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辨析題

2023-01-08 03:03:03 字數 4931 閱讀 7351

1唯心主義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這是錯誤的觀點。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不是劃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標準。堅持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堅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義和某些唯心主義者都承認的觀點。

2世界統一於存在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講的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沒有統一性,即沒有共同的本質或本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僅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於存在」是乙個錯誤的折中主義的命題,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存在」是什麼,在這裡,是不明確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統一於存在是世界統一於精神,這是唯心主義的命題;反過來,如果存在是物質,世界統一於存在就是統一於物質,這是唯物主義的命題。

3脫離物質的運動和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運動就是物質,物質就等同於運動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脫離物質的運動和脫離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這個論斷表明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反映了物質和運動的聯絡。但把物質和運動等同起來則是不正確的。

物質和運動是有區別的。物質是標明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而運動則是表明這種客觀實在的存在方式的範疇。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二者是有區別。

4唯物主義都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唯物主義都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則是「半截子」唯物主義:

它們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一到社會歷史領域,就陷入了唯心主義,認為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客觀實在性,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正確指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5「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 ,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首先,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次,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再次,實踐既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也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現和本質特性。因此,「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6運動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這一觀點不準確。聯絡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事物之間的聯絡既是客觀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聯絡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運動只是事物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發展,發展的實質是新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7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這一觀點是正確的。矛盾規律也即對立統一規律,之所以說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這是因為: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矛盾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矛盾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矛盾分析法。

8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他們都是無條件存在的,絕對的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對立和統一分別體現了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又稱鬥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又稱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矛盾鬥爭性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靜止的相對性。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9掌握適度原則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事物的度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範圍,度這一哲學範疇啟示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的原則。為了維持事物正常發展,必須保持事物原有的度,為了促進事物發展,又必須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適時抓住時機,促進事物的質變

10否定就是新舊事物之間一刀兩斷

否定不是拋棄,哲學的定義都不是那麼絕對,就像發展的定義是:舊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產生。死亡並不是灰飛煙滅了,它依舊存在,只是將被歷史淘汰。 所以否定不是一刀兩斷,而是一種傳承。

11人工智慧的出現可以替代人類的思維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人工智慧與人的思維有著本質區別,不能將二者相提並論,不應該得出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的意識的結論。首先,人工智慧是通過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對思維的模擬,儘管人工智慧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過人的思維,但從根本上說,人工智慧仍是思維和實踐的產物,模擬者不能替代被模擬者,對人類思維活動一般過程和共性的模擬並不能代替思維活動的複雜性、豐富性和特殊性。

其次,人工智慧自身不具備社會性,它使用功能中的社會性是由人賦予和設定的,因而它不會自覺考慮實施指令而形成的社會後果。最後,人工智慧沒有自身的需求和解決需求的實踐活動,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發展的內在動因,沒有能動的創造能力;而人類思維則是隨社會實踐和自身需求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作為人腦的延長的人工智慧的出現,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維.減輕腦力勞動的負擔,但作為人類實踐所創造出來的工具在根本上是受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和水平所決定的。

12歷史決定邏輯,邏輯修正歷史

這是唯物辯證法的正確觀點。歷史是指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和人的認識過程;邏輯是指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和人的認識過程在思維中反映的次序和程序。歷史的東西是邏輯的東西的基礎,邏輯的東西則是歷史的東西在思維中的再現,邏輯的程序和歷史的程序具有內在統一性。

歷史的東西總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迴曲折的細節,具體而生動。邏輯的東西則是「修正過」的歷史的東西。通過思維捨棄歷史細節:

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歷史主流 、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線索,更深刻地反映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

13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產生與辯證思維方法無關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思維方法有著方**上的共同性,而這是相互聯絡相互補充的。一方面,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前提,辯證思維的基本精神和原則貫穿於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有豐富了辯證思維方法。

12主體和客體就是主觀和客觀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主體與客體、主觀和客觀這兩對範疇之間有聯絡,但不等同。

