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培訓講座 備好課上好課

2022-12-22 22:21:07 字數 6284 閱讀 762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在座的老師中絕大多數是新面孔,我知道你們都是大學校門的精英,學霸,歡迎你們加入我們南山區小學語文教研組。你們是我們南山區語文教學的新鮮血液和未來棟樑,我作為乙個參加工作20年的大姐,來給你們作報告,說實話實在是班門弄斧,因為你們的知識、能力等各方面都遠遠在我之上,今天我只想把我這些年工作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西南大學教授趙伶俐博士有一段話,她是這樣說的:「準確、有效、美感(即準確性、技術性、藝術性)是備課上課的三維巨集觀總要求,是教師職業永恆不變的專業追求。」「『準確』是指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是指教學的技術性,『美感』是指教學的藝術性。

」細細想來,我覺得這段話其實就十分明確地闡釋了上好一節語文課的路徑。

一,準確。在課堂教學**現陳舊過時的知識,或由於知識結構中的盲點以及備課中的疏忽帶來失誤。決不能「誤人子弟」,這是我們的底線。

上好一節課「準確」是靈魂,不可逾越,所有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考核點。

如何才能做到準確呢?

語文屬於人文學科,比起自然科學知識更新得更快。所以我們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比如語言的更新。

有學者認為,當前漢語中每年產生的新詞有一千個左右。如最近出現的「失聯」,這是乙個很年輕的新詞語,產生於2023年3月8日的馬航事件。以前只有「失蹤」,為什麼還要「失聯」?

因為客觀上有這個需要。而且它是產生於現代通訊手段,是新的形勢催生出來的。失蹤與失聯是有區別的。

失聯最初是指飛行器失去聯絡,但現在出現了**失聯,這個新詞語就推廣了。能夠推廣使用的語詞就會進入全民語彙。

其次,知識面要廣。

有些知識,由於教師備課不認真,很容易出現紕漏。查缺補漏要做到徹底,做到不反覆就更好啦。六年級的一篇課文《詩經·采薇(節選)》,我朗讀這篇課文:

「今我來思,雨(yǔ)雪霏霏。」一位同學說:老師,要讀雨(yù)雪霏霏。

還好,我沒有固執己見,查了字典以後,接著就當眾糾正了。作為乙個負責任的教師,他不應該滿足於就事論事,而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為什麼小學課本對「雨」的特殊讀音不加注釋,這應當認為是教材的疏漏。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

都收了「雨」的這一用法(下[雨雪],讀yù)。在《詩經》這樣的古籍中,「雨」的動詞用法一定要依慣例讀第4聲。我們不是把這個字的讀音當作孤立的現象,還要考慮語文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

初中有篇課文《智子疑鄰》,裡面有一句「天雨(yù)牆壞」。到了高中以後,要學習《蘇武傳》,文中有「天雨(yù)雪」的句子。中學課本都有相應的注釋,表示「雨」是動詞,讀第四聲。

知識不但有乙個系統,它背後還有相應的規律。這裡面其實有乙個知識,就是古漢語的詞性活用,古代漢語中部分名詞的詞性活用(名詞動用、使動用法)改變讀音時有乙個規律,就是較多地向第4聲靠攏,如:衣(穿衣)、冠(戴帽子)、王(稱王)、語(告訴)、中(射中,符合,中傷,如「木直中繩」)、食(使吃,讀sì)、飲(使飲,請人喝酒)等。

我們要建立知識組塊,能夠在知識之間建立有效地聯絡。教育家鮑鵬山說:當知識不成體系時,它是無用的,只是碎片。

我們教給學生的應當主要是規律性的知識。前幾年在教學《魯濱孫漂流記》的時候,因為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基本就以學生的交流來貫穿全文了。在分享的時候,我們班級的一位同學,用一幅圖畫來標識自己對於那段文字的理解。

魯濱孫流落於荒島,他在沙灘上立了乙個十字架,而這後邊就是一座山,魯濱孫就在其中居住。她覺得這樣構圖下來,更像是魯濱孫為自己的搭了一座墳。這樣的理解很別緻。

當然,如何才能夠實現知識組塊?最重要的是,老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是「述而不作」,但決不能照本宣科,過分依賴教參。

老師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對一切沒有絕對把握的問題,必須及時查閱資料,除了工具書,還要經常上網查詢。網際網路給我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學習工具,但網上資訊魚目混珠,需要辨析、甄別。

也許有人會說,語文學科屬於人文學科,不是每乙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不是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有對錯之分。有一句名言:「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那麼,我們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呢?我的意思是,即使是不同的觀點,也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是說,你的觀點可以是錯誤的,但是你的思維必須是正確的,而不應該是混亂的。

就像辯論賽的立場,正方反方,是隨機確定的,而不是基於各自的真實立場。不管你持哪種觀點,都應該有條理的展開論述。辯手發言時,經常的措辭是:

第一,第二,第三……。這就是他的思路。我們肯定在人文領域,有些問題的答案

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根基是:一,必須符合正確的價值觀;二,必須從文字出發,而不是故弄玄虛;三,必須符合邏輯,有正確的思路。

二,有效。如果說正確是乙個知識性問題(也包括思想),清楚就是乙個技術性問題,或者說是操作性的問題。它要求我們,不僅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步驟,而且對每乙個環節的講解,每乙個知識點的闡述,學生每乙個發言的點評,都應是有條理的,有清晰的思路和嚴密的邏輯性。

如何才能夠做到有效呢?

