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課堂提問進行優化

2023-01-09 18:42:02 字數 1294 閱讀 5268

【摘要】引導式提問是最具啟發性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引起新舊知識的聯絡,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優化

一、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的基本評價

目前,多數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向活動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課堂提問重視不夠、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粗放提問,實效不高。

教師往往隨意提問,甚至流水式提問而導致「滿堂問」,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維度的問題,學生常可用「是」、「對」或「不是」、「不對」回答,這種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實質上是在為教師講課或板書「填補空檔」服務,教學實效不高。2.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導致的後果令人擔憂。

二、結合文字,擴大問題設計的內涵,尤其注意「主問題」的設計

文字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靈世界或隱或顯的滲透,在形簡義豐、體約文博的語言文字裡,我們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影子。它是學生與作者、教師對話的媒介。王富仁教授:

「尊重課文的創作主體是我們感受和理解課文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確發揮教師的教學主體和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唯一途徑。」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立足文字,因文解道。如介紹時代背景的方法。

像魯迅的《藥》是一篇時代特徵顯著的**,我們可以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一是在**中劃出能表明辛亥革命時期特徵的句子。二是回憶《故鄉》一文,說說辛亥革命結農村帶來的變化?

課文中」「掏出一包洋錢」,「眼前後乙個大白圈」,「這大清天下是我們的」,「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村莊」等句子直接表明了辛亥革命的時代特徵。

立足文字是基礎,設計問題還要打破以往教學中「碎句問答」的桎梏,擴大問題的內涵,追求「妙在這一問」的境界。真實,「這一問」指的是牽一髮而卻全身的「主問題」,它是課堂教學的導火線,有以一抵十的藝術效果。如教學《祝福》時,我向學生丟擲兩個「主問題」:

(1)文中沒有直接交代祥林嫂的死,《祝福》電影作了如此處理:寒風大雪交迫的夜晚,在祝福聲中,祥林嫂又窮又冷又餓,死在魯鎮街上。你贊同嗎?

你認為祥林嫂是怎樣死的?(2)誰是殺害祥林嫂的**?這些問題似橋梁,既能溝通學生與老師、文字三者間的對話,又能引導學生走進思苦的王國;有學生認為祥林嫂是自殺,想不開而死的;也有學生認為她是被人遺棄,心靈上受到創傷,活在世上猶如行屍走肉,受精神打擊死的;也有學生認為祥林嫂覺得自己對不起毛毛,由於內疚的心情死去的……只要我們教師能吃透文字,像這樣「四兩拔千斤」的「主問題」還是能為我們所發現的。

如《雷雨》周朴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項鍊》**結尾點明頂鏈是假的,從全文情節看,是否合理?余秋雨的《老屋視窗》從河英的一生看,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舉綱張目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思維,它的提出需要教師**遠矚地吃透教材。

優化職校語文課堂提問

作者 管泓梁 新課程 教師 2013年第05期 摘要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堂提問,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另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優化職校語文課堂提問勢在必行。關鍵詞 ...

如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摘要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培養學生積極合作 創設良好學習情境的一種教學模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目前語文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準確劃定教學目標,把握問題的難易,設定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從而優化課堂提問。關鍵詞 初中語文提問行為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從提問中認識文字,了解文字的重點 難點。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學的效果,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發現 教師們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態度冷淡,回答問題者寥寥無幾 有的根本不需要回答,只能說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有時,同樣是乙個問題,張老師提出來,學生紛紛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