主觀指人的意識、認識、思維,客觀即事物的客觀存在,如自然界、人類社會等。主觀和客觀的關係相當於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主體和客體則是認識論範疇,主體是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指與主體發生聯絡,進人主體認識和實踐範圍的客觀事物。

兩對範疇的聯絡表現在:主體有主觀性,有意識和目的;客體首先是客觀存在,才能成為主體認識和改造的物件。兩對範疇的區別在於:

主體只有和客體相聯絡才稱為主體,離開客體就無所謂主體。而客觀存在可以是不依賴於主觀、主體的。客觀事物與客體是兩個有區別的範疇:

客觀事物只有和主體發生聯絡才成為主體的客體。當客觀事物尚未進人人的認識領域時,它還只是自在的客觀存在,並不是認識的客體。只有與認識的主體發生了物件性關係時,客觀事物才具有客體的意義;另一方面,認識的客體不一定是客觀事物。

當人的認識活動指向人的精神活動時,認識的客體是精神客體。精神客體本身不屬於客觀事物。

1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二者都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上述觀點不等同。所謂客觀真理是指人的認識中含有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內容,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莊子的觀點,認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無所謂是非善惡。是相對主義真理觀,它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和檢驗真理有客觀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這是由於人的認識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人的正確認識不僅具有客觀性,而且具有主觀性和差別性。而這些具有差別性的認識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應有實踐來檢驗。

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並不等於否定客觀真理。

14凡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都是直接經驗,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真實的反應

這一觀點是不對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是感性認識的感覺階段,是直接的感性經驗。由於認識主體和客體的侷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有些則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虛假反映或**。

視覺和聽覺是感性認識,它們具有直接性、豐富性,但是它的缺點是直觀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於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用科學態度加以分析,上公升為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該命題誇大感覺在認識中的作用,將感覺與事實相混淆,在理論上容易導致主觀唯心主義。

15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這一觀點正確。這是恩格斯關於人類思維能力的辨證論斷。人類思維按其能力和可能性來說,是能夠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這是思維的至上性,即所謂的無限性和絕對性。

但是,由於受社會歷史條件、實踐條件、主觀條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人類的思維又是非至上的,即是有限的和相對的。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無止境的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得到解決的。否認思維的至上性,會走向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否認思維的非至上性,就會走向思維僵化和絕對主義。

16認識是乙個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的過程

此觀點正確。乙個正確的思想,往往需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又由認識到實踐多次反覆才能完成。這是受認識主體的限制和認識物件暴露程度的限制。

首先,從客體上看,事物是複雜的,它的本質的暴露是乙個過程。人的認識還要受歷史條件、科學技術條件、實踐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約;其次,認識主體要受自身的侷限性,受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經驗以至身體素質等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對客觀事物特別是比較複雜的事物的認識,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覆,不斷修正、補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

由於世界及其聯絡和發展在空間和時間上是無限的,人的實踐的發展是乙個過程,人的認識也必然是無限發展的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17「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歷史是人的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思想因素在歷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類歷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對於深人認識人類歷史及其發展有重要意義。

唯物史觀認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實踐活動的歷史,在階級社會中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把一切歷史歸結為思想史的觀點本質上是唯心史觀。

18「經濟上落後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毛概辨析題

六 我黨把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為立足點,就會損害對外開放政策。答 錯誤。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堅持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的。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只有增強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國際上獲得較高的信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 對外...

經濟常識辨析題掃瞄

一 商品和商品經濟 1.農民生產的糧食是商品 1 商品是指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2 農民生產的糧食如果用於交換,則是商品。3 農民生產的糧食如果不用於交換,如留給自己消費,則不是商品,而只能是勞動產品。2.有商品就有商品經濟 1 商品是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2 商品生產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商品在剛出現...

詞語辨析題集錦含詳解

實詞 按詞頭字音序排列 1 保障 保證 例句 資本主義的兩黨制不過是維護資產階級 的一種方法,它絕不能保障勞動人民的自由權利。該校採取各種措施,保證每乙個教師有一定的時間進修業務,提高專業水平。辨析 保障 強調保護 生命 財產 權力 使不受侵犯和破壞。保證 指擔保,確保既定的要求標準,不打折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