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難點解析

2022-12-25 03:54:04 字數 1576 閱讀 9064

文言文一直以來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文言文對於高中生來說不僅字詞難懂,而且常常有特殊句式阻礙同學們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何為通假

"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用字現象,在這個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指的是兩個字在意義和用法上可以相溝通,即可以把其中的乙個字當另乙個字來用,"通假"二字結合後的含義,就是通過借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來的字當本字用。說得科學一點,"通假"是古人寫作時,沒有按照漢字記詞的規則來用字,臨時用與該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乙個字,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意義。如:

(1)《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2)《墨子·公輸》:"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3)《史記·陳涉世家》:"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賀若弼才請軍之次,有乙個人不恐([恐]通[肯])。是甚人,是即大([即大]通[絕代])名將是韓熊男,幼失其父,自訓名號曰衾([衾]通[擒])虎,心生不分,越班走出:"臣啟陛下,蹄觥小水,爭福([福]通[伏])大海滄波;假饒螻蟻成堆,儺([儺]通[難])能與天為患。

臣願請車,克日活擒陳王進上,敢不奏。"皇帝聞語,亦([亦]通[一])見擒虎年登一十三歲,奶腥未落,有日大胸今([今]通[襟]),阿奴何愁社稷!擬拜韓擒虎為將,恐為阻著賀若弼。

(見中華書局2023年版周紹良主編《敦煌文學作品選》,第279頁)

2、"通假"與"六書"中假借的異同

"六書"中有"假借",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解釋為"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即造字的時候,沒有為語言中的某個詞另造乙個新的形體來記錄它,而是在已經造好的字中,找乙個音同或音近的現成漢字來記錄。假借字所記錄的多是一些意義比較抽象的詞,或是無實在意義的虛詞,因為這些詞不好造字。比如"我"字,"我"本是上古時期人們使用的一種有齒的**,故其現代字形的右邊還像乙個"戈"字。

語言裡有乙個第一人稱代詞與它讀音相同,不好造字,就沒有去再造新字,而是用表示**的"我"來記錄,於是"我"便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這就是造字的"假借"。

有人主張把用字的"通假"與造字的"假借"區分開來,將其視為兩種不同的文字現象。如朱振家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就持這種觀點,該著作在"六書"部分和"上古音的運用"部分,都闡述了"通假"與"假借"的不同,他說:"假借與通假,既有相同點,又有重要區別,主要有兩點:

(1)六書中的假借,是借用同音字來寫意義抽象、難以用形象法造字的詞,所謂'本無其字';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臨時借用同音字來替代,特點是'本有其字'。(2)用字通假一般是暫時的借用,而六書假借往往是長期的,甚至久借不還,所謂鵲巢鳩占。"

有人則主張把兩者合在一起,通稱為"假借",再在"假借"之內區分兩種型別,郭錫良先生等編著的《古代漢語》就是這樣做的,這部教材在"古書的讀音問題"部分詳細地討論了這一問題,其文云:"古書中的假借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六書"上的假借。

……另一種假借情況是:本有其字,寫書的人寫了另乙個同音或音近的字。"

練習: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經·繫辭下》)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左傳·隱公元年》)

門有吏,主者門裡,筦閉,必須太守之節。(《墨子·號令》)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孟子·萬章上》)

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莊子·天地》)

人不能自止於足,而亡其富之涯乎!(《韓非子·說林下》)

文言文小學語文常考文言文

1 1 舊,舊的 或答 原來的 或答 過去的 2 邊 或答 際 或答 邊際 2 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裡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意思對即可 3 圍繞 好學 愛書 回答即可。從任何 乙個角度談即可 示例 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逐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的學生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示例 ...

文言文自傳

老師垂鑑,今余以拙略數言自我介紹,望師聽聞。吾姓x名xx,琅琊郡人。自古至今,吾鄉琅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餘之不才,欲以拙詩一首描 家鄉風物 琅琊八景 沂水拖藍藍幾許 泥沱雙月映古今 蒼山疊翠翠如何 平野曉霽換新顏 野館湯泉話炎涼 孝河凝冰說到今 神峰積雪雪映天 普照夕陽幾度紅 光陰似箭,如如而過...

文言文自傳

自傳寫法及範例 含文言文自傳及現代文自傳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讚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 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