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

2022-12-26 13:45:04 字數 4989 閱讀 2721

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

形式文化:

是指某種文化現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聯絡的文化現象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區與模糊的邊界的文化區。

功能文化區:

是該文化特徵受政治經濟或社會某種功能影響,其內部彼此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絡,從而確定其分布區範圍的文化區。

鄉土文化區:

居住於某一地區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種共同的區域自我意識。

擴充套件擴散:

某種文化現象出現後,通過其居民從該地向四周不斷的傳遞,其所佔據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大。

接觸擴散:

某種文化現象易於為接觸者所接受,幾乎接觸該文化現象的人,如同接觸到易於傳染的病菌一樣,就自然的接受了這種文化現象,從而實現了其擴散。

等級擴散:

該文化現象的傳播,或接受該文化現象的人,在空間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級現象。

刺激擴散:

是指某種文化現象,受某種原因而無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將原文化現象作某種程度改變,使其得以在當地存在,得到傳播。這種受某種文化現象的刺激作用,為適應當地情況,使改變後的該文化現象得以傳播,成為刺激擴散。

遷移擴散:

認識文化的載體。某種文化現象與擁有這種文化現象的人或集團緊密聯絡。某種文化的下的人或群體遷移到新的地方時,會將該文化傳播到該地。

文化整合:

在乙個文化系統內,各文化層次,各層次的文化特質在功能上形成協調,這就是該文化系統實現了文化整合。

人口轉變:

由傳統人口再生產型別(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向現代人口再生產型別(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過渡。

人口容量:

即人口承載量,是指地球及其各個部分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所可能容納和撫養的最多人口數量。

地理人種:

地理條件對體質、血型系統、免疫系統和遺傳基因上有一定影響,導致地理區範圍內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這些人群成為地理人種。

民俗:民間文化又稱民俗,是指乙個民族或乙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觀光農業

(或稱休閒農業,或旅遊農業):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遊也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

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點,是人口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集中地。

城市化: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農村地域轉化為城市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業活動的過程。

城市地域:

城市在地表上的實際範圍。

政治空間結構

是由政治地理單元中包括領土範圍、邊界、位置、形狀和具有支配地位地位的中心性區域等空間要素組成的。

政治實力結構

是由諸如領土、自然條件、人口、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國民士氣及**能力等實力要素組成的。

政治整合

就是若干較小的政治地理單元,因為某種權力和利益的需要自願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採取共同行動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單元的過程。

國家權力

是指一國為生存和發展而擁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環境以及事物通過知覺、認知過程反映在人們頭腦中的形象(映像)。

行為空間是指人們活動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類直接活動的空間範圍,也包括人們間接活動的空間範圍。

人文地理學的學科性質——橫斷學科。

它與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人文學、人口學,甚至是心理學、行為科學等,都有密切關係,人文地理學從這些學科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以及其他現象間空間聯絡的知識。

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主要特性是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

討論人文地理學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人文地理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和認識活動,不僅具有科學認知的價值,而且還能直接指導和參與社會實踐。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任務和對社會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對科學認知的貢獻及其學科建設任務。

(2)積極參與社會經濟實踐,提高其應用價值。

(3) 文化教育功能,為普及人文地理知識服務。

人文地理學的中心課題和基礎理論(p36)

人地關係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關係,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課題,也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1)環境決定論:強調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2)可能論:不是強調環境在人地關係中的決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對環境的適應與利用方面的選澤能力。

(3)適應論:人群對自然環境的適應;人群與其地理區域間的關係。

(4)生態論:在於研究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反應。

(5)環境感知論: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各種可能性進行選擇時,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可尋,受一種思想意識的支配。

(6)文化決定論:人通過文化在起作用的。

(7)和諧論:支配自然首先要服從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共生和諧的。

人文地理的調查研究方法。

地理社會調查,科技文獻資料法,地理調查和資訊獲取的新技術與新方法,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區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較和歸納。

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一般程式。

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一般程式指的是該學科研究中採用並遵循的基本過程,其經典模式是:選擇課題—制定研究計畫—資料蒐集和整理—實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總結。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是人口發展過程中自然、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這些因素通過影響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即人口遷移,亦稱社會增長),不斷地塑造著人口分布的格局。

自然因素:氣候、人口分布、土壤、水體

社會經濟因素特別是生產力水平及其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政治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也較大。

人口變動對乙個地方的未來影響。

影響:人口對發展確有影響作用,而且在特定條件下人口的作用會更突出,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財富、政治勢力、分配不公平、管理和組織不善、資源浪費以及軍事活動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發展,而人口的迅速增長使以上因素產生的問題更加惡化,更激化了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不過,從正面來看,大量的人口帶來了充足的人力資源的保證,可以大力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把人口的劣勢轉為優勢,揚長避短從遷出地來看,人口遷移加強了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導致人才和勞動力的外流。

從遷入地來看,綜合環境的改善或者導致生態環境問題。

人為什麼要遷移?(人口遷移的機制?)