講課有條理首先就是要對所講的問題善於化整為零,分條陳述,有邏輯的層次性。簡單到不能分解的知識總是極少的。比如《詩經》收錄了多少首詩,當然也是知識,但這種知識對學生沒有很大的意義。

現在資訊發達,這些死記硬背的知

缺乏經驗的教師往往急於丟擲標準答案,不注意教學過程,不注意引導。前一段時間,聽了一節《為人民服務》,老師重點出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重點落實課文運用什麼方法來寫這個觀點的。首先是引用名言,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基於此,再拓展其他關於生死的名言。李清照「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等;其次講了作比較,突出強調,抓住兩個「死」來感受,不同語境中的情感色彩。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首先老師讓學生為第乙個死換詞語(犧牲、獻身、就義),為第二個死換詞語(送命,下地獄),學生就十分清晰地了解了兩個詞語不同的感**彩,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兩個詞語不同的感**彩。

最後講了舉例子的方法,讓觀點可以更有說服力。而且,老師總結:一般情況下,舉例子的時候,要寫名人的事例,這樣可以更有可信度。

作為議**這個自然段的教學基本上可以落實了,學生也基本上可以明確了為了寫清楚自己的觀點,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來寫,讓自己的觀點更能立得住。只是在最後的小結上,老師缺乏引導,把規律性的內容都一次性地拋給學生,學生只需如鴨子,張嘴等著即可。在這個教學的小片段裡,可以用引導的方式把設計昇華一下。

老師可以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為人民服務的事蹟?雷鋒出門一趟,好事做了一火車。孔繁森、焦裕祿、王進喜等等。

回過頭來,再讓學生發現這些人物有什麼共同之處?他們都是名人。為什麼在提到為人民服務的時候,我們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

他們有名,他們的故事是公認的,更讓人信服。這樣的引導,才是有價值的。答案,需要自我發現,經歷這樣的過

程,學生對所學得的內容才會感同身受。

然後,老師就丟擲來兩個觀點。「珍惜時間、勤奮讀書」讓學生選擇其中乙個,模仿第二自然段進行寫。我觀察學生就把書擺在旁邊,看一句,想一句,寫一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非得照著葫蘆畫瓢的畫面,如果是我們在這兒寫作的時候,是否會給你這個大葫蘆呢?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問題出在**?

我想就是在仿之前,老師對於到底要仿什麼,認識不夠深刻。除了運用方法之外,這三個方法的句子之間還有邏輯關係,我們一起來看。他們之間層層遞進,範圍逐漸縮小。

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就會避免講完了跟沒講乙個效果的尷尬。

講課條理性欠缺,表現在提問上,就是我們不少老師提問,不是中性的提問,而是傾向性過於鮮明,學生不假思考就可以回答。有的老師喜歡在簡單的提問之後,學生集體回答,貌似聲音響亮,氣氛熱烈。不管這個答案對不對,都不能引導學生思考,而只是一種形式主義。

有一次聽課一年級上冊《秋天來了》,老師匯入的時候出示:樹葉的**,老師問:你見過什麼樣的樹葉?

出示一地的樹葉,老師問:哪個季節到了?老師們,這樣的提問方式,在咱們平時的教學中可能都有存在。

現在大家想想,這個問題怎麼回答?答案只有乙個那就是「秋天」,這種暗示性極強的提問,其實把問題簡單化了,讓問題成為一種形式而已。學生就只是成為課堂的配角,配合老師把教學流程走一遍。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需要把問題設定得再開放一些,調動學生的思維動力。出示,一堆樹葉,這是什麼?樹葉,不夠準確,一地樹葉,一堆樹葉,許許多多的樹葉,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

(調動學生所有關於秋天的記憶,色彩美麗,秋天涼爽等等。)這樣的問題就更側重學生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更側重秋天帶給每個人的不同感受。

要善於引導學生,既要正確對待學生回答中的錯誤,更要重視學生發言中的合理因素,特別是包含創新思維的火花。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六年級下冊已經開始了第四單元外國名著,我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依託,幫助學生開啟思路,尋找安徒生為何在擦然火柴的時候,在情節上要按照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的順序進行安排。學生的發言異常活躍,大家認為這是從低到高,從外到內,從物質到精神,最後對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恍然明白,原來這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這種情節上的安排其實科學

的,有層次遞進的。

應當把引導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評價標準。山東特級教師程翔談到語文課堂教學時說,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對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評價存在一定的偏頗。有的人不是把教師的引導能力作為評價標準,而是把教師是否具有淵博學識、能否對課文做出深刻理解作為評價標準;用語文學科知識的密度來衡量教師,而不是用教育教學原理來衡量教師。

