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備《說「木葉」》教案

2023-01-11 20:00:02 字數 7038 閱讀 4286

課題備課人《說「木葉」》

萬仁君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作者由「木葉」所闡釋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2.了解古典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1.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學會鑑賞古典詩歌中的意象。

2.學會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養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閱讀習慣。3.掌握閱讀論說文的一般方法技巧。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

激發學習興趣及對詩的熱情,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熱愛傳統文化。

與價值觀

理解「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學習運用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特點鑑賞詩歌。

真正通過閱讀全文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的意思,並將此方法運用到今後的閱讀鑑賞中。《說「木葉」》是新課程高中語文第五模組第四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所選都是文藝評論和隨筆,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這個單元的學習導言就提到:「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

」本文圍繞古詩中的意象「木葉」深入到「木」的藝術特徵談詩歌的精微之處的表達效果,本文看似繁瑣,其實內容並不多,在結構疏理上可簡單化。為何用「木」不用「樹」是全文的關鍵,這是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課內外同類文學現象,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學生的古典詩歌的積累不多,詩歌的鑑賞能力也不高。課文中的具體詩句學生不容易完全掌握,需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篩選出文中主要的資訊,在理解了作者的主要觀點及「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之後,要通過詩歌訓練鞏固詩歌鑑賞的方法技巧。

學情分析

[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結合《優化方案》掃清字詞障礙;

2、摘抄積累文中的詩歌名句。匯入:(ppt展示杜甫的《登高》)學生齊讀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杜甫的名詩,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可對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

滾來」我有個疑問,「落木」是不是漫天的木頭從天而降呢?今天我們就從林庚的《說「木

一、詩歌匯入,

葉」》中尋找答案。(板書題目及作者)

提出疑問

(板書後ppt出示簡要的作者介紹)

1.迅速瀏覽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閱讀古代詩詞時發現的三個問題。

教材分析

教學第一課時

過程二、精讀課文,思考解答

明確:一、為什麼詩詞中多見「樹」或「葉」而很少見「樹葉」;

二、為什麼詩歌中多見「木葉」而不見「樹葉」;

三、為何「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又不用「木葉」而用「落木」。

☆先看第乙個問題,結合詩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詩句引導學生思考:引1:樹:後皇嘉樹,橘徠服兮。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葉: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思考:這些詩句中,出現「樹」或「葉」的句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提示:

注意對「樹」或「葉」進行修飾的詞,如「叢生」、「綠」「密」]明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也就是說,「樹」或「葉」都給大家一種繁茂濃密,翠綠欲滴飽滿的形象,而這種形象正是「樹葉」所包含的。

為了語句凝練的緣故,詩詞中常用「樹」或「葉」代替「樹葉」。

☆再看第二個問題。問1:從概念上講,「木葉」是什麼?討論,明確:就是「樹葉」。從概念上說,「木」與「樹」的意思幾乎相同。「樹葉」在古典詩歌中都簡化為「葉」。

問2:「木葉」和「樹葉」給我們的感覺是不是一樣的?明確:不一樣。

問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那麼,是什麼給人如此不同的感覺呢?請同學們結合作者所引用的詩句來體會。

引2:木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飛去。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思考,討論:「木葉」所處的季節,體會這幾句詩給你的感覺。(為幫助學生體會,教

師可適當地描繪詩詞的意境。也可朗誦杜甫的《登高》或《蜀道難》的「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明確:「木葉」與秋季相聯,也就是「落葉」的意思。而「落葉」則是枯黃,殘敗的形象,暗含蕭瑟、淒涼的感覺,這不再是「樹葉」所能包含的了。

而這時又出現了乙個問題:既然「木葉」就是「落葉」,那詩人為什麼不用「落葉」呢?關鍵之處在於「木」字。所以先分析「木」和「樹」的區別。

2、齊讀課文第

四、五段,思考第二個問題。

文中說,木,屈原把它準確地用在乙個秋風葉落的季節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比較:「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與「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試分析「高樹」與「高木」的不同。

