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心理學》考試題型

2023-01-07 22:30:07 字數 4696 閱讀 8303

《學前心理學》考試題型及分數分布:

複習大綱:

第一章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物件和任務

一、概念: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個體心理的發生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填空、判斷、選擇: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一般以2023年德國生理和心理學家蒲來爾(w preyer)的《兒童的心理》一書的出版為標誌。

兒童心理的發展是指從初生到成熟時期(一般指0—18歲)心理的發展。從初生到進入小學之前是廣義的學前時期(0—6歲)。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在這個年齡範圍內的兒童心理的發展。

學前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乙個分支,而且是內容最充實的分支。

發展心理學的物件主要是兒童心理的發展,研究兒童心理發展各階段也可以獨立成為一些學科,如學前兒童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學、青年心理學等。

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一)個體心理的發生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

科學的學前兒童心理學,應該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

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從初生到入學前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應該完成兩個主要任務:第—個任務是揭示兒童心理變化的基本規律。第二個任務是解釋從初生到入學前兒童心理的變化。

兒童心理學(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實踐性表現在它和社會實踐有密切的聯絡。它**於社會實踐,又必須為社會實踐服務。

1.社會實踐的需要是兒童心理學產生的根源。2.學前兒童心理學必須為實踐服務。

第二章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概念:

1、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的基本方法。運用觀察法了解學前兒童,就是有目的、 有計畫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遊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言語、表情和行為等,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徵

2、 測驗法:根據一定的測驗專案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方法。測驗主要用於查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也可用於了解不同年齡心理發展的差異。

3、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去了解兒童心理的表現。

4、自然實驗法:兒童心理實驗的一種方法。即在兒童的日常生活、遊戲、學習和勞動等正常活動中,創設或改變某些條件,來引起並研究兒童心理變化的方法。

5、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兒童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等)去了解兒童的心理。由於幼兒在創造活動過程中往往用語言和表情去輔助或補充作品所不能表達的思想,所以脫離幼兒的創造過程來分析兒童作品,難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動。

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也有一些比較成功的幼兒作品分析法,如「繪人測驗」。

二、填空、判斷、選擇:

辯證唯物主義是我們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同時也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方**原理。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必須遵循的原則:(1)客觀性原則;(2)活動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常用的實驗法有兩種,即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學前兒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為各種型別。以研究時間為標堆,可以分為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以研究範圍為標準,可以分為整體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課題為標準,可以分為差異研究、相關研究和因果研究。

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的基本方法

根據不同的觀察目的,觀察的物件和範圍有所不同以下各種抽樣方式。 1.開放式抽樣 2.封閉式抽樣  3.時間抽樣

所謂間接觀察法,是指研究者並不是直接觀察研究物件的心理表現和行為,而是通過其它途徑來了解。其中包括調查訪問法,問卷法等等。

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必須注意的問題: (1)制定觀察計畫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觀察者對被觀察兒童的影響。要盡量使兒童保持自然狀態。

(2)觀察記錄要詳細、準確、客觀。 (3)對學前兒童的觀察應反覆多次進行。

第三章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

一、填空、判斷、選擇:

人出生後的第一年,稱為嬰兒期。這一年是兒童心理開始發生和一些心理活動開始萌芽的階段。兒童心理發展最為迅速和心理特徵變化最大的階段是人生第一年。

從初生到滿月,稱為新生兒期。

兒童先天帶來了應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各種各樣的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有十多種。例如, 吸吮反射、覓食反射、眨眼反射、懷抱反射、抓握反射、巴賓斯基反射、驚跳反射、擊劍反射、邁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縮反射。

無條件反射是一種本能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性活動,不是心理活動。條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動,又是心理活動。條件反射的出現也可以說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發生。

兒童最早條件反射出現的時間,或者說第乙個條件反射出現的時間,決定於開始訓練兒童建立條件反射的時間。

兒童出生後第1個月,心理已經發生。

兒童最初對外界的認知活動,突出表現在感覺的發生和視覺、聽覺的集中上。

從滿月到半歲,稱為嬰兒早期。

從半歲到周歲稱嬰兒晚期。

1—3歲稱為先學前期。

1—3歲兒童學習使用工具有乙個發展過程,大致經過四個基本階段。第一階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點支配動作。

第二階段:不再連續變換新方式,進行同一動作的時間有所延長。 第三階段:

主動去重複有效動作。 第四階段:能夠按照用具的特點來使用它,並且能夠根據使用時的客觀條件改變動作方式。

人類特有的語言、表象、想象和思維活動,是在2 歲左右形成的。

獨立性的出現是開始產生自我意識的明顯表現。獨立性的出現是兒童心理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頭2—3年心理發展成就的集中表現。

