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環節下辨認制度造成刑事錯案成因及對策

2023-01-14 09:24:04 字數 915 閱讀 1634

作者:張雪

**:《法制博覽》2023年第01期

摘要:近年來,我國陸續**一些刑事錯案,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不僅會損害我國司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還會降低司法公信力。本文從偵查環節入手,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刑事辨認的形成過程,並從其形成過程分析影響刑事辨認的因素,提出對策,來減少刑事錯案的發生。

關鍵詞:刑事錯案;刑事辨認;辨認規則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2-0116-02

一、辨認的一般形成過程

辨認形成都會經歷感知、記憶、辨識三個階段。感知階段是辨認人感受犯罪過程的開始階段,辨認人通過眼、耳、鼻、舌等感官耳聞目睹了犯罪的過程或案件發生的部分情況後,反映到大腦中,形成了某種「印記」。①記憶階段是辨認最重要的階段。

辨認人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大腦中形成印記,並把這個印記儲存起來,但這種儲存具有時效性,所以,在資訊足夠多或其它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印記有可能會在大腦中變得模糊甚至消失。辨識階段是指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辨認人將儲存於大腦中的案件資訊提取出來,與辨認客體進行比較、判斷的過程。②在辨認形成過程中,由於摻雜了辨認人的個體因素及各方面的客觀因素,因此人對這種主觀印象所帶來的反應有可能失真,從而引發錯案。

二、刑事辨認引發錯案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講,任何刑事辨認的形成過程都要經歷感知、記憶、辨識三個階段,無論哪個階段,由於受到主、客觀各方面因素影響,其辨認結果都有可能失真,而引發錯案。

(一)感知階段引發錯案因素

1.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是影響辨認人感知的重要因素,對客觀因素考察和分析,有利於提高判斷辨認結果的可靠性。這些因素主要有:第一是客觀環境因素,比如光線強弱和色彩,辨認人觀察角度和與觀察物件所處的位置關係,都會影響其對觀察物件的感知。

第二是被觀察物件因素,作案人自身有意偽裝以及作案人自身相貌的相似性等,都會影響辨認結果。

補充偵查制度新探 1

3 制度重構 目前的補充偵查制度存在兩種形式 退回補充偵查和自行補充偵查,有學者認為應當廢止一種,即廢除自行補充偵查制度。認為 檢察院自行補充偵查在貫徹刑事訴訟經濟原則的同時,嚴重違背了訴訟職能分立原則,破壞了偵查監督體制,權衡利弊,應予以廢除。12 不過筆者以為,設立兩種補充偵查程式,還是必需的,...

釋析我國偵查訊問制度

6 偵查機關的權力強大且制約有限。不管是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還是對對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偵查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時都是在偵查機關的主導和支配下,犯罪嫌疑人只能服從指揮 被動面對。刑訴法雖規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後應24小時內送看守所,但是犯罪嫌疑人被逮捕至送看守所期間卻是刑訊逼供的高發期。而...

第五章 中國偵查制度

論點 為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看外國的警匪片時,常常有這樣的鏡頭 警察在逮捕嫌疑犯之前,對他說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這就是著名的公尺蘭達明示。但在中國現存的偵查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訴訟主體地位沒有保障,承擔著被迫自證其罪的義務。犯罪嫌疑人不僅不享有沉默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