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備課

2021-07-02 04:59:12 字數 5062 閱讀 7438

新的課程理念促使教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要發生必然的改變,而這一變革的切入點及其突破口又歸結至教師如何以新的理念去備好課進而做出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設計。

備課是指教師依據課程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科學、優化的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新課程對備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制定適當的學生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策略。

新課程,新的備課理念

備課是乙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丑寅卯。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相應地轉變對備課活動的認識。

一、抱定「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目標不放鬆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從現實的教學情況看,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更多考慮自己怎麼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來學習,我會遇到什麼問題?

我怎樣才能較快地掌握?……,所以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二、「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乙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只有我們的設計是讓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體驗建立了聯絡,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讓我們的教材內容更好地激發起了學生的**熱情和認知慾望時,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生命般的活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識才能成為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品質。

三、注重根據新課標設計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顯性目標,是大綱規定的內容,即明確教什麼;過程與方法的確定過程中,過程一定要具體化,方法即要讓學生在具體的參與過程中初步學會或學會什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確定即通過哪個環節的設計可培養學生的什麼品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等。

四、注重對照新課標鑽研教材

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不能一味地接受和照搬,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學中。

五、注重預設與生成

課堂教學是在預設的基礎上生成的,缺少充分預設,必將導致無法生成的精彩,教案的設計不是為了限制課堂的生成,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具有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新的目標往往會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也會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的火化不斷迸發,這一切需要在備課時不斷調整,不斷生成。

六、注重學生差異

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不同型別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每乙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展,無論使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各有長短,應注重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指導」、「因材施教」。此外教師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調動每乙個主體的能動性。要客觀地分析、研究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來激發學生「我能行」的自信。

七、注重課後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覆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提供平台。

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

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

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巨集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

備課備什麼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師在備課時應當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備課備的關注點因新理念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備《課程標準》和三維目標

新課程中,不管你用什麼版本的教材,我們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各科的《課程標準》。學習課程標準,把握其本質特徵,才能深刻理解編者意圖,借用教材去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必須讀懂《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舊有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的聯絡、區別及其主要突破;了解課程目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要求,特別是課程標準對教師所教學段有哪些具體的目標,作為教師一定要心裡有數,只有以此為依據才能確定所教年級的總目標及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其次要把握好標準對知識與能力在了解、理解、運用三個層面的不同要求,進而使教學設計符合新的課程標準對三維目標的整體要求。

二、備教材

1.備選編意圖。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

教師在進行備課時首先要考慮教材編寫者在實施新課程後,為什麼要對原有教材進行調整,其知識點上有什麼變化,這些知識點如何體現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旨在培養學生什麼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從而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進行教學設計。

2.備知識結構。首先從教材的整體上把握,弄清教材編排形式、體例、內容安排、練習設計及訓練重點。第二,從內容入手,找準與學生舊有知識建立聯絡的同化點。

考慮教材知識點中哪些是需要訓練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積累的,哪些是需要補充的,哪些是需要發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再次,考慮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導學生將文中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相應的聯絡,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並建立同化,輕鬆地掌握新知識。

3.備知識整合。新課程強調教學要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展,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思考課內與課外的聯絡,學科內各章節之間的聯絡,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學生舊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聯絡,教師要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請教有關學科教師,或通過上網查詢有關知識來充實個人的知識儲備,以應對學生可能提出的種種問題,並使知識的整合符合本學科教學的特徵,而不至於喧賓奪主。

三、備學生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備學生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因為新課程中學習不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者要將正式的知識與自己的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絡起來。

因此備課要在傳統的關注學生「學什麼」的基礎上去關注學生「怎麼學」,即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確定如何幫助他們去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確定設計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並幫助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心理,採取措施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等。

四、備學法

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是與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緊密聯絡著的。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久而久之便會轉變成學生自己的學習經驗,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新課程強調「以學定教」,因而教師要結合教材定學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去運用。

老師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是由教師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要通過問題的設計、情境的創設、引導性的語言,過程性的環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接受和生成學習方式、選擇學習方式。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便顯得尤為重要。

五、備教法

新課程的研製吸收了建構性學習理論,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將傳統的程式式課堂教學轉變為建構式課堂教學。建構式課堂教學,是在充分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建構的。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因此備課中應考慮以下幾點:

1.備問題情境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通過不斷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師要讓學生在一種真實、複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中能夠展開討論。要不斷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境,創設與生活相聯絡的問題情境,創設使學生不斷探索研究和發現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感到無拘無束,可以暢所欲言,思維被啟用,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並使學生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

2.備教學活動的開展

新課程認為知識大體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材提供的知識,二是教師個人的知識,三是師生互動中產生的知識。所以強調教學應是一種對話,教師應定位於電視節目中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通過主持人與來賓的對話,主持人與觀眾的對話,觀眾與來賓的對話,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而對話是通過活動來實現的,並且這種活動是有目的、有計畫的。所以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準備。首先通過積極的思維形成乙個計畫,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教學中的隨意性,確立一種方向感和自信心,其次要提前預設問題,即一旦學生出現「跑題」或「調侃」後由傳統的斷然否定向積極引導轉變的緊急預案。

再次,要做必要的教學用具或材料準備,以便通過詳實的資料佐證自己蒼白的語言所無法彌補的知識缺陷。

3.備學習的反饋與控制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教學目標應是顯性的,或是隱性與顯性相結合的。因此要不斷通過目標的檢測去調整教學從而達到調控的目的,進而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新課程的教學反饋活動中,教師更多的要考慮如何通過及時的、積極的評價去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如何通過真誠的、真實的評價去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扭轉學生的思維偏轉;如何通過階梯式的訓練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於「最佳發展區」,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檢測過程性目標及體驗性目標,通過合理的反饋與調控,使每乙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發展並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4.備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學活動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組織方式及質量效益等都和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新課程強調知識的整合因而更強調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

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並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彌補教師本人知識資訊及其表述的不足。根據知識特點合理使用教學輔助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使其協同互補、相得益彰,不失為增強教師教學魅力的好辦法。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該如何備課

三 備準學生。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這一主體。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體需要,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和原有經驗,以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另外,學生的情感...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上課

新課程倡導的 自主 合作 式的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學習方法。往大處說,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為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教師的授課,自然也要順應了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的目標。那麼,新課程條件下,我們該如何授課呢?首先,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明白自己為何要上這節課。傳...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聽課

一 聽課前要明確聽誰的?為什麼聽?想解決什麼問題?1 要對學生的參與程度 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有一定恰當的評價,非智力因素等。2 要注意環節,還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時間的關係。3 要注意教學的真實性,真實的成分有多少。4 要記自己的隨想,邊聽邊記 隨想是一種感悟 靈感,在一定時間獨有的認識,是工作成熟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