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解

2023-01-14 05:18:02 字數 5095 閱讀 3281

我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感受

海南華僑中學

徐道安當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時間倒回2023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課程開始在海南、山東、廣東、寧夏四個省區實驗推廣,海南華僑中學被定為國家級首批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就在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拉開序幕的時候,筆者作為乙個物理特級教師從湖南郴州免試調入海南華僑中學。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通用技術作為普通高中乙個基礎的學習領域已成為全體高中學生必須經歷的一門課程。我有幸在海南最好的學校參與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和課程資源開發工作。當我對通用技術課程進行了一些探索之後,海南省教育廳把我吸收為省普通高中中心教研組成員,海口市教育局把我納入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案組成員,因此,我又有機會參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更高層面上的一些工作,對新課程,特別是對通用技術課程或許有更多的理解和領悟,下面撰文談談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一、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必須要實施課程改革

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就要把高中生從「考試文化」中解放出來;要使高中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主動學習中實現有個性的全面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非實施課程改革不可。

1、要把高中生從「考試文化」中解放出來

眾所周知,「考試文化」使教育價值觀全面扭曲和異化,這種文化以高考為核心,把教師與學生機器般組織起來,並使之日夜加速運轉,唯見考試,不見教育。

「考試文化」的結果是:我們的青少年背書可以,動手不行,創新更不行。而「乙個民族的靈魂是創新,乙個民族的希望也在創新」,而要創新,必須動腦動手,而不是背書。

有人問我,你乙個物理特級教師,為什麼要改教通用技術?改教通用技術在現在的學校分配制度下,你在經濟上要受很大的損失呀?我想,這一方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教育思想支配下的一種選擇,體現了我的教育價值觀。

我認為,通用技術作為這次新課改增加的課程,是新課改的乙個重要標誌,通用技術比物理更接近「動手」。

我們中國的人民為什麼勤勞而不富裕?我想有種種原因,其中的乙個直接的原因,恐怕是在這個趨向一體化的世界上,我們國家所擁有的「智財權」比較少,我們的創造、發明比較少。要知道「智財權」是具有壟斷性的呀?

而要有創造、發明,必須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創造、發明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只有小時侯有創新的意識,有小發明,大了才會有大發明。發明、創造依靠背書是不可能有的,背書只能在「考試文化」中「鍋裡爭湯」。

而「鍋裡爭湯」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有害的。我覺得,把高中生從「考試文化」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被束縛的心靈重獲自由,並且把他們引導到發明、創造上來,這比用乙個物理特級教師的名去搞家教掙大錢更有價值,這就是我改教通用技術的最初的思想。

2、要使高中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主動學習中實現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在選擇中學會選擇,意味著高中課程內容應關注學生的經驗,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機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拿通用技術學科來說,本次課程改革,以全新的概念重新界定了通用技術課程的目標,回歸了技術教育的本質,使技術課程有了質的變化和飛躍。在選擇中學會選擇的是尊重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及其內容的選擇權。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歸根結底是高中生的課程。

學生有權利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和發展需要對通用技術課程內容進行選擇。作為通用技術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選擇的機會和條件。

而要讓學生做出選擇的行為,通用技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跨學科知識在高中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中的綜合應用。通用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絡,其中與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程的聯絡最為緊密。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到通用技術與數學、文學及藝術等學科的聯絡,並在注重各學科已有知識和經驗綜合運用的同時,更要注重新的知識的建構和綜合學習。

要讓學生做出選擇的行為,作為通用技術教師要改革舊的教學方法。遵循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通用技術課程「十六字教學方法」,即「拓寬深挖,親歷過程,授人以漁,多元交流」的方法。通用技術是從過去的勞動技術脫胎而來,但與勞動技術在課程理念、內容等方面大不相同。

過去的勞動技術,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現在的通用技術,要求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要讓學生做出選擇的行為,通用技術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科技創新活動融進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向學生發展的轉變,這樣,學生才能夠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

二、以課程資源開發為突破口,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

通用技術是這次高中課改設立的一門新課。開課以後,我發現這門課程的課程資源基本上是乙個空白,怎樣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成為課程實施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申報了《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必修)學生學習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課題。

並且作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基於網路環境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師培訓及校本研究》的子課題立項。通過近兩年艱苦的研究與實驗,編輯了《通用技術(必修)學習參考》、《通用技術教學**》、《通用技術(必修)教學設計案例集》、《影視製作技術》等四本書,其中《通用技術(必修)學習參考》一書(42萬字)已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發行;製作了通用技術教學多**課件64課時(180m);此外,我還參與了國家教育部、海南省教育廳組織的《通用技術教學指導》、《通用技術基礎會考測評指導》、《通用技術(必修1)教學設計案例集》、《通用技術(必修2)教學設計案例集》等四本書的編寫。在課題研究中,我深刻體會到:

1、加深了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

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師要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必須具備現代課程觀,才能貫徹這一核心理念。

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弄清了課程、教材、教科書三者的關係,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是除了教科書以外教學輔導用書、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轉化來的現實教材;課程不是一刀切的內容,教師和學生是課程實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上述三者的關係是依次包容的關係。