討論明確:我們要從這兩句詩的詩眼,即「悲」和「掃」來分析。在「高樹多悲風」句中,樹有飽滿濃密的葉子,風吹動這些樹葉發出的沙沙的聲音,在詩人曹植聽來,彷彿人的嗚咽,如泣如訴,而這滿樹湧動的葉子,滿海湧動的波濤就像詩人胸中湧動的情感。

如果沒有了樹葉的湧動,沒有了波濤的翻滾,怎能體現詩人滿懷的哀傷?怎能體現這個「悲」字?

「木」,我們知道是落光了葉子的樹,光禿禿的樹幹。深秋的晚上,清冷的月光彷彿給層嶺灑下一層秋霜,瑟瑟的寒風刮過高岡,枯黃的樹葉早已被秋風一掃而光,只有那光禿禿的樹幹還倔強地挺立著。在深秋時節,目睹如此深秋之景,空曠和淒涼之感油然而生。

所以,此時的樹,必須是乾枯的沒有葉子的樹幹,不如此不足以體現「掃」字。

正如作者所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中「樹」予人以一種飽滿感,感覺到了層層樹葉的波動。而「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中」的「木」則比「樹」顯得單純,是一種落木千山的畫面,感覺到的是「空闊」。

以秋風葉落之景表空曠淒涼之情,這就是「木」字在古詩中的乙個藝術特徵。

(這是課文的主

要觀點的提煉,只要把握住這些基本的資訊。學生就能明確「木」在藝術形象領域與「樹」的截然不同的意味。進而能夠明白意象的把握對詩歌的分析與鑑賞有著怎樣的作用。)

「木」就是「樹」,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風葉落的

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而「樹」則要借助樹葉的多來表達飽滿的感情。

這就說明了「木」和「樹」在藝術形象領域是不同的。古代詩人們如此鍾情於「木」,是因其在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方面有獨特的魅力。

3、齊讀第

六、七兩段,思考第三個問題。思考:前面分析到「木葉」就是「落葉」,可又發現詩歌中有用「落葉」的,也有用「木葉」的,「木葉」與「落葉」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體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木葉」、「落葉」、「黃葉」、「落木」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在課文中找出關鍵句子。

明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木葉」飄零中透些微黃;「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中「落葉」則飽含水份,繁密;「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的「黃葉」微黃但不乾燥,無飄零之意,而「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則代表著疏朗和空闊的意境。

從這些不同形象的葉子中,我們體會到:「木葉」暗示的是「落葉的微黃與乾燥」,帶給我們的是「整個秋天的疏朗的氣息」。這就是「木葉」的藝術特徵,與「落木」相比,還帶著些許纏綿。

所以,現在我們就能解開剛上課時提到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疑惑了。那麼我們現在來小結一下「木」的藝術形象。

明確:「木」是含有落葉的因素,在顏色上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是乾燥的,感覺很乾爽的,意境空闊。

三、小結

由此梳理全文的思路(形成板書):

第1-3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乙個現象,「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鍾愛

的形象,關鍵在於「木」字。

第4-6段:說明「木葉」的①含落葉的因素,「空闊」;

兩個藝術特徵②有落葉的微黃與乾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

天氣息。

第7段:總結全文(「木」與「樹」在概念上相差無幾,然而到了藝術形象

的領域,其差別就是一字千里)

教師小結: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告訴我們對於文學作品的「句式」、「繁簡」和「字眼」等方面要抱著嚴謹的態度。樹,是我們常見的客觀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狀,有顏色等屬性,但當詩人把它寫進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志趣,那麼樹就不再是物象,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緒,經過情感提煉和藝術創造,於是選擇「木」。