從3歲到6歲,是進入小學之前的時期,故稱為學前期或幼兒期。

3—4歲是學前初期,也是幼兒園小班的年齡。其主要特點是: (一)生活範圍擴大 (二)認識依靠行動   (三)情緒作用大  (四)愛模仿

4—5歲是學前中期,也是幼兒園中班的年齡。其主要特點是: (一)活潑好動  (二)思維具體形象   (三)開始接受任務  (四)開始自己組織遊戲

百年前和幾十年前兒童心理學研究所揭示的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基本點,至今還適用於當代兒童,說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具有穩定性 。

在城市長大的兒童,與在偏僻農村長大的同齡兒童相比,其心理特徵具有明顯

區別,說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具有可變性。

現行幼兒園的體制大多數是按幼兒的實際年齡。

超常兒童特點的是心理年齡大於實際年齡。

3歲兒童常常表現出各種反抗行為或執拗現象,這說明這個時期孩子處於危機期。

教育學上的「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意思是最近發展區。

兒童心理發展的基礎是本能 。

孩子剛出生時,最發達的是味覺。

兒童在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容易出現對**的反抗行為。

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轉折期是必然出現的,但危機期不是必然出現的。

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主要表現在兒童語言發展和感知覺方面 。

新生兒視覺和聽覺的集中,是注意發生的標誌。

言語開始出現萌芽最早是在6個月以後。

真正形**類心理特點的時期是先學前期。

兒童的認生現象開始出現於5~6個月。

學前兒童思維的典型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

二、簡答:

1 、1~3歲兒童心理特徵是什麼?

(l)學會直立行走; (2)學習使用工具; (3)言語和思維真正發生; (4)出現最初的獨立性。

2、3~4歲兒童心理特徵是什麼?

(3一4歲)在幼兒園稱小班,其特點突出表現在:

(i)最初步生活自理; (2)認識依靠行動。認識活動是具體的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是認識活動的核心,即「直觀行動思維」。 (3)情緒作用大。

心理活動情緒性極大,認識過程主要受情緒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愛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兒主要學習方式。

3、4~5歲兒童心理特徵是什麼?

(i)更加活潑好動; (2)思維具體形象;(3)開始接受任務; (4)開始自已組織遊戲。

4、5~6歲兒童心理特徵是什麼?

(l)好問好學,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大班幼兒思維仍是具體形象思維,但明顯有抽象邏輯思維萌芽;

(3)開始掌握認識方法。出現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已心理活動的能力,認知方面有了方法。運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記憶的運用。

(4)個性初具雛形。有較穩定的態度、興趣、情緒、心理活動,思想活動不那麼外露。

5、兒童心理在何時發生? 發生的標誌是什麼?

答:(1)新生兒期是心理發生的時期。(2)件反射的形成是心理發生的標誌之一。

出生兩周左右的新生兒出現了食物性條件反射。感覺的出現也是心理發生的又一標誌。新生兒有敏感的**覺、嗅覺、味覺、聽覺等感覺心理。

三、案例題:

3歲左右的兒童常常表現出各種反抗行為或執拗現象,不再象以前那樣聽話了,一有機會便要採取獨立的行動。比如,兒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飯;愛說「不」或不讓動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麼叫危險,什麼叫不行。如果受到**預先限制或強行制止,,兒童就會表現出情緒煩躁或反抗。

這個案例說明此時兒童心理發展處於什麼階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徵是什麼?

案例中這個孩子正處於幼兒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徵是: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表現;出現對**的反抗行為或各種不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表現,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產生。

第四章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

一、概念:

l.感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屬於簡單的心理現象,主要與生理作用相關係。包括視、聽、嗅、味、膚、動與平衡覺等。

2.知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的反映。

它以感覺為基礎,但並非感覺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對感覺所提供資訊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義,受經驗影響,因此,對同一事物的知覺會有所不同。

3.視覺敏度:指精確地辨別細緻物體或處於一定距離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發覺一定物件在體積和形狀上最小差異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視力。

教育心理學考試題

教育心理學複習題答 1.成就動機 指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即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由默里 murry,1938 提出。大學生研究發現成就需要 發明主題統覺測驗。麥克來倫 mcclelland 對此加以研究。成就動機影...

教育心理學考試題

高等教育心理學 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動機 是指直接推動人行為的內部動力,它具有啟用 指向 強化功能.學習動機 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個性 是指在個人自然素質的基礎上由於社會的影響通過人的活動形成的穩固 區別於他人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能力 是直接影響人...

廣告心理學自考試題

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廣告心理學試卷 課程 0636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 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廣告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調查法 實驗法和a 內容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