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如何抓住考試複習的黃金規律

2022-12-26 04:09:03 字數 2984 閱讀 1659

乙份有效的考試卷其難度應該是遵循3:5:2的規律的,如果知道這個規律,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規律呢?

高考題的難度分布為30%的簡單題,50%的中等題,20%的難題。這意味著基礎題佔了120分,它是複習中練題的主要部分,決不能厭煩它。要知道,高考不僅考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考做題的速度,許多同學就是在高考時因時間不夠,丟掉了平時能做出來的中等難度題才考砸的,這些教訓值得大家三思。

鑑於此,建議大家多花時間在中等以下難度的題上。做難題並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據自己的程度適量地做:這一是因為對大多數同學來說做難題感到很頭疼,容易產生厭煩情緒;二是做難題過多太費時間;三是因為大多數難題是由中等難度題組成,基礎題做熟練了,再來做難題會相對容易些。

「越是表面複雜的題越有機可乘」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高考的難題絕大部分就屬於這種表面複雜的型別,它往往給出較多的條件,仔細分析條件的特點通常都能擊破它。做難題的關鍵在於平時總結,自己總結一些小經驗、小結論並記牢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餘力的同學不妨試試。

時間分配:把80%的時間和精力用於80%的內容

在複習迎考的階段,不少同學的複習重點常會放在那20%甚至是10%的那部分內容上,我曾經聽說有一所學校的高三月考內容是把歷年來錯誤率最高的題目集中起來讓學生做,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考出來的成績個位數的也有,學生的信心大受打擊。其實這類錯誤率最高的題目大多屬於10%的題目,假如我們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這部分的內容上,明擺著是長考試威風,滅自己的志氣。而且與複習的策略也不利。

找準位置:80%的內容適合80%的學生的

高考還牽涉到填志願的問題,自己有沒有機會沖一沖,跳起來摘一摘那高高掛起來的蘋果;自己有沒有必要去攻一攻那20%和10%的難題呢?那麼弄清楚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也很重要。你先要考慮的是你所在的學校屬於什麼性質的,市重點、區重點還是普通高中,你的學校在全市或全區的排名位置在**,然後再考慮你在學校的位置,兩者結合起來考慮,你大致可以推斷出你在全體考生的位置是否在70%左右,還是優秀的20%,還是出類拔萃的10%,然後,你就可以安排你的複習策略,主攻哪一部分的內容。

其實,在複習時,如果你能很好地管好那80%的內容,然後再挑戰一下20%的那部分。對於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說,在高考最後複習階段,一定要捨得拋棄難題。之前模擬考試的有些卷子整體難度大,有利於提高水平;但對於高難度的題,一般則採取擱置的態度。

以基礎和中等難度的題為主,保證做題的準確、速度,在這個基礎上適當再做些難題以應考試之萬一。

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高考目標

高考是一種區分型的考試,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學都考得多麼好,因此要結合自己一貫的情況為自己訂出乙個明確的目標:一曰總分要達到多少;二曰具體到各科又要達到多少分。一定要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務遠,然後結合高考「3:

5:2」的難度分布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對於基礎好的同學,不用過多地糾纏於簡單題,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上;對基礎不是很好的同學,應在充分練習了簡單題和中等難度題的基礎上來試攻難題;對基礎不好的同學,也許連中等題都感到一定困難,那就應該從解決簡單題入手,逐步過渡到中等題,大膽地放棄難題。

所謂「放棄」,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難題,考試時也不過多糾纏於難題,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馬上「撤退」。之所以建議基礎不好的同學這麼做,是基於以下幾點:

首先,高考中的難題只佔約30分,基礎題有120分之多,好好地把握這120分,爭取提高做題的成功率,若各科都考到110分以上,高考成功就有了相當的把握。

其次,高考不但考解題能力,而且考解題速度,題量相當大,以至大多數同學來不及做完考卷,這時如果你過多地糾纏於難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該做出的題沒了時間,就太不合算了。很多同學總是這也丟不了,那也放不下,結果必然是雙重地浪費時間複習時間和考試時間,所以請同學們認真考慮,相信你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現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結果教師費勁,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後,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乾二淨。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計畫地引導學生反覆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範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造和發展。

第三,適當留出檢查時間,提高正確率。不管何種程度的同學都容易忽視這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高考的時間非常緊張,極少有人能留出足夠的時間作全面檢查,因此,在提高做題速度的同時必須在平時就注意提高做題的正確率,盡可能在考試時做第一遍難度小的題時就做圓滿,不寄希望於再檢驗,然後,盡可能地留出十分鐘左右時間檢查有希望的得分題,因為這最後十分鐘也許你做不出的難題已經希望不大了,所以有必要引起特別注意。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

前者始於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後者則於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

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於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裡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後,教師與其他**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高考決不是僅憑一些「規律」便可取勝的,還需要大家用艱苦的勞動去圓自己理想的夢。

高三生如何進入複習狀態進行有效複習

高三學生除了上學期還要完成部分新課外,一整學年的主要任務就是總複習。總複習的原則是總結歸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鞏固基礎知識,並盡可能地提高各科的成績 最終目的是把知識整體化 系統化,並逐步提公升綜合運用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最理想的成績。從高二公升上高三後,很多準高考生都覺得心裡沒底,認...

高三生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高效複習計畫

計畫是實現目標的藍圖,好的計畫等於成功的一半。對於那些面臨畢業公升學的中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使自己的學習成績有乙個質的飛躍,複習計畫的制定起著關鍵的作用。恰當的複習計畫,有助於統籌兼顧地安排好各科的複習。目標明確的複習,會大大提高複習的效率。可能有的同學會問,老師平時已為我們安排好了複習的計畫,跟著...

高三生如何提公升學習效率

一周前,很多學生都問到乙個話題,如何提公升學習效率?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每個人實際情況不一樣,所以學習方案也不同。現實中,多數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甚至一些學生很被動。那麼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面對大量的習題,面對頻繁的考試,面對身邊的人在加班加點的學習,很多學生變得慌亂起來了。機械的學習,機械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