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多元評價的構建與實踐

2023-01-06 08:39:06 字數 812 閱讀 5970

作者:韓廣玲

**:《華人時刊·校長》2023年第11期

作為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定點學校,我們考慮到學生**比較複雜,多元文化的碰撞也形成了匯波獨有的文化現象,於是把變革學生評價作為課改工作的乙個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由過去注重甄別和選拔功能,逐漸轉化為發揮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一改終結式評價為過程性評價。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主體,使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提高教師教與學的質量上,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放在學生的發展上的評價原則。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成長驛站》應運而生。

思考與實踐

《成長驛站》以新穎的視角重新審視了學生評價,更加關注不同個體的發展狀況,力求使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得到發展的動力,從而不斷向下一站邁進。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修正了教學,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受成長的快樂,家長在評價的過程中更加理解並支援學校的教育。《成長驛站》新在多方位,新在立體化,新在每乙個匯波人用心地參與。

習慣收穫

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走向成功的密鑰匙,所以我們每月分別對一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

良好 c級:一般 d還需努力四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的參與者是多方位的,有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還有家長評。

每月初在學校公示欄中進行公示,以起到榜樣激勵的作用。

質量檢測:為了促使教師、學生注重學業過程評價,我們加強和創新了單元質量檢測與隨堂質量檢測的管理,根據學科特點,將語文的隨堂檢測內容設計為四個模組:拼音、字、詞、句;聽話、說話、朗讀、背誦;閱讀;習作。

數學的檢測內容也細化為四個模組:基礎知識;計算(口算、筆算);應用題;操作。細緻而具體的要求使教師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從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學生本位的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踐

作者 蔡紅霞王小靜劉麗蘭 大學教育 2018年第06期 摘要 學業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如果學業評價改革滯後,創新教育將缺乏內在動力。當前高等教育正在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學業評價模式改革滯後,仍沿用傳統的高等教育學業評價模式,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評價物件主體 學生的主...

多元評價構建「自由高效」課堂

一 研究背景 新課改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按...

運用多元智慧型理論構建學生評價新體系

作者 王洋 教育教研 2014年第01期 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 多元智慧型理論 多元智慧型理論的提出帶來了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學的革命性變革。新課改正在全國各地實施,構建新型學業評價體系成為當前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我就以多元智慧型理論為基點談談對新型學業評價體系的認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