那麼今天林庚先生就告訴我們在詩歌鑑賞中要非常注意對意象的細細體會。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我們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後,回頭來看,又會疑惑:為什麼這些概念上區別不大的詞語,在意境上的差別會這麼大呢?這是因為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

概念下面暗含著豐富的形象和內涵,也就是詩歌語言的微妙意味往往寄於言外,這類語言就是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木葉」、「落木」都表示一種客觀事物,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象(物象),當詩人寫入作品中,並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時,就成為意象。

一、課外延伸,訓練能力

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藉以表現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思考同類文學現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思考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內涵豐富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梅、柳、杜鵑等。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的藝術特點。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雪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

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歐陽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

討論,結論:望月懷遠,思念親人,暗含有月圓人不圓的愁緒。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託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

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寧靜的月夜裡,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

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

思考2: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感**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據此,有些同學覺得分析詩歌很容易了,以為只要記住常見意象的基本寓意,那麼就可以游刃有餘地鑑賞詩歌了。

的確,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彩和文化內蘊,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或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具體的詩歌的分析中還是要考慮具體的語境的。有時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會表現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詩:「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

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試分析王安石的《梅花》及陸游和***的兩首《卜運算元·詠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詠梅》)明確:1、王安石《梅花》,表現了梅花「淩寒獨自開」的高貴品格。我國古代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是高貴聖潔的象徵,這首《梅花》的意象表現的就是我國這種傳統文化精神。

2、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表達的是「寂寞開無主」的無奈、「黃昏獨自愁」的淒涼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3、***《卜運算元·詠梅》與陸游的詞題、調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巧妙地把陸游詞中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傾訴和孤芳自賞的表露化為對她達觀堅定的描述和高貴純潔的讚頌。

下面詩中「柳」這一意象,表達的情感不盡一致,試作一點辨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唐彥謙《垂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鞏《詠柳》

賀詩:亭亭玉立,碧綠豐茂,枝條分披,細葉精緻。詩人借詠柳讚美春色的美麗和自然的活力。

唐詩:纖柔輕盈,妖媚多情。反襯邀寵取媚的小人的無恥和朝政的腐敗。曾詩:亂條狂舞,柳絮紛飛。諷刺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臣。

小結:同學們,我們生長在乙個詩的國度裡,詩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遺產,更是我們的驕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天品味詩句的審美體驗之後,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讀詩,學詩,愛詩,成為乙個個有激情,有修養的詩人——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遊是詩;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詩,可以靜靜的坐下傾聽;也可以在微雨街頭溫柔吟唱愛詩,其實是在愛著,我們的生活。

閱讀論說性文章要學會抓作者觀點。抓住觀點之後看作者是怎樣一步步闡明觀點的。尤其要注意對文中關鍵字句的理解。(可結合現代文閱讀之論述類文章閱讀的技巧方法講授閱讀技巧)

1.做論述類文章訓練

選作《課時作業》中單元檢測題第一單元或第二單元的現代文閱讀。

2.請同學們通過查閱書籍或上網再找一些有關「梅」的詩歌,結合補充材料上的詩歌,寫一篇對「梅」意象的分析和鑑賞的隨筆。(這個單元學習文化隨筆,可以讓學生嘗試)

二、方法總結

三、布置作業

四、板書設計

略五、教學反思

說木葉教案

教學目標 1 鍛鍊學生提取課文關鍵資訊的能力 總結歸納分析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高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 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 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 1 分析課文,提...

《說木葉》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思路,概括觀點 1 瀏覽全文,勾出關鍵句,理清思路,概括觀點 關鍵句 1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 木葉 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2 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 樹葉 呢?3 從 木葉 發展到 落木 其中關鍵顯然在 木 這一字,其與 樹葉...

說「木葉」教案

林庚1 教學目標 1.積累古詩句,2.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3.借助在品味詩句時的審美體驗,喚起學生對中華優秀古詩詞的熱愛。2 教學重點 分析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3 教學難點 學習古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4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講授法 討論法 問答法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