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發 市場 風險角度看大型國際藥企的估值邏輯

2022-12-23 22:03:02 字數 4962 閱讀 3940

《紅週刊》特約作者張小豐

近期,醫保談判、集中採購等政策連續衝擊醫藥板塊**,前期漲幅較為強勢的**出現較大回撤,龍頭公司恆瑞的股價由最高點至12月5日跌幅逾10%。實際上,在醫保談判等重大事件中,不乏默沙東、羅氏等海外醫藥巨頭身影,這些公司也構成了國際醫藥界的第一陣營。

在各主要國家都要求降低藥價的背景下,頭部藥企的估值邏輯是怎樣的呢?如果800億美元市值是大型藥企的門檻,那麼國內沒有符合這一標準的本土公司。同時,從大型藥企的研發策略、市場控制力等角度來看,用市銷率來看一家藥企估值相對合理。

「市值800億」門檻

頭部藥企格局日漸穩定

在美股,我們把規模龐大的藥企稱為製藥巨頭(big pharma),這些藥企主要的特點是擁有龐大的營收規模,比較典型的製藥巨頭年收入金額會超過200億美元。龐大的收入基數也限制了增長的步伐,這些藥企的收入增速一般在年化0%-8%左右,市場給予的估值也相對更低。直觀來看,一般市值超過800億美元的都可以稱得上「製藥巨頭」。

實際上,製藥巨頭在研發管線的布局上既有交集,也有專攻方向。如阿斯利康與羅氏都將抗腫瘤作為其主要產品管線,而前者的呼吸科產品也是其傳統優勢領域。默沙東現階段的重點完全集中在pd-1(廣譜抗癌藥)上。

而同樣有pd-1產品的百時美施貴寶在2023年11月以41億美元**了其糖尿病藥物業務,作為其「**」計畫的一部分。

整體來看,專注的藥企有更高概率獲得成功,多數製藥巨頭都會進入4~5個細分領域,在做出取捨後,最終趨於專業化。如吉利德一貫聚焦於其優勢的抗病毒領域,相繼推出了**B肝、C肝及愛滋病的產品。在糖尿病領域,諾和諾德與禮來可以說是「唯二」兩家的參與者,而諾和諾德幾乎完全聚焦於這一領域。

擁有能夠把藥賣向全世界的銷售網路是最重要的「護城河」之一,此外則是龐大收入帶來的規模效應。一般製藥巨頭的銷售毛利率可以超過85%,其中收入的15%~20%作為研發投入,收入的20%~30%是銷售及管理費用,實際的經營利潤率可以達到甚至超過40%。如果假設某製藥巨頭當年收入為400億美元,扣除相關費用後仍有160億美元的現金收入,是十足的現金「奶牛」。

這也是這些藥企連續併購的基礎,而併購是提公升產品管線潛力最直接、快速的途徑,諾華的ceo就曾表示諾華每年進行收購的預算為50~100億美元,默沙東的ceo曾表示,默沙東有能力「吃下」任何乙個千億級藥企。

在增速最快的抗腫瘤藥pd-1領域

默沙東「吃肉」、羅氏「喝湯」

作為最重要的廣譜抗癌藥,默沙東的pd-1產品keytruda(可瑞達,俗稱「k藥」)在銷售額上已經擊敗了對手百時美施貴寶(bms)的opdivo(歐狄沃,俗稱「o藥」)。k藥目前仍有大量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方案,且海外市場的滲透率也未到極限,默沙東在今年舉辦的投資者大會上還表示,k藥還處於中早期開發階段。可見k藥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未來每年的全球銷售額很可能超過200億美元,成為史上銷售額最大的品種。

k藥對默沙東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默沙東公布的2023年三季報,k藥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為79.73億美元,同比增長59%,佔其總收入比重達64.

31%。

k藥下乙個階段的研發目標是作為新輔助**或輔助****早期癌症患者,即在切除患者腫瘤之前或在切除腫瘤之後就進行,防止癌症**和利用組合**來擴大pd-1的適應症。目前默克有超過100項新輔助**或輔助**的臨床試驗,這意味著k藥有更廣泛應用的潛力。k藥也逐漸與o藥拉開差距。

從今年上半年全球藥物銷售額榜單來看,k藥以49.03美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三,僅次於艾伯維的修美樂和新基的來那度胺,而o藥以36.24億美元的銷售額排名第7。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k藥勝勢已定。2023年3月,o藥在適應症上率先獲批二線**肺癌,銷售額迅速釋放,而此後k藥獲批進入一線**肺癌,o藥進入一線失敗,由於一線使用pd-1產品的患者產生耐藥後,在後續二線**中不再適用此類產品,這是目前o藥增長乏力與k藥形成反差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k藥、o藥雖屬同樣靶點的產品,在工藝、篩選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也會導致二者的活性存在差異。

