整個學習活動是學生反覆接觸課文語言,與文字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實現了多元對話的過程。缺點:片斷中教師不管學生的答案與文字追求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只要與眾不同,教師就給予表揚,甚至是大力讚賞,容易引起了學生的誤解。

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對改變唯一答案的弊端無疑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應該明確,這裡追求的並不是違背文字和社會價值觀的個性閱讀。當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文字和社會價值觀發生矛盾衝突時,作為教師應及時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以上片斷中,後三位學生的回答明顯已經偏離了文字追求的價值觀,教師應及時引導:這些只是烏鴉的幾個小缺點,我們應該充分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了這樣的提醒,學生們就不會造成價值觀的混亂了。對於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理解應該以不違背文字和社會的主導價值為前提,應該合情合理。

我們要尊重學生,但絕對不能丟棄正確的價值引導而是非不分。

3、這是一位老師執教《早操》鞏固識字的片段:

師:請從「蘋果樹」上摘乙個帶有你認識的字的「蘋果」貼到黑板上。(教師出示教具蘋果樹)

學生紛紛爭搶「蘋果」。(共10個字,沒摘到字的同學又回到座位上)

師:老師幫助你們貼到黑板上。(要貼的位置過高)

生:「做操」貼到哪兒好呢?(還剩乙個詞語)

師:大家一起看一看,貼到哪兒好呢?

生:貼在下邊好!

生:貼在題目旁邊。

生:……

師:還是貼在中間好一些。(教師把字貼在小露珠、小鳥、小蜜蜂畫中間,形成環行板書)

師:請把自己摘的蘋果上的字領大家讀一讀。(學生依次領讀詞語)

你是怎樣看待以上教學的?請發表你的觀點。

答: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並沒有充分領會自主學習的內涵,操作上有點華而不實的感覺。《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學習在於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

在此前提下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學習的夥伴,以飽滿的情趣展開學習活動,才是有價值的。因此說,自主學習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從物本到人本的提公升,從認知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公升,是符合時代精神的兒童學習觀。然而凡事都有個適用性,「過猶不及」是大忌。

在本片斷的識字遊戲中,這種看似活躍的「自主」,其結果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虛假的,是華而不實的自主。即使是參與活動的學生也不過隨意摘搶乙個而已,匆匆而過,期間又有多少思考與選擇呢?摘搶後的支配權還在教師手中。

4、以下是兩位教師用「一起」造句的兩種不同設計:

設計一:(1)出示範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指名交流。

設計二:(1)出示範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小組長組織交流各人的句子,選出最佳句子;(4)小組內修改、練說最佳句子,準備參加班級交流;(5)各小組匯報交流,評出最佳句子。

試從學生參與、學習方式轉變、語言發展等方面綜合評述。

答:設計二比設計一好,從三個方面可以說明:從學生參與來說,設計一的「指名交流」,參與交流的只是幾個同學,許多學生只是乙個旁聽者,有些甚至沒有認真傾聽。

設計二中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失實在在地參與學習。從學習方式來看,設計二合理地運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內的學習既有組長的組織,又有組員的積極參與。從語言發展來看,學生得到的訓練不只是會用「一起」造乙個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薦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練說句子、匯報交流等各種形式中,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訓練,發展了語言,所以說這種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5、下面是一位教師關於「菜」字的教學:

師:小朋友,你是用什麼辦法記住「菜」字的?

生1:我喜歡吃榨菜,榨菜的包裝袋上有這個字,我就記住了。

生2:我在菜場門口的牌子上看到過這個字。

師:你們能聯絡生活來認字,很好。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3:我想寫一寫,記住這個「菜」字。

師:這是個好辦法。

生4:「草」字頭加「採」就是「菜」,青菜的「菜」。

師:加一加記住這個字,也是好辦法。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採」,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邊的三撇,合起來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採」就是「菜」。

師:很好,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記住了這個字。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你認為該教師的教學符合哪些新課程理念?還存在什麼問題?試加評述。

答:該教師關於「菜」字的教學,在這些方面符合新課程理念。首先是從課本、課堂中識字從向生活識字,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漢字的意識和習慣。

其次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積累相關的字。存在的問題是在許多記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夠好,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好。其次,根據「菜」字,教師可以運用這樣兩種有效的方法來教學:

第一種是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運用**或蔬菜,讓學生看看、讀讀、認認中識字。第二種是用漢字的造字規律來識字,因為「菜」字是個形聲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6、某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我們的畫》中設計了以下幾組活動:

活動一:教師在課前把教室布置成剛剛舉辦過「二年級畫展」的樣子,讓學生自由觀賞,與環境互動,自然地萌發辦自己班級畫展的願望。

活動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的畫,請小組裡的夥伴對自己的畫提出修改意見,並進行修改。

