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獄詠蟬》教學設計

2023-01-19 22:57:04 字數 4014 閱讀 1007

教學目標:

1、掌握詠物詩的特點,做題方法。

2、領會詩句含義,背誦並默寫。

3、想象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2. 想象並體會本詩誇張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法設計:多**應用,討論法,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位卑而才高,名響而命蹇。今天要學的這首詩與一般的詠蟬詩不同,全詩借蟬的高潔品行, 「寓情於物」,抒發了自己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2.新課學習:

(一)相關知識介紹

1.板書:寫課題

2.介紹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律,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其雛型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

3.介紹「興「的寫作手法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興是借他物來引出此物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修辭方法。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例衛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

4.介紹作者:

駱賓王,(約640——約684),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曾在道王李元慶府供職,歷任武功、長安兩縣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則天而入獄,貶臨海縣丞,鬱鬱不得志。睿宗廣宅元年(684),隨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不知所終。

他少負才名,擅長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駱臨海集》十卷。由此可知,駱賓王一時英才,竟然字型大小、生卒年不詳,生平經歷語焉不詳,仕宦悽慘,令人扼腕嘆息。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時期,唐高宗李治體弱多病,政事多處於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滿,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當是時,又恰好武曌佔據上風,所以一身正氣又忠於李唐王室的駱賓王就落得如此下場了。

5.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高宗儀鳳三年(678),此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數次上書言天下大計,得罪了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此時,正值秋季,所以詩人有感而發,借蟬自喻,用比興寄託的藝術手法表達自己遭讒被誣的悲憤心情。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際和創作背景,下面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千古名詩。

(二)重難點突破

1.指導誦讀

(1). 自由朗讀,提出要求:標出讀不準確的字詞和把握不准節奏的句子

(2) 放錄音帶,提出要求,第一聽清字音,第二聽出節奏

(3)點出容易讀錯的字,明確個別句子的節奏。發現學生讀的過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

2.學生解決字詞教師講解典故:

生字「鬢」

生詞:西陸:指秋天。

典故: 南冠:楚冠,這裡是囚徒的意思。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裡比喻自己正當盛年。不堪:一本作「那堪」。

白頭吟:樂府曲名,《兩句意謂,自己正當玄鬢之年,卻來默誦《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

3.學生分組討論,八組分別討論四聯。(5分鐘)(合作**部分)

4、各組代表展示討論成果

5、教師點撥

(1)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討論點撥:首聯二句,西陸,點明時已入秋,南冠,表明囚徒身份。秋蟬鳴唱,引發思鄉情。

這裡運用了起興的手法,所謂興者,乃「賦、比、興」之「興」。「興」,就是起的意思,兼有發端和比喻的雙重作用。蟬在夏天是最亢奮時期,到了秋季以後,就進入的衰竭期,所以秋蟬的最後亮相,當然嘶聲力竭做最後的掙扎,繼而結束短暫的生命。

在這裡就是詩人就是以秋蟬的高聲哀唱來表示自己的命運悲慘,秋蟬的命運就像詩人此時的命運。此時此刻,正是詩人心靈最脆弱的時候,秋蟬的哀鳴逗引地詩人的思鄉之情自然而然地侵入了進來,這使得詩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地難以自負。

(2)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討論點撥:頷聯兩句,採用兩兩相對照的手法,進一步表達詩人的身世之哀,命運之慘。一句寫秋蟬,一句寫詩人自己,將物我結合起來。

雖然已是秋蟬,但是其翼依然烏黑。此時的詩人經受磨難和打擊,身陷囹圄,中年而白頭,所以是「那堪」。這裡的秋蟬還是秋蟬,它不管詩人是否白頭,更加重了詩人的沉痛之感。

回想自己年少時也是一腔熱血,抱著「達則兼濟天下」的雄心抱負,那堪世事難料,這一生走的如此坎坷,如此不堪,如此悲涼,而今空有一腔抱負卻無由施展,還遭陷鋃鐺入獄,只能發出淒冷的哀吟。其實這裡,「白頭吟」一語雙關,既有頭白之意,又借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司馬相如負心於卓文君之時,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憐自傷,表達自己希望白頭終老的願望。

聯想到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詩人是在勸諫不聽反而遭陷入獄之後作的這首詩,因此暗喻統治者的用人不當和不察納雅言,辜負了詩人的一片忠誠之心。可以這麼說,詩人的白頭不僅僅是歲月的痕跡,更是由於自己的赤膽忠心換來的卻是牢獄之災,是在內外交困之中急白的。在這裡既有對年華已逝的悲哀,也有抱負落空的沉痛,還有對統治者的失望!