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有取捨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有明顯的提高。教師真正轉變了「以教科書為唯一課程資源」的舊課程教學觀念,樹立了新的課程資源觀。教師對教材有了透徹的理解和體系上、結構上的把握。

這種理解和把握表現在兩個維度:乙個是學科知識內在的規律和系統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內涵及發展變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讓學生迅速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運作策略;另乙個是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結合點,即案例,也可以說是問題情境,這是由教科書走向教材進而創生課程的生長點,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找不到這種生長點。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的研究風氣和學習氛圍更加濃郁,教師的學習慾望增強,教師間的非正式討論增多。教師有了更多的發揮餘地,面對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這個新生事物,教師們不得不主動去學習。教師們反映現在幾乎是「時時刻刻在討論」,反思和學習的氛圍達到乙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據統計,近兩年來,海南僑中通用技術老師在**上發表的文章是最多的,點評量、點選率也相當高,其原因就是我們開展了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開展這項課題研究之後我們心中有許多話要說。

教師在編寫學生學習資源和教師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要面對大量的資料,要進行篩選,而要篩選到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料就要制定篩選資料的原則,教師在制定原則和運用原則篩選資料的過程中,提高了對教學資源的評價能力。

由於開展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我應邀參加了國家教育部、海南省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一些工作。如教育部課標組組織的通用技術教學指導書的編寫、省教培院組織的通用技術06年基礎會考命題研究、海南省通用技術教學評比的評委、通用技術**值班員等等。這些工作雖然繁雜,但與我們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是相輔相成的。

由於自己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得到了上述各種鍛鍊機會,綜合素質有不同程度的提公升,省教培院把我吸收為海南省高中中心教研組成員,我感覺自己專業成長明顯加速。

3、應用自己開發的課程資源,學生的成長更富後勁

調查顯示,我們自己開發的課程資源在課堂上的普遍使用,更重啟發、重過程、重方法、重鼓勵,三維課程目標得到了較好體現。教師對有取捨地「用教材」有更清晰的意識,「教教材」現象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變。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理念,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歸宿。雖然這項課程資源開發是否適應學生的發展在短期內還很難下結論,但是,調查顯示,我們開發的課程資源在課堂上運用以來,學生改變比較大的幾項有:學生間主動交流、討論的機會、學習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表達獨特見解的次數,對學生質疑與創新能力、發現和**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

一些教師認為,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全面實施以來,學生更加活躍,更加合群了;學生更加樂於並善於表達自己、表現自己;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視野擴大了,能力提高了。學生正在享受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研究帶來的好處。

三、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如春風化雨,走進了師生的生活,走進了課程。但同時也應看到,在近兩年的課程改革中,陸續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對新課程的理解存在的誤區、實施新課程**現的偏差等方面。實事求是地指出並分析這些問題,有利於新課程持續、健康地發展。

1、吃不透新課標理念

一些教師吃不透新課標理念,對新課改中一些新理念的理解十分膚淺。新課改創生了許多新的理念,具有代表性的名詞如「對話」、「互動」、「生成」、「建構」、「自主」、「合作」、「**」等等。這些理念在向教師的傳遞過程中常常會被曲解變味,失去它本真的含義。

例如,對「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就存在許多誤解。在聽課中發現,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不少通用技術教師把自主學習等同於自己學習,把合作學習等同於小組討論,把**學習等同於在活動中學習。

不少通用技術教師僵化地理解合作學習,片面地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有的教師把問題一提出沒有讓學生思考就直接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合作討論的目標方向不明確或範圍太空太大,學生不知道該去合作什麼,討論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通用技術課堂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組織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要遵循合作學習的原則。首先,合作學習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其次,要選擇好合作學習的時機,當學生的確遇到疑難時、意見不統一時去合作才會是有意義的學習;再次,合作討論時要有明確的問題、內容、方向、範圍,合作氣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見,誠心參與,並且要有時間保證。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必須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指導或者把這些原則作為我們選擇教學形式的決策依據。

2、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夠科學、合理

我們都知道,多**教學資源是新課程教學的需要。但是在多**課件的開發和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對多**課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過份依賴課件。

部分教師認為沒有課件就上不出好課。單純地追求課件的高、新、奇。整堂課成了課件的演示課,看不到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思維。

二是對多**課件的認識和定位還不夠清楚,致使主次不分,賓主倒置。部分教師的課明顯是教師跟著課件跑,教學程序是由課件來控制,學生面對的是課件而不是教師。

實踐中理解新課程

車小鋒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在實踐中理解新課程 很有幸,能夠跟上這次全國範圍內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更有幸的是,在我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同時,新課程在同一年實施了。可以說,我是與新課程一起走進了體育課堂。這就要求我帶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最新的課程理念。4年快過去了,我在這4年實踐中經歷...

如何理解新課程中教師的新角色

社會在發展,教育形勢同樣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新課程改革也正體現了這一時代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這就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在思想觀念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通過幾學年薪課改教材教學的的體驗,本人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感受,望與大家共同切磋。1 以人為本 教師面對的學生是乙個個有著豐富多樣...

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體會

絞死 hanged hanged4 新課程學習方式 現代的學習方式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 死記硬背 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樂於 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尋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於合作的能力。總地來說,概括為八個字 實踐 參與 互動 合作。新課稱目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