解釋遷移的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刺激因素,另一類是個人動機變化產生的因素。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政治和文化因素也是造**口遷移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也會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舉例說明地理人種的分類

世界地理人種分為以下幾種:(1)亞洲地理人種(蒙古地理人種):蒙古地域人種、**地域人種、中國華北地域人種等。

(2)歐洲地理人種(高加索地理人種):東北歐地域人種和西北歐地域人種等(3)非洲地理人種(尼格羅地理人種):東非地域人種和南非有色地域人種等。

(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種,是南美洲的土著人:北美洲印第安地域人種和南美洲印第安(5)印度地理人種:印度地域人種和達羅毗荼地域人種。

(6)澳大利亞地理人種:澳大利亞地域人種和卡奔達地域人種。其他三個地理人種為:

美拉尼西亞地理人種、密克羅尼西亞地理人種和玻里尼西亞地理人種。

簡述民族的特徵

(1)共同語言是構成民族的最基本特徵之一。(2)共同的地域。在同一地域內由於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相似性,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人們逐步形成了穩定的統一體,所以任何民族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區域。

(3)共同的經濟生活。由於長期生活在乙個地區,相互間交往頻繁,同一民族就形成了共同的經濟生活方式和習慣。(4)共同心理素質是最穩定的民族特徵。

何謂民族的形式分布區?何謂民族機能分布區?

對大多數民族來說其民族形式分布區都是乙個集中的、並相連成片的地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有些人離開本民族的集中地域,有的以一定的數量聚居在一起。民族機能分布區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體制。

中國民族分布的特點

我國民族的分布呈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分布的主要特點。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但大部分布在東部地區: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地區甚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在文化景觀中,民居、飲食、服飾最容易辨認,也最能反映民俗與環境的關係。試分別舉例說明。

民居:建築材料:雲南傣族竹樓;四川西部藏族地區石頭建造房子;

建築布局:北方四合院,正方坐北,正中開門;福建客家人,圓形土樓。

建築外形與內部特徵:北方牆體厚,房子矮;南方牆體薄,房子高。

飲食:南方人愛吃大公尺,北方人愛吃麵。

服飾:維吾爾族男女戴小帽,穿長筒靴子;西南和南方民族男女均以不纏頭包頭。

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現代農業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計農業不同,它的產品不是以供給自己消費為主要目的,而是作為商品進入市場以獲得利潤為目的,所以現代農業亦稱為商品農業。

專業化生產使得現代農業的農場規模比傳統農業生產規模大的多。這也是規模經濟在農業生產中的體現。同時現代農業也在向縱深發展,形成完整的農業生產體系,與其它農業企業形成聯合體,使農業社會化的程度很高。

資源條件是如何影響工業企業的區位選擇的?

(1)使用加工後體積與重量大大減少而**又低廉的原料,使用這種原料的企業多選在原料產地,以減少原料運輸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利於產品獲得**上的競爭優勢。

(2)使用加工後成品體積又不方便運輸的原料,利用這些原料生產的企業,區位選擇多靠近銷售市場。

(3)消費能量多的企業,當從原料到成品的加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時,企業為降低成本,不得不選擇能量**低廉且穩定的地方。

(4)需要新鮮原料的企業,例如加工蔬菜和水果的企業,其成品的質量與原料的新鮮程度關係較大。另外,這類原料易於腐爛。所以加工廠不但要求距原料生產地近,運輸條件好,而且工廠還需要有保險裝置。

(5)產品需要保鮮的企業,當最終產品比原料容易腐爛變質時,工廠多選在市場地區。

人類最早城市的出現與三次大分工之間的關係。(p196)

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了聚落,它的產生為城市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人類社會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從事加工工業的人們,在一些交通便利和利於交換的地點聚集,這樣的集聚地也就是城市的最初形態;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後,形成了人類社會第三次大分工,人們在聚集區周圍築成,出於軍事、政治、宗教等目的,興建了城市,於是最早的城市出現了。

人文地理學

1.熟悉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物件 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 區域研究的傳統 空間組織 空間分布的傳統 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人地關係的傳統 2.熟悉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社會性 區域性 綜合性 3.了解人文地理需的發展 近代地理學的形成標誌是亞歷山卓馮洪堡 宇宙 他使近地理學成為近代一門獨立學科,和卡...

人文地理學

2003年人文地理學 一 名詞解釋 國民生產總值 gnp 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發優勢涓滴效應 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點 軸開發模式 二 填圖題 在日本地圖上填繪出日本八大地方 區 十三個經濟地域 區 要求劃出各地方 各經濟地域的大致界限並在相應位置寫出其名稱 並在相應位置填出東京 大阪 北九州 扎幌等四個城...

人文地理學複習

1 地理學概念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地理環境的結構 分布及其變化的規律性以及人地關係的學科。2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物件的科學,以人地關係為基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 擴充套件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地域結構形成的科學。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經濟地理學,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