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對小學生自我教育的培養

2022-12-16 14:27:03 字數 3029 閱讀 1793

前郭縣哈薩爾路小學於湃

內容摘要:

在素質教育的程序中,研究和培養小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務。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自我實現四個階段。我們應該根據自我教育各階段的要求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相關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尤為必要。

關鍵詞:

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自我實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們教育集體的創造性勞動中有一條信念起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換言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唯物辨證法也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因,而是在事物的內因。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學校教育最終只有轉變為學生的內在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時,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也曾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做了極其形象的描述:

如果學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駛出學校這條大江,進入生活的廣闊海洋的時候,仍能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那麼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定會受益無窮。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其實效性的關鍵在於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學生觀,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所謂自我教育就是學生把自己作為教育物件,同時自己又是教育者,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等心理活動,以達到優化自身思想品德結構,提公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改變自己言行方式等目的的教育方式與教育活動。其特點在於內部指向性與自我控制性。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自我實現四個階段。

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能力的培養,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認識問題的深刻性,是自我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當乙個人了解自己時,他才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無客觀標準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便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教育。

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的發展,為自我教育提供基礎的是學校、家庭、社會通過教學、環境和活動。在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教材中,「我和我的同學」中的《自畫像》一課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涉及自我認識,三年級時的學生只是從對自我的具體的外表化的特徵來認識自我,如:我的一頭長髮,我的眼睛長得特別美,我人很高……隨著心理、生理發育的日趨成熟,學生進入五年級,自我認識有了明顯的發展,由原來的注重外在的、具體的自我特徵開始注意內在的、較抽象的特徵,如品格、態度,

價值觀方面轉變。這一轉變,關係到學生現在與今後是否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成功失敗,是否能充滿自信迎接挑戰,是否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否能形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理想觀,是否能主動追求成功與幸福的生活,這一轉變是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

自我認識是與自我評價緊緊聯絡在一起的一種情感,乙個人的自我評價適當而且穩定,他便對自己的行為、能力以及在群體中的地位產生自信感、自尊感和自豪感。這種情感會促使人積極向上,以追求實現更高的社會期望。然而小學生在自我評價上還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或不穩定性,某一階段表現好,成績優,受表揚,就認為自己是好孩子,一旦某次考試失敗或做了錯事受到批評,就又認為自己是壞孩子,自我評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同時小學生對自己的很大一部分認識還來自於外部對自己的評價。比如:「你怎麼知道你是個好學生?

」他們的回答大都是:「我父母說的。」「老師說的。

」的確,當前小學生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缺點是不相信學生,表現為老師管得過多,過死,過於具體,家長更是如此,陪孩子做作業,嘮叨得沒完沒了,叫孩子厭煩,這樣逐步使孩子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而事實上,孩子身上隱藏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讓這一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自覺,自由地開發自身潛力,使學生在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全面地了解認識自己,從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這是學校、家庭、社會都要重視的工作。

自我體驗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個體對自己懷有的一種體驗,反映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矛盾關係。一般表現為個人的自尊、自愛、自滿、自責、自卑以及成就感、失敗感、自豪感等。由於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處於活躍期,所以他們的自我體驗不穩定,帶有很大情境性,常隨情境變化而轉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大人的引導、關心與幫助。

在現代社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於從小受到家長的精心照料,全心呵護,缺少真正的體驗。有些家長只讓孩子專心讀書,其他的事全部包辦,從各個方面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切為孩子著想,不肯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找「苦」吃、找「罪」受更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些從小在「蜜糖罐」裡長大的孩子,**後就很難適應社會,無法經受生活的各種考驗。所以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經受各種體驗,如獲得成績喜悅的成功體驗,倍受小夥伴信賴的情感體驗,經受磨難的挫折體驗,犯錯誤時的內疚體驗以及改正錯誤又獲成功的補償體驗等,不斷發展學生的自我體驗能力,強化自尊自信和社會責任感,使其在自我教育中一次又一次地更新自我。自我控制以認識自我為基礎。

它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運用認知,發展自己的智慧型、情感、個性、行為並達到協調的過程。自我控制的主旨是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擺在了學習主體的位置上。從學生實際出發,經過不斷的實踐,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實踐活動。

比如引導學生寫自我反思日記就是很好的一種形式。在開學初教師就跟學生一起制定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必須做到的幾個方面,製作成**的形式,學生針對自己的言行每天進行反思,對符合要求的給予相應的獎勵。在指導學生反思——實踐——反思過程中,學生的道德感知不斷明確,道德情感不斷深化,道德意志不斷加強,道德行為不斷調整,為自我實現打下基礎。

自我實現是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其本質就是發展自己、創造自己、促使

自己全面發展,達到個體素質的最優化。自我實現是學生逐步學會運用認知能力強化自我意識,逐步自覺地協同發展自己的知情行並嘗試實現自我的過程。這一過程學生將已養成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良好行為習慣轉移到各種行為中,並內化成自身品質,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高端段。

它表現為學生能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知情意行,並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自我保健、自我調空能力,具有強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強」的意識。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對自我教育每個階段都會根據不同年齡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和實踐,運用不同的方法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所以,我們要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意識,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興趣,形成學生自我教育動機,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評價、激勵和調控自我,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終以健康的身心跨入社會的大門。

培養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

作者 加拿爾 速讀 上旬 2017年第04期 摘要 了解和正確認識孩子自我教育,討論怎樣培養孩子自我教育能力。使家長從理論上,實踐上認識自我教育德意義,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怎樣去實施學到的方法與家長共同討論出自我教育策略和家長共同學習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知識。關鍵詞 自我教育 自我欣賞 培養好習慣 身心...

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思考

摘要 自我教育就是讓學生以自我為教育物件和教育者,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評價,自我命令 自我約束 自我激勵等活動,以達到改變自我的思想品德結構,提高自我的思想境界,改變自我的言行方式等活動。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參與管理,在管理中去體驗,以此來提...

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的道德準則要求,自覺地提高道德認識,進行行為訓練的能力。實踐證明,外部的教育影響是形成個人品德必不可少的條件,自我教育才是形成個人品德的根本動力,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 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在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