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

2022-12-19 19:03:03 字數 3955 閱讀 5924

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是面向有差異的每乙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就學生個體而言,指的是「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就群體而言,指的是「共同發展」與「差別發展」的統一。在教學中,要把群體培養目標與每個受教育者的具體發展目

標統一起來。分層教學,就是針對班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經過努力得到最優發展。它克服了傳統教學因教學內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劃一帶來的種種弊端,保證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適方向,制定自己的學習程序,學會學習。

分層教學是「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

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影響進而形成不同型別的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採取不同策略,不同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共同提高的結果;第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中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

分層次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主體性教育思想。從主體性教育角度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為了「學」能夠擺脫教師的「教」。要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促進教學過程的「個別化」、「個性化」,尊重學生在知識、智慧型、興趣和個性等方面客觀存在的差異,努力實現「個別化」、「個性化」、「集體化」的最優組合,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劃

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這是主體性教學對現代教學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層次教學法的乙個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的主要實施步驟與策略是:一、學生分層

根據學生平時的數學基礎,參照學生平時學習數學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接受與學習知識的快慢速度等綜合能力,把班內學生大致按滯後、中等、較優分成a、b、c三個群體,其中a組為最基礎的組,b組為中等成績組,c組為成績優秀組。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這樣的詞語,我們在分組時可這樣對學生講:a組為基礎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競賽組,將人數比例大致為2:

5:3左右。然後以相鄰前後兩桌4人為一組,為便於互幫互學,這4人應優、中、滯後生等適當搭配。

為了消除「標籤效應」,消除學困生自卑心理,分層可以是顯性的(徵得家長支援和學生本人同意),但一般採用隱性的(只告訴學生本人或學生本人也不知道),這需要教師恰當把握。無論是顯性分組或隱性分組,分組都是相對的,並非一成不變的。分層是手段,遞進是目的,分層的成功恰體現在這「遞進」之中。

在學生分層(以及各過程中的各環節的分層)實踐中,對每個學生,教師都要以愛動其心,熱愛每乙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只有對每個學生都抱有誠摯的愛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而融洽的師生關係是使分層教學成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地制定不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或者是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教學活動是以教學目標來定向控制的,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不僅要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把握教學中各知識點的深淺度,找準重點、難點,而且還要了解、分析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準確、恰當地制定相抽的不同的教學目標。

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確定出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目標。

共同的教學目標: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同的教學目標:

a組: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程序;b組: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程序;c組:能推導出求根公式。

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處理課堂教學環節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後,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的設計都要瞄準、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每一堂課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對不同的知識內容、型別採取不同的複習引入,當新知識引出後,及時板書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並對目標做一簡要的說明或解釋,強調各層次的能級,以引起學生注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心中有數。

2、課堂提問的層次性

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課堂提問既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還能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對學習較為困難的a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讓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不論回答的對或錯,首先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學習成績較高、能力較強的c組學生,讓他們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有時還與他們較勁兒,故意為難他們,訓練他們的能力。

還可以把乙個問題分解成識記、了解、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讓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主動積極地進入角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堂練習的層次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重複接觸或重複反應,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鞏固、發展、深化知識的作用,同時又起到一種激勵效應,通過課堂練習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有所悟,並體驗到成功和快樂。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即設計出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三個層次,分別與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相適應。對於第一層次的a組學生,設計基本練習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些基本的、與課堂例題相近的題目,檢查學生對

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促使知識的內化,以達到第一層次教學目標的落實。對於第二層次的b組學生,設計發展性練習,通過練習一些稍有變化的、比教學內容稍有發展的題目,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第三層次的c組學生,設計綜合性練習,檢查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講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後,可設計下列幾組練習題,讓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布置課後作業的層次性

課後布置作業是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乙個環節。但是布置課後作業切勿一刀切,否則會使第一層次學生吃不消,導致抄襲作業,而第三層次學生吃不飽。為此布置課後作業同樣要有層次性,作業量與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相適應。

一般分為必做題和選作題。必做題是每位學生都應完成的基礎題,選作題只要求第三層次學生或學有餘力的學生完成。在批改作業時,對a組和b組學生的作業要格外改得仔細些,有時進行面批。

對c組學生可個別向他們推薦一些課外參考書或同他們**較深的問題,啟發他們深入鑽研。

5、課後檢測的層次性

檢測對於師生雙方都起著反饋資訊的作用。檢測內容著重在基礎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擬定出不同層次的測試題,也可以採用同一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法語,採用附加題形式等。總之,檢測的內容、深度與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相一致,以考核教學目標的落實。

對檢測情況及時進行反饋,並注意資訊反饋的層次性,除了由教師講評分析試卷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試卷找出錯誤,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等多方面能力,還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僅靠課堂是不夠的,還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培優工作的目的,在於讓一部分學有餘力的愛好數學的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於學習數學確有困難的學生扶他一把,通過課後個別輔導及時補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對差生的輔導,還要防止把著眼點只放在知識缺陷的補救上,要注意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做到「對症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取得好的成效。

分層教學是一種針對學生的不同數學水平和思維水平實際進行施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所反映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是符合當今提倡的素質教育要求的。分層教學以情感教學為前提、因材施教為原則、分類教學目標為評價依據,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來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同時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處理好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困難的關係;課內與課外的關係;班級授課與個別輔導的關係;分層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的關係等。

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 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學生與重點中學學生的狀況相比,知識水平相對較差,且極不平衡 每年招收的新生中,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近200分。教師們一般根據中等生的水平進行教學,結果出現好學生吃不飽,後進生吃不了的現象。從高一下半學期開始,兩極分化逐漸顯現,到高二便發展到白熱...

「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法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由於受班級授課本身缺陷的束縛,教師從備課 授課 作業 輔導 考查到評價,很少顧及好 中 差各類學生的智慧型差異,均採用 一刀切 一鍋煮 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難提高,許多學校在公升學和競賽的困擾之下,消極採用留級 補課 滿堂灌 題海戰...

課題《分組分層教學法》計畫

課堂分組分層教學研究 課題計畫 一 課題名稱 課堂分組分層教學法研究 二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到底按照優等生的認知水平上課,還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