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二首教案

2023-01-21 03:51:06 字數 3648 閱讀 7756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教案

教學目標:

1、感悟初唐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2、初步體會初唐詩歌剛健而飛的抒情風格。

3、通過揣摩具體詞句著重體會詩人於沉靜之中深摯情感的藝術境界。

教學重點:

體會沉靜之中的深摯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是詩的王國,在盛唐詩歌高潮到來之前,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精神氣質上來說,初唐詩都處於準備階段。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是以綺麗婉媚的詩風為主,但隨著以「四傑」為代表的中下層文士的崛起,給詩歌注入了情思濃郁、氣勢壯大的氣息。因此,這是乙個詩歌發展緩慢但又孕育著高峰的時期。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初唐時期的幾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首先欣賞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二、介紹作者、作品及創作背景。

1、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時任俠使氣,官終右拾遺,世稱陳拾遺。

2、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子昂集》。

3、本詩約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乙個溫馨的夜晚設宴歡送他。

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面對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捨的離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

三、朗讀,整體感知。

1、範讀,感受詩情。

2、對照注釋自由朗讀,理解詩意。

3、指名朗讀。

4、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四、討論、鑑賞全詩。

1、這首離別之作,從眼前宴會的情景落筆。首聯「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不但語言富有對稱美,而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鮮明,在對比中顯出色彩美。

⑴這兩句中的「吐」字寫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樣的神情?

明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青煙的神情。

⑵「對」字又有什麼深意?

明確: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2、頷聯「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即景傳情,承首聯而引出離別的主題。這一聯出語自然,意境深遠,確切的表達出此時此地惜別的情景。

3、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筆觸從室內移向戶外。

⑴描寫了哪兒的景色?這是泛泛寫景嗎?這裡的寫景有什麼作用?

明確:描寫了夜空的景色。借空間背景的擴充套件和時間的推移來進一步映襯別情。

⑵乙個「隱」字、乙個「沒」字用得好,好在**?

明確:表明宴會從夜晚已延續到拂曉,時間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隱沒到高樹之後,銀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而主賓雙方卻還不願分離散去。

⑶這樣的描寫暗示了什麼?這種寫法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這暗示了別情之深。這種寫法是以景襯情的含蓄手法,所寫之景襯托出時光催人離別、難捨難分的心緒。這比正面抒寫離情更加耐人尋味。

4、尾聯「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是說,此去洛陽的道路十分遙遠,這一分手,誰能預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見面呢?乙個「何」字,強調了什麼?

明確:強調了再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5、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沉靜之中的深摯情感。

五、總結。

這首詩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六、布置作業。

思考:本詩是一首離別詩,詩人是如何通過空間和景色的轉換來表達離情別意的?

參***:本詩先寫離別時的華筵(室內)的人和物,再寫朋友告別時的環境(室外),突出表現了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詩人是根據離別的時間順序來安排空間和景色的轉換的,景色隨著空間而變化,情感隨著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

附:板書設計: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送友人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會詩中那種豪邁而不悲傷的情感基礎。

教學重難點: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的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品讀鑑賞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回憶所學過的李白的送別詩,並說說這些詩句分別體現的情感。提示:詩句有《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二、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語調交流

三、品讀鑑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矗」和「屹」有何差異?

明確:「矗」「屹」寫出了山的挺立與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明確:「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徵。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徵,突出了水流的動態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明確: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境。

4.總結: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1.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明確: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明確: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明確: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明確: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明確:新穎別緻,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

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離別之情比較

比較本詩與《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贈汪倫》所表達的離情有何不同?

明確:《送友人》豁達樂觀,《送元二》哀傷淒涼,《別董大》豪邁激昂,《贈汪倫》充滿詩情畫意,毫無哀傷之感。

五、課堂小結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

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五、布置作業

完成《學習指南》相關習題

附:板書設計:

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中國當代詩二首》教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教學點 1 了解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簡史。2 了解曾卓 海子的簡歷及創作特點。二 能力訓練點 1 訓練學生吟誦 感悟和理解能力,感悟這兩首詩的思想感情。2 把握兩首詩中的意象。3 引導學生學會樸素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三 德育 美育滲透點 1 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自然。2 ...

中國現代詩二首 二 教案

雨巷 教案 教學目標 1 分析 丁香一樣 的姑娘的象徵意義。2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 我 雨巷 等意象特點的分析,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3 通過朗讀來體味詩歌的語言特點。教學重點 1 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2 體會本詩的象徵意義。教學難點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 我 雨巷 等意象特點的分析,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課...

《散文詩》二首

示例 金色花 第一幅 母親禱告,我 為她散發香氣。第二幅 母親讀書,我 將影子投在書頁上。第三幅 母親拿燈去牛棚,我 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荷葉 母親 第一幅 花瑞人祥回憶蓮花白。第二幅 白蓮凋零紅蓮亭亭。第三幅 雨打風擺紅蓮欹斜。第四幅 荷葉護蓮盡顯母愛。設計意圖 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