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

2023-01-04 19:03:05 字數 881 閱讀 4865

供給與需求共同決定**,**訊號引導資源配置,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需要強調的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意味著需求管理和需求政策的退出,兩者應相互配合,互為促進。需求管理主要是適度擴大總需求,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為供給側改革營造良好的巨集觀環境。

而供給側改革則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為中長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當前經濟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執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品**持續回落,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一些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潛在風險顯性化的可能性增大。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國際金融危機後外部市場需求變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內在因素,即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換言之,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深遠:一是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通過擺脫要素驅動,改變過去乙個時期依靠資源和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轉向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使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生動力實現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續的增長。

二是推進結構調整。通過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結構平衡。三是增強體制活力,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加大資產重組力度,促進要素有序合理流動,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

總之,要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進展,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的體制性障礙而推進的改革。供給側 因素包括經濟活動主體 如企業和個人等 生產要素 如勞動 資本 土地 環境 企業家管理 管理等 要素公升級 如技術進步 人力資本提公升 知識增長 資訊化等 結構變動 如工業化 城市化 區域經濟一體化 國際化等...

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測試

測試成績 93.33分。恭喜您順利通過考試!單選題1.十八屆五中全會是什麼時候召開的?a 2015年2月 b 2015年5月 c 2015年11月 d 2016年2月 正確答案 c 2.智財權制度作為一種現代產權制度,它的本質是 a 給 天才之火新增利益之油 b 推動知識技術的轉移和傳播 c 通過產...

供給側改革與產業結構優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產業結構優化 當前,我國供給側改革急需解決的乙個問題是產業結構問題。伴隨多年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現在有相當多的傳統產業的供給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特別是建築類產業的供給能力甚至已經越過資源和環境警戒線。在中國高速增長的gdp背後,有很多產業是以有悖經濟成長邏輯的方式在發展,這種發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