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5單元教材分析

2023-01-11 19:21:04 字數 5079 閱讀 4075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

(一)本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與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絡,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並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也不例外。特別是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

」(參見「加強實際操作與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育改革文集》曹飛羽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4月第1版。)因此,教材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3)教學關鍵

1.注意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正確把握教學要求。

角和直角本冊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通過各種實際活動初步認識即可。如認識角,只要通過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對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認識,知道什麼樣的圖形是角;它有乙個頂點,兩條邊;會畫角就可以了。關於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識,將在以後的教材中進一步學習。

2.在教學中注意科學性。

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淺顯,但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語言必須是科學的、準確的。例如,指導學生畫角時,教師應說:從乙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乙個角。

而不應說成:「從一點起,用尺子橫著畫一條線,斜著畫一條線,就畫成乙個角。」

3.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材分析:

(1)主題圖。

教材首先呈現一幅校園生活的情景圖,圖中有正在做操的學生,正踢足球的學生,還有拿三角板的老師和修剪花木的老爺爺。這些情景都與角和直角有關。如,做操的學生伸開兩臂組成了角,老師三角板上的角,老爺爺剪刀上的角等等。

教材把這些角都用色線標示出來,由此引出角,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時,出示情景圖後,可以讓學生觀察並說說都看到了什麼,然後標出一些物體上的角,如,做操的學生伸開兩臂組成了角,球門上的角,讓學生說說這些都是什麼,初步感知角,再觀察圖中哪些地方還有角,老師再把它們標出來,由此引出角。

(2)認識角、畫角。

教材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剪刀、吸管、水龍頭)中抽取出角(銳角、鈍角、直角),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例項中來認識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徵。

然後讓學生通過一些活動來進一步感知角,如用兩根硬紙條做成活動的角(能轉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紙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接著通過例2教學畫角。最後通過「做一做」,引導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鞏固角的認識。

教學角的認識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圖形,指出這些物品上**有角,教師用色線標出這些角。在此基礎上,教師把這些角畫出來,告訴學生這些圖形都是角,並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後帶著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做乙個活動角,並轉動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認識。

再讓每個學生拿一張紙,和老師一起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並讓學生指出這些角的邊和頂點。

教學畫角時,教師先說明畫的方法,做出示範,再讓學生畫,教師進行指導。

做「做一做」第1題,既可以在教室裡找,也可以作為乙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其他情景中找,回到班裡進行匯報交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直觀感受角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正確形成角的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大三角板、圓形紙、多**電腦、多**課件、活動角、小棒。

2.學生準備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大正方形紙、小正方形紙、帶孔小棒、圖釘。

第二課時.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0頁例3、例4,練習八第6、7、8、14題。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例3,引導學生觀察國旗、椅子、運動員身上的角,說明這些都是直角。再通過讓學生摺紙做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接著通過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說明要知道乙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並教學用三角板畫直角。

最後通過「做一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直角。

教學直角的認識時,可依照前面角的認識。讓學生在出示的實物圖中找角,教師指出這些都是直角,並畫出直角。接著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紙和教師一起折出直角。

再通過例4說明,要知道乙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並以檢驗摺出的直角為例,說明比的方法:先要將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和角的頂點重合在一起,再將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條邊跟角的一條邊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條邊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條邊重合;如果沒有重合在一起,這個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這個角就是直角。

然後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摺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再比一比數學課本封面上的角和例4中紅領巾上的角。

教學畫直角時,教師可先說明畫法,做出示範,再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並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做一做」第1題,找到直角後,可讓學生用三角板進行檢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直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交流,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自主**法。

第三課時初步認識銳角和鈍角

教學內容 :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41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

2.例5教學認識銳角和鈍角。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與實際物體上的角進行比一比的活動,抽象出銳角、鈍角的圖形,說明角的名稱,讓學生從分類的角度初步認識銳角和鈍角。

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對各種大小不同的角有了印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堂課要求學生判斷乙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是在二年級上冊中學會了如何辨認直角,並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用方法與上學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

但比較的重點不同,前者是判斷角是否是直角,後者是看乙個角比直角大還是小。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拓展、完善對角的認識,為下一階段學習三角形分類等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三種角的大小,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動,經歷觀察、比較、操作等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通過課堂中創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能準確辨認銳角和鈍角。

難點:能正確區分直角、銳角和鈍角。

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在圖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

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本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三部分內容: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幾何中的「三檢視」是工程製圖、機械製圖的基礎,在這裡還不是正式教學三檢視,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單元,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以後還將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例1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後面觀察乙個熊貓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

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乙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

教學關鍵:

教學例1之前,教師可以先拿乙個六個面顏色都不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讓學生在某一位置觀察這個正方體或長方體,問學生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的顏色,要看到其他幾個面的顏色,需要改變觀察的角度,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乙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還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

單元教材分析

二 單元目標 1 認識本單元57個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書寫27個生字。2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3 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懂得朋友間要相互關心的道理。4 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反覆朗讀 背誦,增加語言積累。三 教學重點 ...

第35章單元複習學案

知識點一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已知點到圓心的距離和圓的半徑,能否判斷點和圓的位置關係設 o的半徑為r,點p到圓心的距離op d,則有 點p在圓內 點p在圓上 點p在圓外 跟蹤訓練 1.已知 o的半徑為3.6 cm,線段oa cm,則點a與 o的位置關係是 點在圓外 點在 o上 點在 o內 d.不能確定 ...

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第四組教材緊扣 細心觀察 這個專題,共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 花鐘 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 蜜蜂 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 玩出了名堂 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一篇略讀課文 找駱駝 乙個語文園地 包括口語交際 習作 日積月累 寬頻網 內容豐富多彩,並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 勤於動手,才能有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