我在這裡說的清楚,就是程翔老師說的引導能力。乙個好的老師,應當既是乙個學識淵博、功底雄厚的學者型教師,又是乙個善於組織課堂教學,善於引導學生,善於在實踐中運用教育教學原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優秀教師。

三,美感。一堂課講得生動,有美感,才能使學生聽得有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生動,不是每堂課每個教學環節都必備的,但它就像一盤菜餚中的調味品,能使學生聽得興奮,有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甚至能留下長久的印象。

第一要有激情。乙個語文教師,上課時一點激情也沒有,是不可想象的。語文教材**現的教師形象,都是富有激情的。

如《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很有激情。《最後一課》中的韓麥爾先生,上課時感情激動。魏巍的老師「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

梁啟超先生講課,更是激情洋溢:「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激情的**是對工作的熱愛,對專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只有你自己被教學的內容感動了,你才能感染別人。我所追求的語文課就是用自己的激情與幽默可以帶動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

老師對於課堂的投入,才能夠感染學生投入低學習。

第二,教師的語言要有適當的文采,不是枯燥的照搬教參中的語言,甚至完全照本宣科。教師的語言生動,需要長時間的修煉。為此老師平時要愛好寫作,經常錘煉自己的語言。

這裡的文采需要適當,教師永遠是配角,是引路人,不是主角,所以課堂上嚴禁各種花式秀文采,秀水平。

第三,需要教育機智,需要教學的即興成分。語文教學比其他學科有更多的隨機性,很多問題不是事先可以準備的。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地靈活地向學生

傳授有用的知識。在教學凡卡的時候,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老爺們」那個學生由於口誤把「老爺們」讀成了兒化音「老爺兒們」,於是班裡哄堂大笑。等著學生們笑夠了。

我就問他們,為何笑?學生們就開始層層剝繭抽絲,發現中國漢字兒化音的的強大力量。聯絡之前學過的《北京的春節》學生可以發現梨兒、杏兒、棗兒,名詞後邊加兒化音作名詞的字尾,表示微小,可以拓展:

盆兒、棍兒、窟窿兒、小車兒、石子兒、碟兒、盤兒,碗兒、匣兒、塊兒、點兒、粒兒……現象。不改變詞本身的意義,而今天的兒化音就是區別不同事物,加兒化音和不加兒化音,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老爺是一種尊稱,老爺兒們則泛指已婚的成年男性。

而這語感上的區別,我通常採用讓學生造句的方式進行呈現,語言環境中的語感訓練才是渾然天成的。老爺們造句說:各位老爺們好。

(造句結束,讓學生用合適的口氣來說這個句子。讀出那種唯唯諾諾的勁兒來,讀出那種尊敬來,這個詞語是有身份的)老爺兒們造句:在學校的傳達室裡,有幾個老爺兒們。

學生聽了哄堂大笑,這個詞大家一下子就都懂了。這個詞語很隨性,很隨意。學生在造句的過程中會發現,老爺們更多的襯出尊敬謙卑,而老爺兒們就沒有了,更多的是隨意性。

拓展類似的詞語,如白面——白面兒;老娘——老娘兒們;老家——老家兒。

要使講課生動,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即興性成分,而不是一味依賴教案。一般地說,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很大的靈活性,這些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中的即興性成分占有較大的比重。反之,初出茅廬的教師講課往往離不開事先準備的教案,他們的課堂教學語言缺少種種必要的即興性成分,這樣的課堂教學便常常是刻板的、不成功的。

」課堂教學中的即興成分,是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所必不可少的,也是營造教學氛圍,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重要因素。

正確,有效,美感,這三個標準,看起來簡單,但不是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還有,這三者的順序不能紊亂。首先是正確(正確決不等於照搬教參!

),在正確的基礎上追求有效,在正確、有效的基礎上謀求美感。再加上組織教學的能力,對班級和學生情況的了解、熟悉,教師個人形象、性格、風度等方面的魅力,一堂好的語文課就不是什麼難事。

課,眾口悠悠。好課,就像白水衝了紅酒,說不上醉,只是有一種溫淡的興奮。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恭喜你,這節課應該上得還不賴。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這種感覺。謝謝!

青年教師培訓

平泉中學教研教改 演示文稿第 1 期 平泉中學教研室 2010年9月14日 規範教學行為加速成長步伐 我校召開青年教師培訓會 2010年9月13日晚七點三十分,近五年調入我校的49名青年教師在綜合教學樓多 教室參加了青年教師培訓會,會議由教務處主任李效清主持,副校長徐來嚴 政教主任杜世科 教務副主任...

南苑小學青年教師培訓計畫

南苑小學2009 2010年名師培訓總結 一 指導思想 高素質的教育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基本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素質教育的關鍵。重視對名師的培養,可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為此我校每年按照計畫實行 導師 制,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牢固樹立專業思想,養成良好...

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總結

為期兩周,歷時十二天的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於上周五下午終於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動校長高度重視 多方關注 積極運作,全校教師認真準備 廣泛參與 群策群力。活動中共呈上了18節語文匯報課,老師們新穎的教學模式 嫻熟的教學技巧 從容的課堂駕馭能力,精彩的課堂教學風采,深深吸引了學生和聽課老師,每位聽課者受益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