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怎麼考

2023-01-09 22:30:07 字數 4711 閱讀 1186

——2023年新高考生物類試題的特點分析

夏獻平2023年高考是廣東、山東、寧夏和海南四省(區)實施新課程後的首次高考。在實施新課程的地區,所用的教材是新教材,且有多個版本。面對這一實際,2007高考試題是怎樣體現新課改的理念的?

與非課改高考試題有何關係?今後如何備考才能更好地應對新課改高考試題的變化?本文對此做一**。

希望讀者結合具體試題加以體會,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試題的特點。

一、新高考在命題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了舊高考的特點,是對舊高考的繼承和創新。也就是說,單從試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來看,與未實施新課程的高考試題與許多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教材中基本知識的考核,對學生全面把握所學知識的實際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例1 [理綜寧夏卷第1題]人長時間運動後,產生渴感覺的原因是

a.血漿co2濃度公升高b.血漿乳酸濃度公升高

c.血漿滲透壓公升高d.血糖濃度公升高

簡析本題內容直接選自必修教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三在講述「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關係」時,採用「資料分析」的方式,介紹了「水鹽平衡**」,明確了「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下丘腦滲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覺」等調節過程。對熟悉教材的考生來說,此題是非常容易答對的。答案:

c例2 [理綜寧夏卷第2題]下列有關正常動物體細胞有絲**間期的敘述,錯誤的是

a.**間期發生dna複製 b.**間期有蛋白質合成

c.**間期有rna合成d.**間期有逆轉錄發生

簡析本題結合有關分子遺傳學內容重點考查了考生對有絲**間期的特點的理解水平。正常動物體細胞有絲**間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複製,包括dna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涉及轉錄和翻譯。

轉錄,即利用dna的一條鏈為模版合成rna。所以,a、b、c三個選項都是對的。d為什麼錯了呢?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在「資料分析:中心法則的發展」中有這樣的敘述:「2023年,科學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發現逆轉錄酶,它能以rna為模版合成dna」,顯然,逆轉錄酶是進行逆轉錄過程所必需的;而正常動物細胞是不存在這樣的「致癌病毒」和「逆轉錄酶」的。

答案:d

例3 [單科生物試題廣東卷第10題]下列關於dna複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細胞有絲**間期,發生dna複製

通過一次複製後產生四個dna分子

雙螺旋結構全部解鏈後,開始dna的複製

d.單個脫氧核昔酸在dna酶的作用下連線合成新的子鏈

簡析同樣是涉及到dna複製,與例2不同的是,本題的主題是「dna複製的特點」。dna的複製過程發生在有絲**和減數第一次**的間期,1個dna通過半保留複製,產生2個(而非「4個」)一模一樣的dna。dna複製時,是邊解旋邊複製(而非「雙螺旋結構全部解鏈後開始複製」);dna酶屬於水解酶而非聚合酶或連線酶,不能將脫氧核昔酸(或脫氧核昔酸鏈)連線成dna子鏈。

這些內容都是教材中介紹過的。答案:a。

例4 [單科生物試題廣東卷第5題]格里菲思(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了著名的轉化實驗,此實驗結果

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b.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

c.證明了蛋白質是遺傳物質d.沒有具體證明哪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

簡析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為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花了較大篇幅介紹了三個實驗: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艾弗里的各類物質分別進行單獨轉化實驗,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是上述第三個實驗。格里菲思的實驗只是了解到「轉化因子」的存在,至於轉化因子是什麼,並未做出回答。

答案:d。

這類試題在各類卷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在寧夏卷和廣東文基卷中比例比較大,例如,寧

夏卷的第4題和第5題。

2、聯絡教材外的具體實際和例項,設定新情境考查考生對教材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依託現實生活和科技發展的實際情境,使考生置身於現實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努力體現地方特色和新課程理念。這是新高考試題最顯著的特色。

例5 [單科生物試題廣東卷第11題]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對種群數量特徵描述的是

a.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人老齡化階段

b. 2023年,廣東省人口的出生率為1.329%

c.橡樹種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於微甘菊人侵,松樹種群死亡率較高

簡析本題結合具體實際考查了考生對種群數量特徵的理解情況。種群的數量特徵主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出率等。

a、b和d選項分別描述的數量特徵是: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符合「種群數量特徵」的範疇;而c選項涉及的例項是有關種群分布的,屬於對「空間特徵」的描述。a和c選項涉及的例項體現了廣東特色,但要求的知識仍然在教材中。

答案:c。

例6 [廣東理基卷第49題]有的人吃了某種海鮮會腹痛、腹瀉、嘔吐,有的人吸人某種花粉便打噴嚏、鼻塞等,這些都是過敏反應症狀。下列有關過敏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過敏反應沒有淋巴細胞參與

b.過敏反應疾病是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反應

c.過敏反應中產生抗體的細胞**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

d.機體首次接觸過敏原即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以保護自身

簡析 「吃海鮮」是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飲食特色之一,過敏反應在教材中有介紹。教材指出「過敏反應是已產生免疫的肌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的刺激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和功能紊亂」。d選項中提到「機體首次接觸過敏原」,與上述引文中的「已產生免疫」「 再次接受……」有矛盾,所以是錯的。

