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與表現 中考作文指導

2023-01-27 08:24:06 字數 3619 閱讀 5954

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生活的空間變幻多姿,然而由於學識、心態等因素,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又各不相同。因此要讓別人知道你對客觀事物的感受,你應該擁有也必須擁有乙個能力--再現客觀事物的能力。

再現指的是過去的事情再次出現。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然於心,能夠把握住其中的高潮或是重點,抓住整個事件的脈絡;需要你對所觀察到的客觀事物進行深入思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不用思想的火花去照亮它,那麼它們就可能是廢料;需要你選好乙個恰當的突破口,這樣才能讓生活汩汩滔滔地流注於筆端,才能讓在心中孕育了許久的情思釋放出來;更需要掌握敘述、描寫等寫作手法,這樣才能讓你更生動、更形象、更準確地把你眼中的世界呈現於筆端。

一、敘述。就是把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發生的過程清楚順暢地表述出來。

如《范進中舉》:"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

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

"噫!好!我中了!

』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選用"看、念、拍、笑、跌、咬、爬、跑、踹、掙、拉、走"等動詞,尤其是反覆使用"拍、笑"兩詞,既寫出了當時范進喜極而狂迷的神情變化,更活畫出范進醉心於功名利祿的可憐、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

如有篇文章《那個秋日讓了一次道》:"一根黃舊的竹竿,一頭是乙個盲人,另一頭也是乙個盲人,一對衣衫破爛的盲人夫婦要過馬路了。竹竿在急切地敲擊著路面,他們並不知道這裡是城裡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他們不知道此時正是紅燈。

一聲驚叫,一輛轎車猛地剎住,又一輛,又一輛--沒有誰按喇叭,紅燈變成綠燈,整個大街忽然靜了。那對盲人夫婦在安然地走著。他們並不知道整個世界都默默地注視著他們,注視他們相依為命,走過這個城市裡最繁忙的十字街口。

那個秋日的下午,整個世界為一對盲人夫婦讓了一次道。"文章可謂層層推進,步步伸展,委婉有致地講述了乙個有關愛的故事。

如就課本第三單元作文訓練"一次嘗試"來說,它的中心語是"嘗試"。在該詞裡,"嘗"是"試""試驗"等義,與"試"義相同。據此,文章的記敘中心應是第一次有目的的、帶有嘗試性的實踐活動。

既是生活中的第一次,又絕非一般的第一次,因此只有那些有意識的、主動積極地想從事的,才能稱得上是"嘗試",比如騎自行車旅遊、學做衣服、科學小發明、文學創作等。而一般意義上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踢足球,第一次看電影等無意識的、無目標的行動,就不應視為"嘗試"的內容來寫。另外既可寫成功的嘗試,也可寫失敗的嘗試。

但無論成與敗,嘗試的主題必須是積極、健康、向上、有意義的。那些嘗試作弊、嘗試自殺、嘗試早戀、嘗試賭博等,儘管最後往往在文章結尾有所省悟、反悔,但因為嘗試具有主動性,這些不好的嘗試,無法給人有益的啟迪,因此是不可取的。

二、描寫。描寫就是具體、形象地描繪人物和事物的狀貌。

肖像描寫不在於描寫了多少,關鍵在於要善於抓特徵,繪形傳神。請看唐弢先生在《瑣憶》中對魯迅先生的肖像描寫:"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彷彿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生活的不調和。

"作者只用了"目光明亮"和"直豎起來的頭髮"就寫出了魯迅先生敏銳的洞察力和同黑暗社會不調和的鬥爭精神。極儉省的幾筆,一位同惡勢力進行不屈鬥爭的偉大戰士的形象鮮明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人物的言行描寫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揭示出人物獨特的個性。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同樣也是描寫人物的生命所在。如孫犁的**《荷花澱》寫四個青年婦女要去看她們剛參軍的丈夫,就去水生家找水生的妻子商量:

"『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一番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惟妙惟肖地揭示出每乙個說話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徵。

心理描寫的特點就在於能夠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在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時,要特別注意細膩。都德的《最後一課》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

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他們分手了。

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這一段心理描寫,是失去了自己國土的乙個少年的內心獨白。作者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從而使小弗朗士的形象更為豐滿。