活動三:教師出示自己的畫,進行示範介紹,請學生針對介紹和繪畫作品提建議,為學生提供交際案例,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自然、大方、有禮貌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畫,把話說完整,把圖畫的內容說清楚。好朋友要仔細傾聽,認真評價。

活動四:以小組為單位,推選評委,帶領大家評選「最受歡迎的畫」,推薦參加班級畫展,為了本組的畫能被選中,小組的同學必須想辦法說好推薦的理由,說服其他組的同學,其他組裡的同學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或提出自己的意見。

活動五:請獲獎的同學在**聲中上台領獎,其餘學生當好小記者,採訪獲獎的同學,讓他們談談獲獎時的感受、創作的過程等。

你是怎樣評價上述設計的?請從教和學的角度進行評述。

答: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針對話題本身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組成口語交際活動,即在「舉辦畫展」的大情境統領下,先後設計了小組合作說畫、評畫,教師示範說畫、評畫,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畫,推薦評委說話評畫,說服同學說畫評畫,小記者採訪等多個回合的交際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際主體身份也各不相同:

小組交流時是組員的夥伴,教師示範時是學生,評選時是評委,採訪時是記者。在教學中,始終要求交際物件認真傾聽,並能就自己的理解對交際主體所展示的交際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交際主體根據不同的交際情境靈活應答。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優化交際活動的效果,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7、下面是一位教師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覆揣摩、體會魯迅「博愛」的胸懷;

(2)通過「讀寫拓展」等生動有趣的言語實踐活動,發展語言;

(3)在讀中提公升情感,喚起對魯迅「博愛」的共鳴。

請您從目標把握和目標敘與的角度進行評述。

答:這是乙個交融式目標。課程目標的設計雖然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但缺乏一定的層次性,語言表述不夠準確,教學的可操作性不強。

「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覆揣摩」雖然語言簡潔,卻表述模糊。如:「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樣的程度應說清楚。

「目標2」對讀寫拓展的言語實踐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沒有具體寫出,缺乏教學的可操作性。「發展語言「的要求沒有明確指出,缺乏教學效果的可測度。教學目標的第3點,敘寫無誤,卻顯得空洞籠統。

8、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冊《三顧茅廬》的教學片段:

張飛說:「乙個村夫,何必哥哥您親自去呢?派個人把他叫來得了。」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麼可以隨便派個人去呢?」

(在具體的朗讀訓練之後)師:什麼叫「大賢」?老師先來考考大家。你們知道武藝十分高強的人叫什麼?

生:大俠!

師:家裡錢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師:能夠做一手美味佳餚的人呢?

生:大廚!

師:當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麼?

生:大腕!

師:在文學、藝術方面具有高深造詣的人?

生:大師!

師:現在你明白什麼叫「大賢」了嗎?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華方面非常出眾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質和才華能力方面最偉大的人。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你認為本案例「詞義教學」給你什麼啟示?

答:《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本案例中,教師緊緊抓住「大賢」這個詞,一連問了5個問題,而且這5個問題都與「大賢」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樣,就把文中的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變成孩子能夠理解的東西。理解了「大賢」這個詞,孔明那不同一般的豐滿的形象就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樣的詞義教學讓學生體驗到文字背後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精彩,廣化、深化、敏化了學生的思維,突出一點盤活全文,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9、學習《五彩池》一課的第二自然段時,老師們都要讓學生針對段尾的省略號進行想象練習,於是學生會想象出水池各種奇特的形狀。這當然沒有錯,而我覺得五彩池的美不僅僅美在形狀,還有它瑰麗的顏色、奇妙的變化。因而,在學完全文後我進一步讓學生想象:

五彩池還像什麼?由於思維的慣性,學生依然圍繞著形狀做文章。如果這樣一直說下去,學生禁錮了思維就不會得到開解。

此時我說:「在我的眼睛裡,五彩池就像一塊塊奇異的寶石,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經我這樣一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從「形狀」的圈子裡跑出來了,乙個個奇妙的想象脫口而出。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 扁鵲治病 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a 生說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諱疾忌醫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認認...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菜園裡 教學片段 教學片斷 教室的中間,學生每 6人圍坐成乙個小組,教室的四周擺著許多新鮮蔬菜,有白菜 捲心菜,有白色 紅色的蘿蔔,紅色 綠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淺黃 深黃的南瓜,有穿著綠衣裳的黃瓜,還有細長的豆角。如果你要認為這是在上自然課或是美術課,那你就猜錯了。這是王俊老師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語...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語文教學案例 可是,有乙個學生站起來卻說 我覺得楊時有些傻!頓時,課堂上議論聲一片。孩子的理由是,楊時 立雪 萬一凍壞了身子,不但自己難受,還會影響他的學習,那老師就得給他單獨補課,老師的休息時間就沒有了,從這點說,他也沒有尊敬老師。這個學生不同於 標準答案 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雖然與文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