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導學案 教師

2022-12-24 10:15:02 字數 4260 閱讀 3853

高一語文(必修三)yw-2013-03-011

編制人:王完鳳審核人:熊幼平編寫時間:20130316

班級組別組名姓名

【學習目標】

1、掌握並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並在以後的議**寫作中學會運用。

3、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學習重點】1.掌握基本文言現象,能夠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預習合作**鞏固檢測

【知識鏈結】

1、關於「說」:「說」,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

《文章辨體序說》指出:「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見,「說」屬於議**的範疇。

可以先敘後議,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說」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章。

「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以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

2、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讚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

韓愈用他傑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後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於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豔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3、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 ,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後人又稱他為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後諡「文」,也稱「韓文公」。

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後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後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韓愈是唐代的倡導者。,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傑出的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後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4、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於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願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世以下,不益不事師進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並著《師說》千古佳文。抨擊時弊,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夯實基礎

1、認真閱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句讀(dòu) 或不焉(fǒu ) 官盛則近諛(yú ) 郯子( tán )

師襄(xiāng ) 萇弘(cháng ) 老聃(dān ) 李氏子蟠(páng )

六藝經傳(zhuàn )  作《師說》以貽之( yí )

2、重點實虛詞強調:

1)師(課文**現26次)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

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有專門技藝的人十年春,齊師伐我(軍隊)

2)道吾師道也(名詞,道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規律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 )

3)之 (課文**現25次)

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後,湊足音節,無意義 )

4)其 (課文**現17次)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 )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代詞,他,他們)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代詞,表遠指,那 )

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前: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 )

3、指出下列句式並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判斷句,「……者……也」為判斷標誌 )

譯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之」為提賓標誌)

譯3).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狀語後置,「於」為標誌)

譯4).不拘於時,學於餘(前句:被動句式;  後句:狀語後置 )

譯4、完成《陽光課堂》相應練習。

二、理解領悟

1、誦讀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人為什麼要從師?

a學者必有師;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c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作者認為從師的標準是什麼?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誦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試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

①.縱比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恥學於師。

作者的議論:聖益聖,愚益愚,其皆出於此乎?

②.自比 :愛其子:擇師而教於其身:恥學於師。

作者的議論: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③.橫比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觀點: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第三自然段的分論點是什麼?本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麼?

聖人無常師 ; 舉例論證。

4、文章第四段交**作緣由,但仍隱含著作者的觀點,哪些句子可以表現作者觀點?

「不拘於時」、「學於餘」、「能行古道」。

5、綜觀全文,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用得最多的論證方法是:對比論證、事實論證。

三、合作**

6、作者說:「**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韓愈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道」與「授業」。因此,師與生的關係,就以「道」與「業」來衡量的。誰先有「道」,誰就是教師;誰有專「業」學問,誰就是教師。

教師不應受什麼年齡、地位、資格等限制。他說:「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句話反映了道德知識積累和教學的客觀規律:聞「道」在先,以「先覺覺後覺」;攻有專「業」,以「知」教「不知」。這句話衝破了漢代重師法家法的舊框框,解除了「**必不如師」「師必賢於**」的舊教條,提出了為師的新標準: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是一種卓越的見解。

這句話還包含有「不恥相師」,即「相互為師」的觀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學習,向學有專長的人學習,向比自己有長處的人(包括自己的學生在內)學習。含有「能者為師」和「教學相長」的意思,比《學記》所提出的「教學相長」又進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確地提出了「**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子**」的新思想。

7、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提倡質樸的文風,注意反映真實的社會人生。《師說》怎樣體現了「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即文章對我們學習寫作有何啟示?)

明確:唐「古文運動」倡導「文以載道」「文道結合」,即:

①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師說》將「學者有師」、「尊師」、「重道」的思想通過第一段的正面闡述、第二段正反對比論證、第三段的例證得以系統而嚴密的闡發,是文(形式)道(內容)統一的典範。

②作家人面對現實,表見解、抒真情。《師說》針對當時恥於從師的社會惡習,進行了大膽的挑戰,提出了進步的師道見解。

因此,《師說》是唐「古文」的代表作,是我們學習寫作的榜樣。

8、拓展思考:文章雖然說是寫給學生李蟠的,可是讀完全文我們還只是這樣看嗎?我們今天讀來還有現實意義嗎?

①還是寫給當時那些不願學習的士大夫階層看的。提醒他們改掉這種壞習慣,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②再讀文章最後一段文字,我想我們就不難理解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種社會風氣造成的憂心如焚是遠遠超過李蟠個人勤學好問帶給自己的喜悅的。

④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恆久價值,使這篇文章歷久彌新,成為經典。

【學習小結】

韓愈在文中提出了三點教育思想:一是對教師的職責作了明確的規定,即傳道受業解惑;二是表明了擇師的態度和標準,三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係。他的這些思想對後世起著積極推動作用,我們要學習韓愈思想,養成謙虛好學的風氣。

《師說》導學案

東平明湖中學高一語文學案 班級姓名得分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讀準句子停頓,熟練朗讀課文,了解作者 2.把握古代論說文的特點,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認識教師的作用 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4.掌握實詞 師 道 惑 知 和虛詞 者 乎 於 之 等的用法和意義 學習重點 1...

《師說》複習導學案

高三語文組翟文姍2014 8 28 複習目標 1.掌握基本文言現象。2.背誦全文。一 課前積累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治學名聯 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進學解 4.蚍蜉撼大樹,...

數學導學案教師

課題年級學習目標 練習六五年級 主備人課型 新授使用人課時 審核時間 1 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2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學習重難點知識鏈結 重點 學會解方程難點 正確列方程 導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批註 學生總結 概括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