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案

2023-01-17 13:12:04 字數 3269 閱讀 4380

一教學內容分析: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是數列這一章中的乙個重要內容,它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如儲蓄、分期付款的有關計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導過程中所滲透的模擬、化歸、分類討論、整體變換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學生今後學習和工作中必備的數學素養。

教學目標為理解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及應用;通過對公式的推導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公式探求中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並能靈活運用基本概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滲透如上所說的多種數學思想,激發學生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於探索、創新的學習品質。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數列的定義、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等知識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而本節內容也為以後學習數列求和打下基礎。同時數列是函式的延續,它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函式,因此還可以用函式的觀點去分析求和公式。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節課學生很容易在以下三個地方產生錯誤或困惑:

1、 對錯位相減法的理解。

將的兩邊同乘公比以後得到:

,將兩式相減,消去哪些項、剩下項的符號是學生容易錯誤或困惑的地方。

2、 漏掉的情況。

3、 公式的應用中有兩個地方易錯:

①公式中對的理解;

②求和公式和通項公式中的的指數不一樣,前者是,後者是,

很容易混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等比數列求和公式,並能用之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對公式的推導,對學生滲透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以及等價轉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公式的推導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公式探求中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同時滲透如上所說的多種數學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公式的推導與簡單應用,激發學生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於探索、創新的學習品質。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等比數列項前和公式的推導與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等比數列項和公式的推導。

四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探索發現(多**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複習舊知,鋪墊新知:

(1)等比數列定義及通項公式;

(2)等比數列的項之間有何特點?

說明:如此設計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發現等比數列各項特點:從第二項起每一項比前一項多乘以,從而為「錯位相減法」求等比數列前和埋下伏筆。

2)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閱讀:課本第55頁「國王賞麥的故事」。

引導學生得出:

問是什麼數列有何特徵?應歸結為什麼數學問題呢?

學生知道是等比數列項前和的問題但卻感到不會解!

問1:能不能用等差數列求和方法去求?(不行)

問2:怎麼辦?(用追問的方式引出課題)

2.師生互動,新課**:

問題1:如何求和:

注:(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觀察、思考)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做必要啟發:

1) 等式右邊各項有什麼特點?(等比數列前63項和)

2) 公比是多少?(2)

即:從第二項起每一項比前一項多乘以2.

3)因此,如果兩邊……(語速放慢,看學生反應狀況,再往下提示:把等式兩邊同乘以公比2)

從而有:

(注意:有意寫成錯位的形式,便於學生觀察找方法)

師:如何求?(此處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思考的時間,不忙給出結論,讓他們自己得出求解的方法:作差)

注:①學生解出。這種求和的方法叫錯位相減法。

②此處先不忙介紹「錯位相減法」的要點,只讓學生有個大致印象,後面還有應用,體現從特殊到一般、學生自主**教材的新教材理念。

問題2: 如何求等比數列的前項和:

注:①學生已有上面問題的處理經驗,肯定有不少學生會想到「錯位相減法」,讓學生**,並請學生上台板演。

②將兩邊同時乘以公比後會得到

,兩個等式相減後,哪些項被消去,還剩下哪些項,剩下項的符號有沒有改變?這些都是用錯位相減法求等比數列前項和的關鍵所在,讓學生先思考,再討論,用多**予以突出強調,加深印象!

③兩等式作差得到時,肯定會有學生直接得到,不忙揭露錯誤,等一會用練習反饋這個易錯知識點,從而掌握公式的本質!

3、公式的應用:

練習1. 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求和:

注:練習目的:

1 熟悉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直接應用。

2 3 從而得到:等比數列前項和公式應為:.

通過糾錯的方式給出公式比平鋪直敘方式得出公式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通過:自己推導出公式(不完整)──公式應用──得出矛盾──完整公式的過程。

練習2.

1)求下列數列的前8項和:

1 練習1)目的使學生掌握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

2 練習2)的目的在於得到等比數列求和的第二個公式形式:

3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中的指的是項數,而且和中q的指數不一樣.

④求和公式中共有五個量:,可用方程(組)思想:知三求二.

典例分析:

(在不知道公比是否為1的情況下,利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求和時一定要

對公比進行分類討論).

公式再證強化理解

對於問題

還可以這樣考慮:

問:從這種證法中,大家受何啟發?

你能用這種方法證明等比數列的前項和公式嗎?

注:此處給時間給學生思考、證明(並投影強調步驟

七、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思想、方法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是什麼?

2.我們採用何種方法推導出該公式?

3.使用的時候對公比q有何不同要求?

4.等比數列5個相關量是哪些?相互有何關係?

八、課後作業:

基礎題:課本p61 習題2.5 a組1,2

提高題:求和(

課後探索:等比數列前項和的其它證明方法。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1、公式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公式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與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掌握公式的推導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條件,充分體現公式之間的聯絡。

2、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習誘思**教學理論,採用「**式學習方式」 ,基本能在課堂中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思、學生動、學生練,教師只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3、不足之處:通過本節課中師生活動的量與質的思考,我深深認識到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的和諧融合,需要教師有更高的駕馭課堂能力,如何實現「使學生在教師導向性資訊誘導下實現學生真正的學?」在很多方面我還沒有吃透、用好,這些都制約著自己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誘思**理論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推導思想和過程,會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進行計算,解決相關問題 2 通過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通過引導學生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讓學生感受如何去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培養學生的歸納 分類討論 知識遷移的能力 通過...

等比數列及其前n項和

1 等比數列的有關概念 1 定義 如果乙個數列從第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於不為零 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比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通常用字母q表示,定義的表示式為 q n n q為非零常數 2 等比中項 如果a g b成等比數列,那麼叫做a與b的等比中項 即 g是a與b的等比中項a,g,b...

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本節課主要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有關內容.二 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性質 1 sn m sn qnsm 2 若項數為2n,則 3 sn,s2n sn,s3n s2n成等比數列.例1 在等比數列的前n項中,a1最小,且a1 an 66,a2an 1 128,前n項和sn 126,求n和公式q.例2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