寫文章不僅要會再現客觀事物,而且要表現主觀情意。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藝術之根。

所有的文字只有通過作者心靈的經營,浸潤過情感的潮水,才能變成令人心旌搖蕩的藝術。當然情感的熱流進一步昇華,可以形成飽含哲思的"意",這裡的哲思不同於議**中純理性的道理,而是感**彩濃烈的感悟。情和理是相輔相成的,文章光有"情"會顯得膚淺,只有"理"會趨於枯燥,只有情理交融,才會產生"真情與哲理齊飛,浪漫共莊重一色"的藝術境界,才會產生情濃而理深的藝術效果。

表現主觀情意主要有三種方式:借景抒情,寓情於事,借理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在寫景狀物中,融進作者的感情因素,使寫景透出作者的感**彩來。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這就強調指出在文章中寫景與抒情常常是不可分的。如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場戲,寫到張生進京趕考,鶯鶯揮淚送別於十里長亭時,有這樣一段唱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寫法。作者雖落筆於寫景,但其目的卻是為了抒情。

在一對即將遠別的戀人眼中,天,是清冷的天;地,是淒涼的地;西風正緊,平添愁緒;長空雁叫,攝人魂魄;離別的淚,把一片片霜葉都染成了紅色!這一切簡短的描寫,把劇中人物的心境、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抒情是深切動人的。

寓情於事就是在記述事物發展經過或人物活動的情況時,注入感情的因素,使敘述與抒情融為一體,增強文字的感染力量。如著名作家吳泰昌《未了的心願》一文,在回憶朱光潛與葉聖陶兩位先生的生前交往時,有這樣一段文字:"八二年春天,葉老出城去看朱先生,朱先生高興地說,以後我常進城去看你,你比我年長,不該你出城了。

他們在碰杯時,葉老當場與朱先生約定明年四月來家裡看海棠花,朱先生連聲說:一定!一定!

豈知那以後葉老住院了。八

三、八四、八五年,每當葉老家的庭院裡的海棠花盛開,他都不忘從醫院裡給朱先生捎信,表示歉意,說明年一定。去年臘月,曾約好朱先生出院時我陪他去醫院看葉老。後因我外出未歸,他們的這次相見沒有如願。

朱先生又在盼著四月,葉老也在盼著四月。春天來了,三月之後就是四月,可朱先生卻驀地走了。懷揣著許多思念遠走了。

"這是一段敘述,但敘述中飽含著作者的思念、惋惜之情,讀來是十分感人的。

借理抒情就是在議論、說理中融進作者的感情因素,使文章在議論、評判事物、人物的同時,把愛憎之情也一併表達出來。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結尾一段:"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裝滿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乙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作者在對紫藤蘿瀑布作了形象而又生動的描寫後,於結尾處在議論說理中抒發了對小小的紫藤蘿花的讚美之情,既形成了全文的高潮,又含蓄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

總之,再現客觀事物和表現主觀情意這兩種能力都很重要,我們要全面掌握,不可或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美好境界。

中考作文指導

老人日復一日 月復一月地爬上塔樓,重複著他的動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這只在他看來被烈焰 毒雲和那一場驚心動魄的風暴傷害了的小鳥,能在他的細心照料下,恢復往昔的健美和靈氣。然而,事與願違,那灰色的身影卻日漸單薄消瘦,那小眼睛的光澤愈加暗淡了,羽毛卻越來越多地豎起。老人心焦如焚,卻也無計可施,他的笑容消...

中考作文指導之審題

一 如何審題?第一步 審作文要求。任何乙個作文題目,都有出題者的目的及意圖,而出題者的目的及意圖或顯示或隱含於作文題目及要求中。如 新的一天即將開始,迎著初公升的太陽 初公升的太陽,光芒灑身上,好溫暖 初公升的太陽,像一位剛出生的嬰兒,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初公升的太陽很安靜卻又充滿了活力,相比夕陽的美...

中考作文指導作文開頭12妙法

作文開頭12妙法 中考寫作指導 1 開門見山落筆扣題 所謂 開門見山 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直截了當地切入要旨。如 白楊禮讚 一開頭就觸及題旨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學所青睞。2 引用經典彰顯底蘊 開頭引用警句 名言 詩句或俗語 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