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理論

2023-01-12 17:42:07 字數 3105 閱讀 9841

教學評價體系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巨集觀上看,它是落實教育方針體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措施;是推動教學改革的巨大動力;是加強教師隊伍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手段;並有利於引導教師按照教學規律進行教學。從微觀上講,教學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的評價,也是對教師教授能力和教學效果的評價。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培養目標的落實、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國家的標準,而且還影響著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些都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評價按評價功能分類可分為:(1)診斷性評價,即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為使教學計畫更有效地實施而進行的評價。(2)形成性評價,即在教學進行過程中,為引導教學前進或使教學更為完善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

(3)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時為把握最終的活動成果而進行的評價。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終結性評價注重的是教與學的結果,藉此對被評價者所取得的成績做出全面鑑定,區分等級,對整個教學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評定。而形成性評價注重的則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它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目的重在促進學生的發展。

對於教學質量的可靠評價最好是通過採用以上三種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根據教學的不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使用多種評價方法以獲得多方面的資訊。

二、國外教學評價理論與實踐

西方在教育評價理論方面較有影響的是美國布魯納的結構課程論和前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論;較有代表性的流派有美國的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評價模式,斯克里芬提出的目的游離評價模式,前蘇聯的合作教育學派評價體系等,這些研究都極大地促進了國際教育評價研究的發展。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評價研究已進入專業化時期,出版了大量教育評價雜誌、專著,高校開設了教育評價課程,各種教育評價研究中心紛紛建立。許多國家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並呈現出關注學生和諧發展、強調主體多元、重視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評價作用的發展趨勢。

而國外學校普遍採用的教學評價策略主要包括教學檔案、學生評分、同行評價、個別信訪、課程檔案和課堂評價等形式。

1.教學檔案(teaching dossiers)。

學校為每位教師所建立的「教學檔案」是對該教師教學成就的真實記載。它包括所有對該教師教學內容、質量、及效果等方面進行評議的相關檔案,不但可用於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和獎勵的依據,還可為其他形式的教學評價提供相關的背景,並為教學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2.學生評分(student ratings)。

學生對教學的評分是形成性和終結性兩種教學評價中最常用的研究資料的**。學生評分時所採用的問題一般都是有關教學活動方面的概述性問題,而且各門課程都需定期進行學生評分,這樣有關人員可通過這些累計的資料對整個教學發展過程進行持續的觀察研究,教師也可通過比較和自己相類似的其他課程的評分,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以期達到進一步改進的目的。

3.同行評價(peer observations)。

「同行評價」是指同行教師通過聽課、評議會等形式對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的評價。這種評價不但是對「學生評分」 評價形式的補充,而且也是一種更加全面、更加準確的評價形式。因為同行教師比學生更有能力對教材的難易度、教授內容的完整性以及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而且同行還能夠把教學活動放在更加寬泛的背景下,對授課教師教學形式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更實際有效的建議。

有研究表明,同行評價是教學質量評價中最合適、最不可缺少的形式。

4.個別信訪(letters & individual interviews)。

對學生進行個別採訪所得到的評價是對「學生評分」評價形式的補充,目的是為了得到有關教學活動的更加具體和詳細的資訊。而且通過這種評價形式得到的資訊是其他形式所得不到的。例如,學生對教學的一些新觀點新看法,或某位教師成功教學的案例分析等。

而對於那些不願在「學生評分」中回答問題的學生,在面對有技巧的採訪人員或教師時常常會回答得更真實、更客觀。

5.課程檔案(course portfolios)。

「課程檔案」是「教學檔案」的一種補充形式,它集中體現了某一課程學生的學習狀況,反映了該課程授課教師特定的教學目的和效果,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學什麼、怎樣學和為什麼學等問題。課程檔案通常包括四項內容:(1)課程目的以及教學方法和結果關係的說明;(2)學生學習表現的分析報告;(3)通過課程評價手段收集到的學生反饋資訊分析說明;(4)基於分析學生學習狀況及是否到達課程預期目標基礎上的本課程的總結報告。

對於教師而言,「課程檔案」為繼續改進教學進行批評性的反思提供了平台;對於學校而言,可從巨集觀上觀察整體課程相互間的關聯與差異,從而決定對某些課程進行改進和取捨。

6.課堂評價(classroom assessment)。

「課堂評價」是檢查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之一。教師可隨時採用「課堂評價」來及時收集學生對每次課的意見,這些意見可幫助教師認清教與學之間的差異,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速度、進度、方法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以便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課堂評價」包括一分鐘問卷、一句話概要、重要相關事件問卷等形式。

這一方法可以鼓勵教師成為自己教學活動的監控者,從而促進教學反思活動的展開。

三、構建形式多元化、手段多樣化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

對於評價教學的標準,不同學科之間甚至在本學科內部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考慮各種課程的程度、目標、課型、各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等多種可能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評價標準是教師是否通過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國外有研究表明,高質量的教學應包括:有效地選材、合理地組織課堂、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知識範圍及難度、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對教學本身充滿熱情以及積極地回應學生關注的問題及提出的意見。

我國教育界近

一、二十年來已比較重視教學評價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但由於我們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和人才觀的影響,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通常採取的是終結性評價,即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而且即使採取形成性評價手段,使用的評價策略也比較單一,往往以「學生評分或評價」為評價的最終結論。這兩種現象給我們的教學評價體系帶來了相當負面的影響,前者造成了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只圍繞著考試內容進行;後者則造成了教師教學只為了贏得學生的好感或好評,忽略了科學、系統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因此,我們現在亟需對現存的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逐步建立乙個形式多元化、手段多樣化的多維度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

因為只有當我們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和多種策略對教學進行評價時,我們評價所得的資訊才更可靠,所得的結論才更可信,所得的結果對評價的個體才更有價值,也才能使整個教學評價體系更公正、更科學、更客觀、更合理。

教學評價理論題作業

一 教學評價 1.填空題 以評價分析方法為依據,教學評價可以分為 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2分 2 單選題 李華同學在兩次數學考試中都得了76分,但第一次考試在班上的排名是第14,第二次排名是第6,因此老師認為李華比原來進步了。在這裡老師對李華的判斷綜合考慮了 b a 相對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b 絕對評價...

專案評價理論

1 一次性。這是專案與日常運作的最大區別。專案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專案在此從來沒有發生過,而且將來也不會在同樣的條件下再次發生。2 獨特性。每個專案獨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專案都不同於其它的專案。專案所產生的產品 服務或完成的任務與已有的相似產品 服務或任務在某些方面有明顯的差別。專案自身有具體...

員工能力評價理論理論試題

12 十六烷值是用來表示柴油的 效能的。a 發火 b 蒸發 c 低溫流動 d 粘度 13 過量空氣係數 時,稱為稀混合氣。a 1 b 1 c 1 d 1 14.發動機潤滑路線中,用於負荷大的部位 如曲軸軸承等 的潤滑都採用 a 壓力潤滑 b 飛濺潤滑 c 重力潤滑 d 綜合潤滑 15 在乙個工作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