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居在詩意課堂

2023-01-23 19:36:02 字數 4446 閱讀 2020

駐足詩意課堂

——參加廣州語文觀摩活動感想

夏娟我喜歡這句話:人,充滿勞績,但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詩意的課堂,為孩子搭建心靈放飛的教學舞台,讓孩子自由地與文字對話,積澱語文情感,提公升語文素養。

上周五,有幸參加「廣州第17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近距離接觸名師,走進大師的課堂,感受大師帶來的詩意的、溫婉的、優雅的語文課堂。我真切地感受著大師在課堂上的全情投入,他們在課堂上徹底敞開心扉,全然進入課堂中的每乙個當下,和學生情情相溶,心心相印;他們徹底亮出自己生命的底色,讓每乙個細胞、每一寸肌膚去感受、去觸控、去體認課堂中的每乙個當下;他們在不經意間邂逅生命的高峰體驗,在課堂上率性而為,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於是,課就是我,我就是課,師生一起全然進入了一種人課合一的境界。

亦詩亦禪,天有大美而不言

——評王崧舟老師《孔子遊春》

王崧舟,「詩意語文的倡導者」,讀他的書,感覺他有詩一般的神秘,**一般的氣質。聽他的課,從遙望到走進,我更加篤信,他的課堂,有一種充實、雍容的課程大美;是一種揮灑自如、無跡可求的教學大美,是一種曼妙般的享受。

一、 文字詩意——集中而典型的開掘

《孔子遊春》是蘇教版六年級的一篇課文,無論是敘事方式還是話語表現,

都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和濃郁的詩意,是一篇典型的詩意文字。王老師選擇這一課,本身,課的原料和母體上為詩意語文的有效實現已經提供了乙個頗為理想的條件,但王老師在本文感悟上獨具慧眼,又對文字進行卓有成效的開發和處理。縱觀課堂,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對《孔子遊春》這一文字的取捨是相當大膽而又相對小心的。

說大膽,是因為全文共有17段,課堂上師生一起潛心研讀的只有兩段文字,第一段是描繪「水邊春景」的文字——即孔子給學生們上課的「課堂」,第二段是描寫「觀水感悟」的文字——即孔子給學生上課的「課文」。除此之外,幾無涉足。說小心,是因為教師對這兩段文字的處理煞費苦心。

王老師對這兩段的處理為:初讀感受——創景體悟——變換形式——拓展想象——配樂誦讀。正是集中而典型的文字開掘,為文字詩意的高濃度、高品味彰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中,王老師有意淡化了《孔子遊春》中敘事情節和細節描寫,代之以「水邊春景」這一場景的品讀和復讀。這是乙個包含禪意的場景,代之以「觀水感悟」這一場景的感悟和體會,真情在這裡噴湧,高潮在這裡拍岸,靈魂在這裡戰慄,語言在這裡靜默。這樣高度凝練、高度抒情的場景,為全課詩意的鋪墊、昇華提供了再典型不過的教學支點。

二、 教師詩意——真誠而感動的傳遞

教師的詩意,集中表現在執教者真摯、豐富、頗具感染力的教學情感上。對

教師而言,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意。「發乎情而止乎禮」,它是經由教師獨立思考之後的情,是融入了教師理性思考、生命智慧型的情,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情感——教師詩意,更多地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語言上。可以說,詩意的教學語言正是教師詩意的一種表現和確證。

讓我們看看王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

為喚醒和強調詞語的語境感,老師這樣引導:「光看到( )的課堂,泗水邊的春景就深入人心,使人嚮往。」使語文文字的感悟深植於人的情感、想象和心靈,在發展語言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精神生命得以成長。

為解讀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時,王老師在抒情的**聲中配以震撼人心的**,解說道:「水,穿山鑿壁,從雪山腳下奔湧而來;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從遠古一路奔騰而下;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其氣勢如風過松林陣陣逼來,又如浪湧沙灘層層蓋過。

