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運用

2023-01-04 01:30:02 字數 4824 閱讀 3031

長汀二中鐘啟仁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學生與當地的重點中學學生的狀況相比,知識水平相對較差,且極不平衡,尤其是資訊科技更是參差不齊,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學校,他們在初中有的甚至連計算機機房都沒進去過,他們所在學校,一方面學校的沒有專業的資訊科技教師,並且硬體條件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在片面追求公升學率的情況下,學校對資訊科技教學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一般根據中等生的水平進行教學,結果出現好學生吃不飽,後進生吃不了的現象。為此,我在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法的基礎上,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分層教學法」,即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出不同要求,採用不同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本文就「分層教學法」的依據和實踐作一些論述。

一、什麼是分層教學

什麼是分層教學法?分層教學理論的緣於美國教育家目標教學理論創始人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他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

「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結構、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有明顯差別的情況下,教師為了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在班級分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熟練運用分層施教,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輔以不同的訓練和輔導,有目的性的開展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借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二、實施「分層教學法」的依據

(一)「分層教學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應試教育」實質上是「公升學教育」。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提出的要求,老師總是「充耳不聞」,即使舉手,也是「熟視無睹」,甚至被 「勸」離學校。這些做法客觀上剝奪了後進生應有的權利和個性得以發展的機會,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

「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應該是走向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和個性發展教育和諧統一的現代教育,要求教師為每一位同學創造條件,提高全體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分層教學法」將每一位學生都納入教育物件,並能提出都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標,從而為每位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舞台。

(二)「分層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這裡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學的深度、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由於學生的遺傳因素、心理素質及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學生不可能處於同一層次, 像我校學生更是如此。

「分層教學法」強調個性差異,堅持從個體實際出發,正是因材施教原則的體現。

(三)「分層教學法」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教學按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養成系統周密的思維能力。學生公升人高一時成績的差距,意味著學生的認識、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均處於不同層次。如果從班級的平均水平出發,後進生不會因知識間的斷層和學習能力弱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會漸漸喪失學習信心,最終放棄學習。

「分層教學法」強調以學生原有知識為起點, 逐步提高,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實施「分層教學法」的步驟及遏用

在分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輔以不同的訓練和輔導,借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異,分類建組。

1.學生分層。

教師通過詢問、調查、各種測試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a組的學生是屬於對資訊科技較感興趣,計算機操作水平比較熟練的;b組的學生則是屬於計算機操作水平一般的;c組的學生則是屬於計算機操作水平很差或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的。根據學生對資訊科技掌握的狀況分成a類(好)、 b類(中)、c類(差)三個層次,過半個學期作一次調整。

2.教學目標分層。

針對以上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培養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a類學生(優等生)則要進一步拓寬視野,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學習任務;b類學生(中等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c類學生(學困生)能掌握資訊科技教材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課堂教學的基本學習任務。

(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1、根據全體同學的分層情況,分層次進行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再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對課堂中每一環節精心設計。

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餘力的a組學生要求他們跳一跳,摘果子,對學習有困難的c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的基礎內容。如:如在excel的函式學習時,對c類學生的要求是理解函式的作用及掌握2-3種常用函式的用法,對a類學生則要求根據常用函式的學習,靈活掌握函式的用法,可根據未學過的的函式的功能介紹,對該函式進行正確的應用。

在備課過程中,對於重難點知識講解時的坡度減緩程度,要以c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c組學生的接受能力,而且還要想到如何拓寬和加深問題難度,以激發a組學生的求知慾。在問題及練習的設計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c組學生能回答、能理解,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設計較難題目,讓a組同學回答、演示,增加他們的愉悅感。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大綱要求的落實,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做到了「提優」和為「後進生」提供輔助性的學習。在備課中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能力範圍內得到最充足的發展。

2、講課分層進行。

分層授課,採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著眼於b類中等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

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注重課本上的範例及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操作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能操作軟體的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b、c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b、c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

課堂提問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注重層次性和梯度。即講解、演示、操作均應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盡量採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深化重點知識,分解難點知識,讓每乙個學生都能理解並掌握知識。教學中盡量用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讓學生有成功感受,調動各種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討論中,可採用「頭腦風暴法」,要求每個組員都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尤其是鼓勵並協助沉默的學生發言,這種方法可使每個學生都受到鍛鍊,從而消除「被冷落的學生」。

3.課堂提問分層。

a層學生以發展性思維、拓寬性知識為提問中心;b層學生以分析性思維、系統性知識為提問中心;c層學生以印證性思維、規範性知識為提問中心。例如在vb程式教學中,要求設計「乙個班級中60名學生的資訊科技成績總分和平均分」的程式問題。對 a層學生,你能用兩種不同的演算法設計這程式嗎?

對b層學生,你能在已知的源程式基礎上修改程式嗎?對於c層學生,你能設計乙個演算法並畫出流程圖嗎?

4、分層訓練

資訊科技課的一大特點就是要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使學生鞏固所學,教師就要進行大量的課堂上機操作練習一般情況下,為達成學習目標,課堂練習每節課都有,有師生共同完成的,有學生獨立完成的,在練習的設計上要盡量分出不同層次。從練習的量上可以設定必須完成的練習、思考**題,使練習具有彈性,使學生能有選擇。

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飽」。從練習的難度上又要設計難易程度有差異的練習,分為基礎強化練習(模仿性練習)、變式練習和綜合應用練習。比如在「建立圖表」這一課中,在講解完柱形圖的建立後,對c類學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圖的建立;b類學生要求能完成餅圖的建立;a類學生要求充分發揮所學,製作的圖表能更精確詳細的反應**資料,更符合美學。

又比如在檔案屬性的教學中,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只要求理解唯讀和隱藏的含義。而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則要求探索將隱藏的檔案找出來的方法和要修改唯讀檔案的做法,促類旁通,探索逆向操作。總之,通過練習讓各層次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5、分層輔導

學生訓練時,教師要做好課堂巡視,指導到位,及時反饋,加強對b、c層次學生的輔導,尤其對c類學生,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a類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a層次的學生幫助c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6、分層測試和評價。

發揮階段性測試全面及時反饋學生階段學習效果的作用和激勵作用,進行測試及評價的分層。把握好試卷的密度和難度,大部分試題為基礎題(佔70%)和較易題,少部分為綜合題和難度題。分層評價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處於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及時激勵。

以分層測試成績為評價依據,對學生多做縱向比較,考察研究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進退程度,使達標學生及時被調整到高一層;對達不到原層次目標的學生及時作好心理輔導,分析原因;對學習不到位的c層學生加強心理和學習輔導,鼓勵為主。總之,教師要讓所有學生在分層測試後繼續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讓更多學生感受成功喜悅,增強自信。

新課改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法

摘要 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極好途徑。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提出把它落實到學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練習作業的具體操作上,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公升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關鍵詞 新課改資訊科技分層教學法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學生之...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如何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摘要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 一是要充分認識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意義 二是要重點抓好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四個環節。關鍵詞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9795 2013 05 c 0115 01 1 充分認...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專案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

作者 李軍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19年第04期 摘要 專案教學法,以專案教學為主線,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全面的體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本文對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專案教學法進行 以期為專案教學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