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的途徑

2023-01-05 02:03:02 字數 3481 閱讀 8853

借讀促寫讀寫關聯

201203178463 劉艷指導教師蔡春華

【摘要】全面開發教材資源,以單元為教學單位,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讓不同的教材內容與寫法成為寫作指導的範本,通過真實有效的課堂導學和有力的跟蹤反饋,將相關寫作技巧內化為學習者的能力,以切實保障「借讀促寫,讀寫關聯」這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想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閱讀寫作教材導學反饋實效

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闡述得極為明確,有鑑於此,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割裂開來。事實上,教師都清楚,初中語文教材之中,可供發掘的寫作資源極為豐富,倘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一點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就勢必能從極大程度上解決閱讀教學的功利思想及其零目的性,打破寫作教學無本可依的僵局。如果我們僅將課程標準作為指導思想而不是操作技法來看待,將「借讀促寫,讀寫關聯」作為教學設計的新思路,就能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緊密關聯起來,從教者的層面解決教學設計「無法可依」的問題,從學習者的層面解決其「讀歸讀,寫歸寫」或「只能讀不會寫」的問題,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解放。

一、鑽透教材應是借讀促寫基石,通過深鑽教材,機智地讓不同內容與寫法的課文成為不同寫作專題的範本

初中語文新版教材的編排體系告訴我們,每一單元全面關注主題的設定,通觀六冊教材,內容幾乎能涵蓋各個主題角度,這樣的設計,顯然有利於我們按主題設計寫作學習要點;同時,單元作文教學則採用循序漸進式的板塊設計思路。就是說,每個單元的閱讀與寫作,都涵蓋了主題與寫法的指導。因此,在研究教材時,首先應統觀六冊教材(可通過新版目錄全面了解)的閱讀與寫作編排情形,分別將乙個寫作主題與技法睿智地分解到每乙個教學單元之中,給予學習者簡單卻不失高效的寫作指導,將寫作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有了整體目標的落實,下一步就是細讀單元的每一篇課文,為每一篇課文(特別是現代文)找到乙個寫作指導突破口,這一寫作指導突破口便成了閱讀教學時的教學重點,閱讀教學設計時應以此為本再兼及其他,避免閱讀教學設計的無目的性。

二、關注動態生成應是借讀促寫的核心,通過課堂導學,在生動活潑的動態學習過程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不妨結合人教新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相關案例來了解相關生成過程的技巧。

課題:從生活中學習寫作

作文題:自擬題目,寫自己步入中學時代後結識新的老師或新的同學的最難忘的瞬間。

第一步,賞讀課文(如莫懷戚《散步》),讓學習者懂得「從生活中學習寫作」的重要性;

第二步,讓學習者歸結閱讀課文後獲取的寫作技巧:寫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才能保障我們寫作素材源源不絕;選取生活中看似尋常卻寄寓了一定道理(或情感)的內容來寫,才能將作文寫得更加深刻;記敘類的文章,描寫的成分多於敘事的成分是解決記敘類文章內容空洞、情感虛假的最重要的技法[7]。

第三步,以下述方式指導學習者進入寫作實踐階段,可以「步入中學階段後」為話題展開小組交流:,你對哪一瞬間印象最為深刻?這一瞬間對你的印象為什麼會如此深刻?

這一瞬間發生之前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做了些什麼,有怎樣的心理感受?

通過上述三步導學,既實現了「從生活中學習寫作」的生成,又激發了閱讀課堂的活力,自然能輕鬆收穫課堂教學的實效。

第三步,以下述方式指導學習者進入寫作實踐階段,可以「步入中學階段後」為話題展開小組交流:你對哪一瞬間印象最為深刻?這一瞬間對你的印象為什麼會如此深刻?

這一瞬間發生之前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做了些什麼,有怎樣的心理感受?

