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講義 第07章

2022-12-19 14:51:02 字數 4730 閱讀 9051

第七章文化地理學

第一節人種、民族、民俗

一、人種

(一) 人種的劃分

人種,即人類的種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並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如膚色、眼色、髮色、髮型、身長、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人種概念屬於生物學和體質人類學範疇,它是人類自然屬性的一種表現。

1. 劃分種族的標誌

以保有共同的遺傳的自然特徵為依據。

(1) 毛髮: 亞洲人——直髮

歐洲人——波狀發

非洲人——羊毛捲髮

(2) 膚色:膚色深淺與皮下色素細胞的多少有關。

(3)身高:雖然身高與營養條件有關,但也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4) 頭顱形狀:

頭型是人種特徵的重要標誌。人類頭型與頭的上下和兩側腦的長成有關,因此在人種上,落後和進步種族之間頭型指數具有一定差異,反映出腦量的差異。

頭指數:眉間到後腦長度和兩耳上方寬度之比。

目前黑人頭指數約為65,地中海人為75,阿爾卑斯人為84,蒙古人為85。在這些人種中,蒙古人的歷史最為進步,白種人次之。不過在近代人種大規模移動後,文化交流日益廣泛和頻繁,打破了古代的文化地區分化現象,出現了人類智慧型和文化傳播並非等同的現象。

本書(p.92)採用頭骨指數(頭蓋骨的長寬比例)的指標,其公式為:

頭寬頭骨指數= —— ×100%

頭長(5) 鼻形:根據鼻樑的寬、狹或高、中、低來劃分種族。

以鼻翼的寬度與鼻長度相比,

白種人——狹鼻,

黃種人——中鼻,

黑種人——寬鼻。

(6) 血型:不同種族血型存在差異 (書p.92表) 。

(7) 指紋:

亞洲人——鬥形紋最多

黑種人——弓形紋最多

歐洲人——箕形紋最多

2. 世界種族的劃分

布林民巴哈是西方人類學鼻祖,他把全球人類分為5種:高加索人、 蒙古人、 非洲人、 美洲人、 馬來人。

目前,國際上比較統一的看法是分為4大種群12個種族。

(1)白色種族群:

**呈白色、淺棕色,波狀金髮或棕髮,鼻高目藍。

白色種族在世界上分布最廣,包括歐亞大陸西部、從茅利塔尼亞到索馬利亞的北非地區,西亞、南亞地區。

白色人種可分為:①北歐種族;②南歐種族;③印度種族

(2)黃色種族群:

**黃色、毛髮黑且直,眼褐色。

為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

黃色人種可分為: ①蒙古種族; ②美洲印地安種族; ③愛斯基摩人

(3)黑色種族群:

**黑棕色,頭髮黑且呈羊毛捲狀,唇厚。

分布廣泛,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為中心,其次是美洲。

黑色人種可分為:①尼格羅種族;②布須曼種族。

(4)棕色種族群:

膚色深,兒童的頭髮有時為紅褐色甚至是亞麻色,毛髮捲曲。其與非洲黑人的區別是鼻樑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島嶼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等群島上。

棕色人種可分為①澳大利亞種族;②美拉尼西亞種族;③玻里尼西亞種族;④密克羅尼西亞種族

3. 地理人種

概念:地理條件對體質、血型系統、免疫系統和遺傳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稱地理人種。

地理人種是以洲為劃分單位的,但其分布範圍實際上與各洲界並不完全重合。

地理人種下又分地域人種和小人種。

世界地理人種分成以下九大類:

(1)亞洲地理人種:又稱蒙古地理人種,包括蒙古地域人種、**地域人種、中國華北地域人種、東南亞地域人種和愛斯基摩地域人種等。

(2)歐洲地理人種:又稱高加索地理人種,包括東北歐地域人種、西北歐地域人種、阿爾卑斯地域人種和地中海地域人種等。

新大陸發現之後,歐洲地理人種大量遷移到南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地。

(3)非洲地理人種:又稱尼格羅地理人種,包括森林尼格羅地域人種、俾格公尺地域人種、班圖地域人種、布須曼和霍屯督地域人種、東非地域人種、蘇丹地域人種和南非有色地域人種等。

由於歷史上的奴隸**,此類人種還分布於美洲、加勒比群島等地區。

(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種:為南北美洲土著人,包括北美洲印第安地域人種、中美洲印第安地域人種、南美洲印第安地域人種和福吉安地域人種(即火地島地域人種)。現該地區有大量印第安人與歐洲人、印第安人與非洲人的混血後裔。

(5)印度地理人種:為居住在印度次大陸的人群,包括印度地域人種和達羅比毗荼地域人種。

(6)澳大利亞地理人種:為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的原住民,其中塔斯馬尼亞地域人種已滅絕,目前還有默里澳大利亞地域人種和卡奔達地域人種。現當地以白人移民佔絕對優勢。