從歷年來的臨床資料看,業內觀點普遍認為k藥的療效要優於o藥。

對於其他藥企而言,通過與其他藥物聯用,pd-1產品已經開始「攻克」原本非常棘手的癌症。如羅氏在2023年7月,公告了其pdl1產品t藥聯合貝伐單抗**晚期初治肝細胞肝癌獲得fda突破性**的稱號。肝癌是一類**難度較大的癌症,在過去10年間臨床手段都沒有太大的進展,而這項試驗公布的中期資料就已經過了18個月,尚未達到生存中位數,這意味著肝癌製藥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

默沙東則採用k藥聯合侖伐替尼的組合,試驗結果同樣非常亮眼,國內企業恆瑞也選擇了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等類似組合,信達則複製羅氏路線用。

除了肝癌,在腎癌等其他領域,pd-1聯合**也成功進入一線,而此前曾有觀點認為pd-1在這些適應症的療效不佳。此外,羅氏的t藥聯合化療的試驗表明,這項組合在三陰性乳腺癌的**上有不錯的效果,因此t藥率先進入這一市場。阿斯利康的pd-l1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則巧妙地選擇了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維持**。

可以說羅氏與阿斯利康都在臨床試驗的設計上「另闢蹊徑」,錯開了與k藥的直接競爭。

中國成「全新」增量市場

羅氏、阿斯利康等大力布局

從國際市場看,羅氏目前的癌症單抗藥物「三板斧」,曲妥珠單抗(赫賽汀,herceptin)、西妥昔單抗(美羅華,rituxan),貝伐珠單抗(安維汀,**astin)都將面臨專利到期的問題。這些產品均由羅氏子公司產出,據公司財報,今年上半年,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的全球銷售額分別達37.54億美元、34.

26億美元、33.49億美元,在銷售額排名中分別列第5名、第8名、第9名。市場普遍預計這些產品的增長將陷入停滯,甚至衰退,這也是羅氏股價一度橫盤許久的原因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羅氏的研發能力,其近期推出了包括**多發性硬化症、血友病等重磅新藥。

羅氏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增長超出了市場的預計,這也是近期公司股價連創新高的原因之一。具體來看,據公司財報,羅氏2023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業績為15.87億瑞士法郎,約合114億人民幣,其中貝伐珠單抗同比增長61%,利妥昔單抗同比增長21%,曲妥珠單抗同比增長144%,中國市場的增長部分抵消了其他市場的衰退。

實際上,國內藥物市場的**體系都與國際有顯著「差異」。赫賽汀早在2023年9月經fda批准用於乳腺癌、胃癌,2023年9月在國內上市,但由於定價昂貴,遲遲沒有納入醫保。最終,赫賽汀在2023年7月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每支藥品支付標準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

在赫賽汀**下降至患者可承受範圍內,需求激增,2023年赫賽汀還出現了全國範圍內缺貨的情況。

製藥巨頭在面對國內集中採購、醫保談判等政策時也不落下風。在本次醫保談判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在談判中報出了全球最低**。實際上,阿斯利康是此次醫保談判的贏家之一,如其與默沙東共同開發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成功進入醫保,國內藥企恆瑞、百濟等亦有同類產品臨近上市。

作為靶向**領域的領導者,阿斯利康的最重要產品,第三代肺癌靶向藥奧西替尼也在2023年10月通過降價進入醫保目錄。事實上阿斯利康是在國內表現最出色的外企,據公司財報,阿斯利康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區收入達36.91億美元(約合259.

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而同期國內醫藥龍頭恆瑞收入僅為169.45億元人民幣。

表現突出的還有瑞士藥企諾華,其在此次談判中入圍7個品種成最大贏家,其ceo也曾明確表示諾華將全力進入中國市場。諾華的特點在於沒有超級暢銷品種,產品線較為分散,因此受專利懸崖的衝擊較為溫和。諾華是全球銷售額最大的藥企之一,但全球最暢銷的20個藥物沒有乙個來自諾華,據公司財報,諾華僅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銷售額達到121.