通過上述三步導學,既實現了「從生活中學習寫作」的生成,又激發了閱讀課堂的活力,自然能輕鬆收穫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全面提高實效應是借讀促寫的根本,通過提公升「課前——課堂——課後」三個階段的實效,切實保障借讀促寫教學的順利與高效。

要切實保障借讀促寫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不僅需要在課前鑽實教材內容,抓實課堂導學環節,還需在課後追蹤與反饋方面花足力氣。

一、鑽實教材

對教材的深入鑽研,目的是確定單元內每篇課文的讀寫結合點,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在上第一篇課文時確定寫作內容、滲透寫作技法,並適時完成習作的初稿,再借助其他三篇課文的突出技法對初稿作修改補充。

仍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首課《散步》指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寫作素材、以小見大的寫作技法,讓學生完成習作的初稿。通過深鑽教材,鑽實教材,確定以下課文的技法借鑑:(1)從《秋天的懷念》中確立「適當的景物描寫對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的促寫重點,並試著為習作新增適當的景物描寫內容;(2)從《羚羊木雕》中確立「適當調整敘述順序對文章布局的作用」的促寫重點,並試著調整自己習作的寫作順序,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且更富波瀾;(3)從《短文兩篇》(以《荷葉母親》為素材重點) 確立「運用比喻改變篇末的生硬議論語言提公升文章立意」的促寫重點,並試著改造自己的文章結尾。

二、抓實課堂

既然《荷葉母親》一文的促寫重點是「運用比喻改變篇末生硬的議論語言提公升文章立意」,在課堂導學時便可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1)放聲朗讀文章末句,感受句子描繪的形象之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討論課文末段的寫法及其作用;(3)讓學生試著不用比喻的方式寫出作者借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4)通過原句與不用比喻的方式寫出的句子之間的表達差異,讓學生運用比喻句時表達效果的變化;(5)展示比喻收束的文章結尾,強化學生比喻收束全文的奇妙意識;(6)指導學生修改或改寫習作的結尾。

明顯地,這樣的導學方式,就不僅扣住了閱讀教學的重點,更將看似無法克服的寫作技法困難分解開來,每一步指導都能緊扣學生閱讀與寫作實際,這樣具有實效的學習程序,勢必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落實反饋

仍以《荷葉母親》為例。通過文章學習,學習者已經基本掌握比喻收束全文的技法,倘若僅偶爾為之,學習者既定的寫作習慣顯然很快就會抬頭,寫作能力自然無法真正得到提公升,因此,後來的若干週期都應作這方面的鞏固性訓練,比如,可在後一階段的學習中,讓學習者從比喻收束的名家散文中摘抄類似的句子,並收集編印成冊或張貼於學習園地供學生參閱;可在後幾個單元的寫作指導過程中再次強調這一寫法的重要性;可給定文章內容,空出文章結尾,讓學生撰寫比喻性結尾以作片段訓練;等等。如此一來,這一寫作意識就能在學習者的腦海裡逐漸根深蒂固,將原本程式化的寫作技巧內化為學習者的能力,使這樣的技法能真正落到實處。

在深鑽教材中確立讀寫「點」,在課堂導學中實現讀與寫的密切關聯,在跟蹤反饋中實現學習者的能力內化,將每乙個與讀寫教學相關的程序都落到實處,就必定能開拓我們的教學視野,為初中語文教學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0.

[2]程黎曦.教師與新課程[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4.1

[3]朱永新.教育的解放[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

[4]鄭慧琦.胡興巨集.教師成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

[5]李道一.道一論道.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m].2012.5

[6]於漪.劉遠.余映潮講語文.北京:海口:語文出版社[m].2008.11.

[7](日)七田真.超右腦開發訓練.南海出版社[m].2009.8.

[8]肖川.教育的智慧型與真情.長沙:嶽麓書社[m].2011.11.

[9]梅汝莉.多元智慧型與教學策略.北京:開明出版社[m].2003.9.

[10]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0.

[11]黃士力.張霞兒.架起文字和寫作的橋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

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 轉變觀念,學生想問的前提 問學生對 提問 的看法和想法,80 的學生認為 提問 是老師的事,他們只管 答 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引導和調控。其一,利用部落格 家長會等形式發動家長參與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活動。其二,建立互相促進 相互質疑 和諧融洽的環境,讓學生受到家長 教師和同學的支援與關愛,獲得安...

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有效途徑

作者 張宇穎 學子 教育新理念 2013年第06期一 轉變觀念,學生想問的前提 問學生對 提問 的看法和想法,80 的學生認為 提問 是老師的事,他們只管 答 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引導和調控。其一,利用部落格 家長會等形式發動家長參與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活動。其二,建立互相促進 相互質疑 和諧融洽的環...

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實施途徑

作者 龐非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 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 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中小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如何,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與國力的發展後勁。而當今的中小學教育仍然缺乏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中小學生的創造熱情 創造慾望與創造能力有待提公升,這與敢於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