過敏反應中,之所以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的刺激時發生反應,是因為機體在首次接受抗原刺激時產生了抗體,而抗體產生於效應b細胞(漿細胞),所以a選項是錯的。由於過敏反應引起了機體功能的紊亂,所以b也是錯誤的。b細胞產生並成熟於骨髓。

答案:c。

例7 [理綜山東卷第6題]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下列關於結核病的描述正確的是

a.高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該菌的遺傳物質分部於細胞核內

b.該菌是好氧細菌,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c.該菌感染機體後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體的消化降解

d.該菌的蛋白質在核醣體合成、內質網加工後由高爾基體分選運輸到相應部位

簡析關於「世界結核病防治日」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之一。而以結核菌為代表的原核生物的結構特點卻是中學教材的重點講解的內容之一。原核生物無細胞核、線粒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細胞結構,a、b和d是錯誤的。

答案:c。

這類試題在各試卷中所佔份量最重。這是值得關注的。

二、更加注重**性和開放性,強調對能力和方法的考核;注重新穎性和靈活性,強調資料分析和實驗過程

開放性和**性,是高考試題的主旋律。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較大限度地脫離教材和應用新材料考查教材知識和部分課外知識,考查考生的能力和方法,思考量和閱讀量大,導致部分考生不能完卷,使試題的難度達到了歷史最高,讓廣大中學師生感到不知所措,成為今年廣東單科試題的突出特色。這一方面說明命題人員為著力體現新課程理念所做出了巨大努力;也說明,適應新課程高考的命題工作還處在嘗試階段,命題人員缺乏命題經驗和對中學實際的了解。

所以,廣東單科高考試題既體現了高考命題的方向,但又給今後的命題工作留下了教訓。寧夏卷和山東卷在體現新課程理念同時,比較好考慮到了中學的教學實際,做到了由舊課程高考到新課程高考的平穩過渡。

例8 [理綜寧夏卷第6題]某種抗癌藥可以抑制dna的複製,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據此判斷短期內使用這種藥物對機體產生最明顯的***是

a.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

b.影響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造成糖代謝紊亂

c.影響血細胞生成,使機體白細胞數量減少

d.影響脂肪的合成,減少脂肪的貯存

簡析由題幹「某種抗癌藥可以抑制dna的複製,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推測到,該藥物不僅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也可抑制其他細胞的增殖。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而其它選項與題意無直接聯絡。

答案:c。

例9[理綜山東卷第4題]用某種藥物飼養動物一段時間後測得實驗組比對照組動物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高。該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漿蛋白的含量

c.增加紅細胞的合成數量d.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

簡析這道題側重考查的是考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而非單純的知識。血紅蛋白的含量為什麼明顯增高?對於考生來說,應該知道「血紅蛋白是存在於紅細胞內的」,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不等於合成血紅蛋白能進入血漿而使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增高,a不對;同樣,增加紅細胞的數量,也不等於漿中血紅蛋白含量增高,c不對;而b選項在回答題幹問題時,只是對題幹內容做簡單的「摘要」和重複,無實質性回答,也不對。

答案:d。

例10 [單科生物試題廣東卷第39題]在減數**中每對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換。實驗表明,交換也可以發生在某些生物體的有絲**中,這種現象稱為有絲**交換。圖39一1是某高等動物乙個表皮細胞發生有絲**交換的示意圖,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三對等位基因。

(1)請問該細胞在發生有絲**交換後,產生幾種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細胞?並分別寫出基因型。

(2)如果不考慮該生物在產生配子時發生的交換,那麼該生物產生的配子有幾種

基因型?並寫出基因型。

(3)如果圖39一1是該生物的精原細胞在產生精細胞時發生減數**交換後的結

果,請問由它產生的配子型別有幾種?並寫出基因型。

(4)如果細胞在減數**和有絲**中都發生交換,你認為哪一種**方式對於遺傳多樣性的貢獻更大?為什麼?

簡析本題之所以在中學引起爭議,主要原因是涉及了「染色體上基因之間的交換」特別是涉及到有絲**過中的交換,而教材中沒有講述這些知識。由於試題沒有考查交換率和交換的原理等,所以,部分基礎好的同學也可做對。下面對此做一解析,順便與讀者一起回憶一下有絲**和減數**過程,並找到解答問題的方法。

(1)要求寫出有絲**交換後產生的子代表皮細胞的基因型。可借助於**法加以解決。

新課程背景下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藏數班 楊仁青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 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呢?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

新課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備考複習的反思

作者 李曉亞 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3年第20期 摘要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困惑,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身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 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都有了嶄新的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 高考備考 教學方向 新課改理念 在高三執教的這幾年中,經歷了從舊教材到新...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培訓

作者 杜小靜周先進 現代教育科學 普教研究 2008年第03期 摘要 師資培訓是讓教師理解新課程 走進新課程和接受新課程的根本途徑。只有讓每乙個教師領會到新課程的精髓。才能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針對教師的培養制度,提出了研訓一體化的教師發展學習方式。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教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