(7) 美拉尼西亞地理人種。又稱美拉尼西亞-巴布亞地理人種。是居住在紐幾內亞、斐濟群島和西太平洋其他島嶼的人群。

(8)密克羅尼西亞地理人種。居住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一些島嶼的人群。

(9)玻里尼西亞地理人種。居住於東太平洋廣大地區,自夏威夷、玻里尼西亞群島到紐西蘭一帶的人群。

(二) 人種與地理環境

1. 人種的起源

種族的起源,現在有多源論和一源論之說。

(1)多源論:認為不同種族起源於不同的祖先,非洲、歐洲、亞洲都是種族的發源地,各個種族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質形態。該論點以德國解剖學家和體質人類學家魏敦瑞(franz weidenreich 1873~1948)為代表。

(2)一源論: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更多學者認為所有人類種族本源於乙個地方(可能是西南亞、北非或東非),其形成時代開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萬年。最初人類形態差異很小,此後由於擴散遷徙,生活在不同環境下的人群通過遺傳產生出一系列種族上的特徵並逐步鞏固下來。

2. 種族與環境

種族自然形態的形成與環境有密切的聯絡,既受環境條件制約,又在環境長期影響下表現出自己的適應性。

(1)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日照對膚色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人的身體特徵的影響。

(2)社會地理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某些種族特徵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如體型與某些社會常用的生產工具有關。

總之,環境在種族分化的早期階段起到重要作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其「適應」意義越來越少。

(三)種族主義與種族衝突

種族的劃分是乙個純自然的特徵劃分,而種族的形成則是自然選擇和社會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選擇劃分指標的側重不同及方法的不同,常常會造成種族型別的不同。事實上,一直有人主張全球只有乙個共同人類。

要以外在生理的特殊性狀來說明有的種族比別的種族優越或高階的論點,或試圖以這種純生理特點的差異來作為在世界上存在的文化差異的根據和理論都是極端錯誤的。

種族主義者卻忽視這些科學事實。他們以人在自然形態方面的外在表現來解釋世界各種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認為白種人是高等種族,有權統治其他種族,因此在歷史上大肆殺掠、奴役其它種族人類。例如:

歐洲殖民者對黑人的奴役、歐洲移民對印第安人的**、納粹對猶太人人**、南非實行的種族隔離。此外還有日本大和民族對中國的**。

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在生物學上並沒有某種種族比其它同時代的種族更優越,在智力上也沒有什麼差異,差別主要來自後天的社會影響、文化影響

二、民族

(一)民族的形成與特徵

民族是在歷史上形成的乙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人群共同體,是一種文化現象。

1. 民族的形成

民族的形成經歷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部族)和民族等五個發展階段。

民族是在原始社會末期伴隨著國家和階級的產生而一起出現的乙個穩定的人群共同體。民族是個歷史範疇,它在一定的社會物質生產條件下產生,也會在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下趨於消亡。

2. 民族的特徵(教材p.99)

(1)共同語言

(2)共同的地域

(3)共同的經濟生活

(4)共同的心理素質

(二)世界民族的分布

形式分布區:大多成片分布,也有成分散的點狀分布

民族分布

機能分布區: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體制

目前,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共有3000個左右。各民族的人數差異很大。

人口在1億以上的有7個:漢人(13億多)、印度斯坦人(2023年4.3億)、美利堅人(2023年美國人口3.

087億)、孟加拉人(2023年1.42億)、俄羅斯人(2023年1.4億)、巴西人(2023年1.

9億)、日本人(2023年1.28億)。

人數在5000萬至1億的有德意志人、旁遮普人(印度和巴基斯坦)、比哈爾人(印度)、爪哇人(印尼)、義大利人、朝鮮人、太盧固人(印度)、馬拉蒂人(印度)等。

1. 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漢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其次在東南亞各國、美國等。

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其次在美國、秘魯、加拿大、巴西。

朝鮮族:主要分布於朝鮮和南韓,其次是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其次在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等。

比哈爾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其次在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溫納圖。

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和印度。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和印度,其次在尼泊爾、英國等。

爪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少數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荷蘭等

俄羅斯人: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其餘多分布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

德意志人:主要分布在德國,其次在美國、前蘇聯、加拿大、巴西。

義大利族:主要分布於義大利,其次是美國,阿根廷、法國、加拿大等。

美利堅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其次在加拿大、墨西哥、英國等。

墨西哥人: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其次在美國。

巴西人:主要分布在巴西,少數分布在巴拉圭和阿根廷。

2. 中國民族的分布

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佔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據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統計,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

人文地理學

1.熟悉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物件 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 區域研究的傳統 空間組織 空間分布的傳統 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人地關係的傳統 2.熟悉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社會性 區域性 綜合性 3.了解人文地理需的發展 近代地理學的形成標誌是亞歷山卓馮洪堡 宇宙 他使近地理學成為近代一門獨立學科,和卡...

人文地理學

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形式文化 是指某種文化現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聯絡的文化現象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區與模糊的邊界的文化區。功能文化區 是該文化特徵受政治經濟或社會某種功能影響,其內部彼此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絡,從而確定其分布區範圍的文化區。鄉土文化區 ...

人文地理學

2003年人文地理學 一 名詞解釋 國民生產總值 gnp 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發優勢涓滴效應 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點 軸開發模式 二 填圖題 在日本地圖上填繪出日本八大地方 區 十三個經濟地域 區 要求劃出各地方 各經濟地域的大致界限並在相應位置寫出其名稱 並在相應位置填出東京 大阪 北九州 扎幌等四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