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

2022-04-06 01:25:27 字數 2736 閱讀 4628

新課程改革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學生為本,著眼對學生的整體發展。什麼是整體發展?即整體的人的智力與人格的全面和諧、協調統一的發展。

為此,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

一、 如何理解「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融合的乙個整體,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指向人的發展,可以說: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知識與技能」既是教學目標,又是載體。就是說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是我們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同時它又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價值觀變化的重要載體。實際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內容之中,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是教學的核心環節。因此,「過程與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其他目標達成的媒介,顯然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全面、主動參與知識的**過程,就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認知活動和情境學活動相統一的過程。

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其學習知識的任務不可能維持。因此,我們注重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達成,強調重視過程教學,強調學生**知識的經歷和獲取知識的體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學的根本。本身成為教學目標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並不是附屬的,不僅具有獨立的意義,而且與其他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它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是把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有機整合在一起,而是從三維目標中游離出來,企圖通過創設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對學生施以「說教式」的教育,這實質上是對「三維目標」的曲解。

二、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1、 教學中的誤區

一是將「三維目標」當作三個目標,導致一節課分成三大環節:先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再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最後留出一點時間來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二是把「過程與方法」理解為純粹的學法指導,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當作是思想情感教育的內容,並人為地把它們與知識教學割裂開來。

三是有些教師覺得,「三維目標」說到底是「一維」:首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現需要時間,為了不影響知識與技能教學的進度,只好把時間分配給知識與技能教學;其次「三維目標」在一堂課中的發展多半是不平衡的,必然有乙個中心,這個中心必然是知識與技能;另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以考查也成為一種理由。

四是每一課時都要生拉硬套湊齊三維目標。其實三維目標在每一節課都要設定在實際教學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

2、如何確定三維目標?

落實教學目標,首選要學會確定教學目標,這是落實教學目標前提。原則上來說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對一節課而言,目標應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泛泛而談、好高騖遠。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重要目標,它是一般性的總體目標,是由一系列具體的行為目標構成的,在一節課內無法實現。

因此,象這樣的語句作為一節課的目標,是不恰當的。

嚴格意義上的教學目標應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四個要素。

具體規範表述為:

(1) 行為主體學生化。要把每項目標描述成學生行為而不是教師行為,如「學生能……」

(2)行為狀況動詞多樣化。盡可能是可理解、可觀察、可測量的,可評價的。如:寫出、背出、列出、選出、認出,辨別、比較、解決、設計、對比等。

(3) 行為條件情境化。描述行為發生通過的**,限定的時間,提供的資訊。如「通過聽說交流……」,「通過用三條小木棒擺三角形……」,「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在……的情況下……」等。

(4) 行為標準表現程度具體化。如「能用符號語言表示推理過程」,「能根據已知條件寫出兩種以上可能的答案」等。

3、落實三維目標的三個要素。

一是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趣味,引發學生的思考,有助於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可以說,構建新知的必要環節就是創設問題情境。

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可以由純知識問題入手複習舊知,引出新知,使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有機聯絡;亦可以由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啟用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心理,感受知識的價值。

二是重視知識形成過程。設定過程性目標的意義,就在於把教學過程的運作結構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凸顯出來,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怎樣把握好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堅持「三有」即有經歷、有體驗、有探索;確保「三個獲得」即獲得經驗、獲得知識、獲得能力。「三有」與「三個獲得」的有機聯絡如下:

有經歷有體驗有探索

獲得經驗獲得知識獲得能力

這是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

三是重視隱性知識的教學。隱性知識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許多技能、方法、交流、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屬於隱性知識,新課程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三個維度,表明把隱性知識的學習提到了重要地位,即這一點恰恰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所忽略的。

怎樣加強隱性知識的教學呢?隱性知識無法完整表述,只能通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應加強學習活動中的體驗,感悟和反思。不僅有利於深化基礎知識的理解、認識,而且提公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朝積極、主動方面變化。

總之,三維目標不是三塊,而是乙個整體,把它們拆開討論是研究層面的事,但在實踐層面上必須三維一體。在這三維中,知識不是中心,而是載體;能力問題、情感問題是依附於知識的發生過程中的,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能力、情感不能像知識那樣搞課堂達標,它需要乙個比較長的階段,通過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去薰陶,由學生去體驗,通過潛在的積累而獲得。

新課程改革與三維目標

作者 楊群森 新教育時代 2015年第01期 摘要 新課標 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傳授知識,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基礎知識,又要 授之以漁 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還要注重方法和過程,體現歷史課的功能,形成某種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知識和技能 過程和方法 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 就是我們...

新課程改革下三維目標

新課程改革下的三維目標包括 知識與技能 目標 過程與方法 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具體而言,知識與技能 目標長期以來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標,它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應該說,從17世紀培根提出 知識就是力量 起到今天的21世紀,我們仍然注重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在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所採取實施的 過程與方法 對於 知識與技能 結果性目標的逐步整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