討論點撥:頸聯兩句,是用比喻的手法,以蟬的艱難處境來比喻自己的政治處境。秋蟬已如勢不能穿魯縞的強弩之末,已如知秋而飄零的枯黃之葉,已是謝幕之前最後的粉墨登場,偏偏此時還「露重」、「風多」,讓人如何不生出惻隱之心、不忍之心、傷痛之心呢?

這裡的「露重」、「風多」是比喻外部環境,「飛難進」、「響易沉」是比喻在外部環境的作用下的結果。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在朝廷一片諂諛之聲,進言之路已遭阻塞之下,詩人已經處於沉重打擊的艱難的政治處境之中。這裡已經物我混融,秋蟬既是詩人,詩人已如秋蟬。

(4) 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

討論點撥:尾聯二句,收尾響遏行雲,義節風高。秋蟬是餐風飲露的,是高潔品行的象徵。

詩人繼續作比,表達自己的孤獨之感,這種孤獨之感是壯烈的,不是淒婉的。詩人沒有選擇陶淵明式的離世而去,而是選擇了屈原的入世之舉,心繫朝廷的詩人選擇了入獄。我們在感嘆詩人悲壯的同時,也為朝廷遺棄忠臣而哀嘆!

詩人最後的一問,驚心動魄,石破天驚,既有對朝廷的失望,又有深深地期盼!因此,這裡留下的不僅是命如秋蟬、品如秋蟬的詩人的長嘆,留下的更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千年之問!

6、講解完畢,再次誦讀。

7、個別朗讀,點評朗讀效果

8、再放錄音,提出要求:體會本詩的感情基調

9整體朗讀,要注重詩的感情基調。

10、 提出問題:

詩中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師生討論回答:

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生討論回答

作者是怎樣借用「蟬「的意象來表達感情的?

11、詠物詩的特點與方法:

詠物言志,又稱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乙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詩人情感或揭示詩歌的主旨。如李忱的《瀑布聯句》:「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作者以不貪戀溪澗而衝奔大海的瀑布表達自己「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 的豪情壯懷。如白居易的《白雲泉》:「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乙個胸懷淡泊、精神閒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運用象徵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閒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徵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

(三)課堂總結:

駱賓王的這首詩運用比興的手法,以蟬自喻,寄託遙深,達到了物我混融的藝術境界。當然,這只是我的一點感想,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可惜的是,斯人已逝,我們再也不能聽到作者的回答。詩歌的解讀本來就是解讀者主觀情感的主動介入,雖然有一定的客觀依據,但是畢竟摻雜了個人的情愫。

因此,每乙個解讀者眼中的詩歌意蘊是不同的,這也就是詩歌解讀的魅力所在。

(四)布置課後作業

1.誦讀並背誦這首詩。

2.四個人一組,**老師提出的問題。

3.自我總結這節課,體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象徵: 蟬高潔品性人

作用: 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興 : 蟬唱客思

作用: 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用典: 白頭吟忠心 、 失望

作用: 委婉含蓄 、 意味深長

詠鵝教學設計

課文說明 詠鵝 是一首古詩,用乙個七歲兒童的眼光將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全詩共四行,前兩行寫鵝鳴叫時的聲音及神態 鵝彎曲著脖子,朝著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後兩行寫鵝游水嬉戲時的情景 一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綠的水面上,一雙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表達了作者對鵝十分喜愛的情感,表現出...

《詠華山》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壯麗雄偉。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段。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 投影 生字卡片。主要板書 作業安排和設計 課內 組詞 抄寫生字 看...

瘸蟬教學設計及反思

五年級語文 瘸蟬 教學設計 單位 石臼窩鎮石臼小學 姓名 陳維躍 12 瘸蟬 教學目標 1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2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的品讀,感受蟬蛻變過程的痛苦與煎熬,感悟作者具體生動的描述。重點 3 領悟這篇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從中獲得啟示。難點 第一節課已完成的教學任務 學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