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里西》教案

2023-01-26 17:24:05 字數 3181 閱讀 616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喜歡我國彝族**,感知**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傳統,培養學生熱愛我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過學習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

3、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通過各種手段的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把《阿西里西》的風格特點恰當自然的表現出來。

二、難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掀起各環節的小高潮,以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方法:

1、運用多**電教手段,使學生置身於彝族山寨,在歡快、熱情的彝族歌曲聲中,充分展開想象,了解彝族風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元素。

2、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並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教具:多**課件、鋼琴、紅綢、彝族民族服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階段

課前**《阿細跳月》的mtv,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走進**教室時就走進了彝族山寨。

1、組織學生進行肢體活動節奏型是即興的,動作採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擊掌等。

2、教師演唱一首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

問題: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嗎?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有什麼聯想?是什麼因素使你產生了這種聯想?

3、根據學生的回答作恰當的總結和評價。

4、對於「彝族」同學們了解多少?

5、教師利用課件梳理有關內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等省,有十幾個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徵。在彝族地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火把節,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

彝族民居、服飾、歌舞、樂器等。

1、學生隨教師打節奏作肢體活動。

2、學生欣賞教師的演唱然後各抒己見。

(彝族啊哩哩載歌載舞的節日歡慶的場面節奏感強歡快熱烈……)

3、學生互相點評。

4、學生交流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關彝族風情的知識。

5、聆聽教師簡介,感受西南風情。

(課前幾分鐘的肢體活動即可以放鬆師生情緒,拉近師生關係,又可以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創編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鋪墊。在這一環節中還注意滲透了同學間的合作關係。)

教師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風格特點,使學生從**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

多**課件演示相關內容,為教學創設了意境,學生視聽結合走進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風情。課件的背景**是童聲合唱《阿西里西》,已經在不自覺中進入到新課教學中。

二、學唱歌曲

1、導語:今天我們就到彝族山寨和那裡的同齡人交個朋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性格。

2、**課件《阿西里西》。

3、從歌曲中你了解了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樣?闡明理由(著眼於速度、力度、情緒、音色等**要素去分析。)哪句旋律最具彝族民族特色?

4、同學們: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設定懸念,只是組織學生討論、猜想,並不告訴他們答案,待到唱會歌曲後從中體會出來。學生提出歌曲中的疑問時,教師要范唱該樂句,加深學生對旋律的認識。)

5、教師範唱歌曲,幫助學生自學。

6、有困難嗎?師生幫助解決。(教師在此處是乙個服務者,必要時可以彈琴、**錄音等。)

7、通過演唱體會「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麼意思了嗎?

「阿西里西」是我們的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無實意。

8、指導學生分別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演唱歌曲,說說帶來的不同感受。

9、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型的結晶,它**與生活、經過一代一代口頭傳唱、加工改編才流傳下來,我們同學們也肩負著著一重擔,現在我們就來小試身手吧。

10、小結本環節。

1、認真聆聽歌曲《阿西里西》。

2、討論交流老師的提問。(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等。速度稍快、力度變化豐富、情緒熱烈歡快、音色清脆明亮等。)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如:「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4、聽範唱找出歌曲中哪句旋律印象最深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哼唱出來。

5、提出不會唱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

6、組織學生展示學唱成果。

7、在練習的過程中嘗試力度、速度、音色的變化給歌曲表現帶來的不同效果,尋找小組喜歡的方式演唱歌曲並展示。

8、小組討論:聯絡生活創編情緒適合的歌詞並展示。

引導學生自主**,從**的角度去分析歌曲為唱好歌曲做好鋪墊。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作學習的主人的乙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環節採用自主學唱歌曲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充分體現「學為主,教為輔」的學習新策略。學生可以確定目的、選擇活動的方法、自我管理調控。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分析,關注**要素對表現**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

創編歌詞是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體現,引導他們善於觀察、熱愛生活,使一些優美的旋律賦予新生命。

三、火把節的盛況

1、導語: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就是火把節,在火把節之夜,村村寨寨都要點上火把,穿上節日的盛裝,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白天,男子們參加摔跤、賽馬、鬥牛、鬥羊、爬桿等活動;女子們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比賽的優勝者敬酒。

同學們,我們就去參加一次火把節吧!

2、巡迴指導學生。(可以利用課前集體舞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等。)

3、彝族舞蹈乙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許多人一起表演。讓我們隨著歡快、熱烈的**,一起跳起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4、小結本環節。

1、各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設計火把節上的表演形式。

2、各小組展示。

3、女同學拉起乙個內圈,男同學拉起乙個外圓,老師和幾個同學在圓心甩紅綢,以示篝火。隨《阿西里西》的伴奏邊唱邊舞。

拓寬視野,感受舞蹈與**結合所產生的藝術魅力。為每乙個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 師生共同舞蹈構成一幅熱情奔放的畫面,體現了和諧的師生關係及團結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結束語:

**是人們了解乙個民族文化的視窗。祖國的西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外還有苗族、侗族、傣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接觸過他們的民族**文化,如:苗族飛歌、侗族大歌、傣族孔雀舞、壯族的《劉三姐》等都是經典之作。

(教師各表演片斷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下節課老師會陪同學們一起走進祖國的西南了解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

板書設計:

阿西里西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

歌曲的情緒?熱情歡快

阿西里西反思

這是一首貴州彝族民歌歌曲,體現彝族人民熱愛生活 熱愛勞動的快樂場面。這首歌曲共三段歌詞,第一段是彝族語言的譯音,第 二 三段是漢族語言,體現歌曲的主旨思想。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了解彝族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樂器 笛老挪 大把拉 月琴的音色和外形。阿西里西 在彝族語言中具有 我們是好朋友 的意思,四二拍快板...

女巫的阿涅西

阿涅西的 女巫 是一條曲線研究了瑪麗亞 阿涅西在1748年她的書instituzioni analitiche廣告uso德拉gioventu italiana 第乙個倖存的數學工作由乙個女人寫的 曲線也稱為cubique d agnesi或agnesienne,和早先研究費馬,1703年圭多大人物。...

7級6冊分級閱讀故事教案阿丹和阿布

設計思路 人際交往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課程,因為乙個才華橫溢而又不失幽默的人不管在 總能 為所欲為 孩子良好的個性正是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故事 阿丹和阿布 的情節生動有趣,在故事中大恐龍阿丹貼出了 我有友情要分享 的葉子,阿布的到來讓阿丹的日子變得開心又快樂。在故事中阿丹和阿布玩了猜拳踩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