72億美元,其中諾華總裁在**會議中指出中國市場出現了超過20%的兩位數增長。

在國內迅猛增長的還有默沙東,據公司三季報,默沙東中國區第三季度銷售收入達8.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主要受k藥及hpv疫苗銷售增長推動。在本次醫保談判中,默沙東的k藥及bms的o藥均未進入醫保,推測二者主動放棄的可能性較大。

由於目前國內pd-1領域的競爭尚不激烈,且銷售額仍在快速增長,默沙東與bms維持當前**意願的動力較強,而未來恆瑞、信達等國內藥企的pd-1同樣獲批肺癌等適應症後,才可能會對二者產生比較大的降價壓力。

在競爭趨於激烈時,製藥巨頭在殺價上也不「手軟」。在第二輪帶量採購中,賽諾菲在氯吡格雷的競標中報出了2.55元/片的低價,賽諾菲也因此預計2023年波立維和安博諾系列在中國的銷售額將下降約50%。

用市銷率估值相對簡單、直觀

藥企業績風險主要來自於政策

對於大型藥企而言,市淨率幾乎沒有參考價值,其主要價值並非是廠房和裝置,而是來自於在銷和在研的產品管線。而根據美國gaap會計準則,藥企的研發投入是不允許資本化的,須全部費用化並直接扣除在當期利潤上,因此藥企管線的價值並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以及每股淨資產上。

市盈率仍有一定參考價值,不過在橫向對比藥企的市盈率時,由於不同藥企的研發投入比重不同,該指標難以反映公司真實估值。除非假定所有藥企的基準研發投入比例,如在15%,並在這個基礎上修正公司每股盈利,並計算修正後的市盈率,才能較為公平的對比不同公司的市盈率。

我更傾向於通過市銷率(市值/銷售額)進行估值,由於這些藥企的經營利潤率相差不大,可以較為直觀的對比藥企現有業務規模,同時排除了研發投入的影響。一般可以把4倍市銷率作為基準,來對應一些增速在1%~3%的藥企,增速較高的藥企可以對應更高的市銷率。當然這種估值方法僅限於大型藥企。

具體來看,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產品組合尚未接近專利末期,能夠維持未來5年穩健增長,同時估值較低、分紅穩定的藥企。如gsk、強生等藥企,還包含其他消費品業務,對應的市銷率要更低。羅氏等即將面臨大規模專利懸崖的藥企,以及賽諾菲等在經營管理上存在問題的藥企,對應的市銷率也要更低。

前述阿斯利康、默沙東、諾華等藥企可對應的市銷率要更高。

而大型藥企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政治風險。美國川普**也曾提出降低美國藥價的提案,具體來看是綜合歐洲、加拿大等地區的藥價得出參考**,而美國定價不得超過這一**。如果這個提案得到通過,會直接導致市場混亂,原因在於藥品在不同地區市場的銷售權益很有可能是分離的,這意味著在美國、歐洲銷售同一藥品的並不是一家公司,因此也會採用截然不同的定價策略和體系。

幾乎所有針對藥企的法案都是負面的,而令人慰藉的是,由於美股制度約束,一項法案得到通過的難度是很高的,但一旦得到通過會對藥企估值產生較大衝擊。事實上,對於規模較小藥企的估值衝擊會更大,因為它們的估值邏輯在於未來可能被收購價值,由於產品預期收益的下降,會直接導致收購價值的大幅縮水。另乙個角度是小型藥企通過需要稀釋權益來增加運營資金,估值的下降會增加小型藥企融資的難度,風投量也會預減,總之情況會變得很複雜。■

從時代創業角度看

看了 中國合夥人 之後,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幾個年輕人的創業夢,對於正處在崗位上的我們,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 從 十年代到現在,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創業一直都是改革前沿的主題。那麼,十年代的創業和我們這個年代的創業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想用兩個詞的排序去解釋 十年代的創業和我們這個年代的創業的區別,哪兩個詞...

從道德風險角度看美國次貸危機

作者 王成書 商場現代化 2009年第11期 摘要 2007年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目前,國際國內對危機原因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巨集觀經濟政策失誤 全球性流動性過剩 發起 分銷 模式潛在風險說和監管缺失等層面。本文從美國次貸危機的微觀傳導機制入手,以金融創新機制中的道德風險為視角,分析次貸危...

從語用學角度看廣告話語

作者 孔沛琳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第30期 摘要 廣告語是一種功能語言。廣告用語中更注重語用功能和語境分析。從語用學關聯理論和言語行為理論角度,有效地解釋了廣告用語的勸說功能。關鍵詞 語用學 廣告語 中圖分類號 g713.8 文獻標誌碼 a 文章編號 1674 9324 2014 30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