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說課材料

2023-01-11 12:00:02 字數 3692 閱讀 4139

《角》說課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角》第一課時。

基本情況: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角》是初中數學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六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多彩多姿的幾何圖形及直線射線線段等內容。

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它們的延續,主要介紹角的兩個概念、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換算,為學生後續幾何學習打基礎,是典型的概念教學課,在本章中課時最多,所以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設計思想: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通過生活中各種具體的事物來引出角的形象,在小學的角的概念基礎上給出定義。通過具體的事物呈現角的各種變式圖形,由此得到角的各種表示方法。

,注重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參與,使之能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發現和創新的能力,並體會數學與人類活動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從動態﹑靜態兩方面定義角,能正確的表示角,熟練的將用度表示的角和用度分﹑秒表示的角互化.

2﹑過程與方法:從實際生活中具有角的形象的物體抽象出角,理解角的定義裡的線動成角的過程,體現了運動變化的思想.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從而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樹立要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分析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角的兩種定義,通過情境引入,大量課件使學生觀察思考得出定義來強化重點

難點:1.角的兩種定義;2.將用度表示的角和用分﹑秒表示的角互化

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交流突破難點。

四、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普遍素質較低,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都較弱,所以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定位較低,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情景自己觀察來發現角,然後在學生認識角的圖形後讓學生自己嘗試敘述角的定義,通過閱讀去體會角的四種表示方法和1度的角、1分的角、1秒的角以及角的單位換算,這些都是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設計的。同時,根據該班學生「思維不活躍」的特點,在不同的環節還準備了不同的預案,以供現場處理。

模式及應用

一、模式的名稱:「啟發―**―生成」教學模式。

二、模式提出的原因:

(1)順應時代要求。終身學習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學生要成為符合時代的人才,必須學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2)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尋找一種既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又能培養學生提高**能力的教學有效途徑,進一步了解這樣的教學過程如何調控,各個環節應遵循什麼原則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創設情景——啟發**——自主生成——練習鞏固——拓展探新

四、模式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的學習是主動的,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指導者。學生是有思想頭腦、有主動積極性、有潛在創造力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乙個發揮他們潛能和素質的環境。

(3)學生心理特點:好奇心強,有**和創造的潛能,啟發**生成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以及求知慾。

五、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1、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教法: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努力構建自主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概念強,內容多,我著重採用了情境匯入-啟發**-自主生成-練習鞏固-拓展探新的教學方法,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借助於問題的啟發,學生自學**,合作交流,從而形成知識,經過練習鞏固,達到預期效果。

學法: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思索-操作-交流。

低起點,借助於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談一談,合作交流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手段:

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通過直觀演示,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教學程式及設想

(1)情境匯入:

出示生活中情景,讓學生觀察剪刀等物體,讓他們總結這些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並由此引出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角。再演示大量的例子,先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具有角的形象,再由生活中的具體的物體抽象出角的圖形,如找一找:

生活中的角有哪些? 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角是無處不在。接著讓學生操作畫出角的圖形,能比較清楚地感受到角的形象,為下面引出角的概念作好鋪墊。

同時,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

2、**過程

a、角的定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給出思考問題起到啟發作用,如「角的兩邊是什麼圖形?他們的位置關係如何?

給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然後師明確答案,生成知識,給出辨一辨,鞏固概念。

另一定義是給出角的動態情境,和生活實際聯絡,讓學生觀察思考角的形成,試著從旋轉的角度描述角,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接著通過演示旋轉的角度思考得出平角、周角,使學生建立運動的思想。

b、角的表示

採用讀一讀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閱讀116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生成角的表示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然後教師給以明確,強化

c.角的度量

學生對自己所畫角的度量,出現疑問通過學一學的方式配以閱讀提綱,讓學生自學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索,掌握知識,從而突破難點,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鞏固練習

為進一步強化角的表示和角的單位換算,設計了「看誰做得又快又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熟練度、分、秒之間的換算,並讓學生了解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樣的表示方法比較合適,同時,讓學生在解決第(3)題的時候,如∠a、∠abd、∠abc、∠dbc、∠adb、∠cdb、∠c,掌握有序的思維方法。通過讓他們思考18°15′與18.15°之間的大小關係,可以讓他們注意度、分、秒的換算與平時我們最常見的100進製的換算有很大的區別,防止出現錯誤。。

5題不同於其他題型,「38°15′與38.15 °相等嗎?如不相等,那乙個大?」

設定這樣的提問,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這節課的內容聯絡起來思考,達到單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談一談」形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此小結請學生談:我知道了什麼?我學會了什麼?

使學生能回顧總結梳理所學知識,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複習鞏固本課的知識,學會總結反思,初步學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教師加以肯定學生在課堂中合作交流意識和良好的反思習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良好品質

6、作業設計

p138課後練習相對容易操作,讓學生獨立完成。

7、拓展延伸

拓展練習的安排是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通過「觀察地圖,在地圖上我們怎樣規定方向的?」的題目安排,引發學生思考,拓展知識,

七、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節課總結起來有三多:1、數學概念多2、知識盲點多3、操作程式多。針對教材這些情況,我嘗試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解決概念問題,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解決操作問題,為本節課的教學開闢乙個新的學習天地。

《角的認識》說課材料

一 教材 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角的認識。2 教材所處地位 本課以原有的線段和角的初步認識為基礎,從 有限 到 無限 引導學生認識射線和直線,以及角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擴充...

《認識角》說課材料

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知識的程度,我在課堂上大膽採用引導教學和嘗試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 老師講,學生練 的教學模式,而採取 先試後導 先練後講 的方式,運用多 課件讓學生先感知,再經過老師的引導,使知識系統化。在此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學習的主觀願望,讓學生 找一找 辨一辨 折...

角的分類說課

大牛群小學於美傑 一 先說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 角的認識 這一內容。第一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畫直角。第二階段在二年級下冊,是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第三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在二年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