為渲染孔子的真君子的形象,老師這樣指點:「這也是老師嚮往的課堂,用古代司馬遷心中的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樣的語言信手拈來,可見王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在與文共舞。

三、 教程詩意——精緻而曲折的發生

課堂教學,既是一種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是科學,就要遵循學生的認知

規律、情感規律,要依據課程邏輯和教學原理。是藝術,就要以審美的標準和尺度設計並實施課堂教學,使課堂充滿詩意、充滿魅力。教程的詩意,最核心的問題是課堂節奏的問題。

《孔子遊春》一課的節奏,精緻而曲折,教學的詩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依託「觀水感悟」這一高品位的詩意語段,在教學流程中前後用多種形式復現,據此營造一種一唱三歎、回環復沓的整體課堂節奏。根據水的不同品行,王老師處理的節奏也不相同,各有妙處。其中最讓人難忘的是關於品讀「水之情義」這一特點的句子「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

王老師先讓學生自己想象水的形狀,用「或( )或( )自己說說,有了精巧的伏筆,王老師精巧地引入古詩中關於水之形狀的古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告訴學生水遇方則方,遇長則長。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啟迪學生水有曲有直。

藉由多種精巧手段鎖定水之屬性、聚焦水之志趣、抵達水之精神,就是對水的一種乾淨、歷練、「不畏浮雲遮望眼」式的把握,就是品「水」時的閱微知著、披沙瀝金。用古詩的形式解讀水之品行,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詩意語文絕不冷落乃至放逐基礎的歷練,這種歷練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無痕的點化、無形的熏習、無為的順應。

二、品味「課堂」、解讀「課文」,皆回扣指向孔子的「真君子」形象。課之伊始,王老師就借品讀課文的關鍵句,聚焦「老師」這一形象總結:從始至終,孔子的身份是老師。

然後品讀老師精心挑選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水邊春景之美,解讀老師精心準備的充滿深刻禪意的「課文」——水之高尚品行之美。最後回歸「老師」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孔子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善於觀察」

「善於思考」、「善教化」、「真君子」這些定位在學生的學習中生成,在最後乙個環節中,王老師引用司馬遷對孔子的評價,師生角色發生了轉化,嫣然就是孔子帶領學生在泗水邊學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蕩氣迴腸的吟誦中,悄無聲息地完成了由旁觀者到當事人的角色置換、場景置換乃至心靈置換,在改變課堂節奏的同時,改變了學生親近文字的方式,詩意語文的實踐志趣由此可見一斑。就此王老師也達成了自己本次的教學定位之一:「把孔子從神壇請下來,回歸杏壇,讓他成為真實的,有血有肉的老師。

在現場聽完王老師執教的這堂課,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竟是莊子的那句「天地

間有大美而不言。」是的,孔子和水合二為一的形象正是亦詩亦禪的物象大美,雖已將大美轉化為言說,王老師以他詩意的生命激情、水一般的課堂智慧型,讓這物象之大美,如春風化雨,侵潤和滋養著每個學生的言語生命、詩意生命,這——不也是一種大美嗎?

敬畏名著,含英咀華

——評趙志祥老師的《景陽岡》

詩意語文致力於一種文化場的建構,將課堂視為一張文化的網,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字裡行間莫不滲透和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風韻。

我想趙老師用他獨特而大膽的教學理念喚醒了教師的「大語文」觀,燭照出語文課程標準下如何開拓學生語文視野的「大語文」路。課堂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與精髓,理念貫通在課堂教學的全部結構和全部過程中,理念正,則課正;理念新,則課新;理念亮,則課亮。理念的設計貴在精專,我想就是趙老師這節課最想傳遞給我們的資訊。

縱觀整節課,趙老師以「整合」為主要策略,只為敬畏名著;「情感」為主體內容,只為喜愛名著。

縱觀趙老師的課,真正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只有《景陽岡》的兩段,這一課,只是乙個載體,只是開啟名著之門的一扇門。趙老師在大處潑墨,高屋建瓴,他真正想帶領學生領略的是整個《水滸傳》之網,想挖掘的是《水滸傳》之井。

趙老師從啟發學生大膽把課題從《景陽岡》改為《景陽岡武松打虎》入手,目的有二:一是尊重學生的讀書體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讓學生對照原著,讓學生發現自己和原著的表達完全一致,讓學生樹立敬畏名著之心。

趙老師又把「打虎英雄知多少」作為乙個課文引入環節,讓學生自由發言,繼而引導學生認知歷朝歷代的打虎英雄,這種時間上的縱向對照和空間的橫向比較,大大拓展了解讀名著的文化背景,豐厚了解讀名著的文化底蘊。趙老師精心打下了伏筆,接著丟擲乙個問題:「對比這麼多打虎英雄,為什麼武松的知名度最高?

」原來是《水滸傳》的藝術成就高,繼而引導學生學習章回體**的特點,感受、解讀「回目」,體會整齊劃一,對仗工整的特點。讓學生捧一顆頂禮膜拜之心走近名著。

最大膽的整合就是初步劃分之後,僅僅抓住「武松打虎」這一片段,讓學生品讀體會武松的大智大勇。接下來趙老師進行了最讓人嘆為觀止的讀書改革,讓學生從現代文閱讀——到古文的排版(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再去標點讀——最後全部是繁體字,至此這篇課文重歸整個《水滸傳》的懷抱,成了原原本本的名著,但學生在老師步步精心的引導下,卻能從容斷句,流暢朗讀,容情而發。趙老師這樣的設計就是讓課文回歸母體,讓它傳遞出《水滸傳》的膚溫與體香,讓學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更讓學生體會到親近名著的閱讀方法。

讓學生懷一顆胸有成竹之心走進名著。

最後,趙老師挖掘《水滸傳》中的古詩,讓學生品、讓學生讀、讓學生唱、讓學生吟,課堂上激發學生對名著的熱愛之情已水到渠成,乙個女孩子甚至用《多啦a夢》的曲填詞去唱,接著老師用聲情並茂的吟誦讓學生體會,在一唱一和間學生收穫著名著傳遞的深厚文化底蘊,一曲一詞間老師傳遞著流傳千古的名著魅力,讓學生以一顆熱愛赤誠之心研讀名著。

趙老師在課後談本課的教學設計時說:「讓學生愛上《水滸傳》就夠了。」從本課來看,學生通過老師的深入挖掘,從開始對解讀名著的為難情緒,到逐步上路,最後已經愛上了名著。

課後只能讚嘆這節課真是具有「推窗觀天地,揮毫凌雲煙」之氣派!

走出大師的課堂,再次細細品味,只覺氣朗天清,我願追隨大師的腳步,和他們一起駐足詩意的課堂,努力開啟乙個本真、絢爛、充滿語文氣息的課程世界!

人詩意地棲居

沒有詩意的生活的人所能獲得的快樂也許還不如乙個古代賣豆腐的人吧。乙個古代賣豆腐的人和我們一樣,也是因為生計而忙碌,但又和我們不一樣,因為 為生計而奔波 絕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在賣豆腐中認識著很多的人,了解著鄉里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和他的顧客主婦們攀談著生活的瑣事。也許這就是他在現實中的詩意棲居。馬克思...

詩意的棲居 古典詩歌意象鑑賞指導

詩意的棲居 古典詩歌意象鑑賞指導 學習目標 理解詩歌意象的內涵和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意象。課前學習 閱讀下面這首詩並思考 詩人筆下的蟬具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將你思考的結果寫在下面空白處。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補充注釋 緌ru 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

讓學生徜徉在人文美和詩意美的氛圍中

語文是人際交往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特色。五彩斑斕的語文課,是一門運用最廣泛 與生活聯絡最緊密,最富含詩情畫意的學科。中學語文教師在對語段篇章的演繹中,應挖掘語文教材中充滿人性美和詩意美的元素,運用教材中的詩歌 散文,搭建人文美 詩意美的教育平台,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