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表現

2022-12-14 01:45:04 字數 5183 閱讀 1897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心理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關鍵階段。由於於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是乙個獨立性和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而且又處於青春發育時期。所以中學生**現的不正常心理狀態很多,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

對此,教育工作者應掌握和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善於面對人生,面對挫折,成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一)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常見的問題

1、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將不利於自我意識的確立和.個性的發展。這些矛盾主要表現為: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由於初中生生理發展迅速,促進了中學生心理的成熟。這個時期的孩子產生了強烈的「**感」,獨立自主性發展很快,他們極力想爭取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權利,想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這個年齡段被稱為個體發展的「心理斷乳期"。

但是,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都還不夠成熟,主觀願望和**感與客觀實際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各個方面對**還有較大的依賴性,所以,中學生常處於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互矛盾的狀態之中。

強烈的活動需要與能力發展不同步的矛盾

中學生顯得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參加各種活動的需要較為強烈,但他們相應的能力發展水平還相對滯後。兩者互不適應的矛盾如果適度,會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否則會出現各種消極後果。例如,有的學生若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而導致活動失敗,就很輕易產生挫折感,從自信甚至是自負走向另乙個極端——自卑。

交往性與心理閉鎖性的矛盾

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交往需要很強烈,渴望與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們的幫助和理解。但是隨著內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強以及個性的明朗化,他們越來越表現出一種特有的心理閉鎖性,即不願將自己的秘密、體驗輕易告訴別人,從而構成交往性與閉鎖性之間的矛盾。中學生們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尋找朋友或者記日記。

個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中學生大都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嚮往,常常想像自己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就形成了乙個「理想我」。但是中學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們的「理想我」往往脫離實際。因此,他們的「理想我」與「現實我」往往相差懸殊,兩者常處於矛盾之中。

解決這種矛盾的辦法,是教育與引導中學生客觀地認識現實,不斷調整自己的理想。

強烈的性意識與正確處理異性關係的矛盾

中學生第二性徵的出現,促使他們性意識的覺醒並日趨強烈,而如何處理與異性關係的能力尚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

2、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常見的問題.

中學生自我意識雖然趨於成熟,但這還是有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使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比較成熟,也可能存在明顯或不明顯的缺陷。歸納起來,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幼稚性自我意識的幼稚性是指乙個人的自我意識與他的年齡不吻合,似乎還停留在孩童時期。這種幼稚性表現在自我認識上處於模糊、籠統、簡單的狀況。例如,有的中學生在自我角色認識方面能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教自己的老師的學生,卻不能理解自己與其他親戚、其他老師的關係,在社會上更不知道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

因此,總是出現學生或孩子的角色行為,似乎永遠長不大。

在自我評價方面,有的中學生還只會用教師或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也沒有將教師或父母的評價內化為自己的評價。

在自我情感體驗方面,反映為起伏不定。昨天因為某同學要與自己一起回家覺得他對自己好,很高興;今天那位同學又要與自己一起回家,覺得他是把自己當小孩看待,似乎是為了保護自己,感到自己受了侮辱,很生氣。

在自我期待方面有的學生更是一天一變。第一天要當作家,第二天想當演員,第三天又認為當醫生很崇高。

此外,自我意識的幼稚性在自我控制上還表現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環境的要求,隨意性大。有的孩子常常是剛捶胸跺腳地下了決心,轉身就忘得乾乾淨淨。他們每天都要下同樣的決心,同樣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諒自己沒有做到的理由。

幼稚性的基礎是依賴性與缺乏自信。

超限性中學生心理自我意識的特點反映出他們正邁向成熟,為走上社會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作了準備。但是,如果有些特點有了超限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就像真理過了頭就成了謬誤一樣,過度地關注自己往往給人自我中心、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不好的印象。中學生自我意識的超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敏感。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由於生理上的發育,體態上的變化,初中生對自己比較敏感。這有利於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構築和諧的人際關係。

但是,如果過分敏感,對外部刺激就會由於應接不暇而出現焦慮與緊張。自我意識的過度敏感主要是察覺他人對自己態度的敏感,及對自己生理心理變化的敏感。過度敏感的學生會察覺到別人不注意的細微變化。

他人一瞥的目光,一皺的眉頭,一抿的嘴唇,都會引起他許多聯想。例如,有位初二女生,一次在上課時肚子氣脹,排了氣。在她聽到聲音,也聞到臭味的同時,覺得周圍人都在看她,尤其是有好幾位男生。

她覺得非常難堪。回家後細想,排氣是因為吃了食物,要不排氣最好不吃飯。從此,她果真不吃飯,直到被送醫院打點滴。

後來班主任在了解情況時才發現,其實沒有人知道她曾經在課堂上排氣。其他一些情況,如有的學生因為臉上出現了青春痘,老師在課堂上多問了幾句,或走近熟悉人群時他人的談話戛然而止等等,都會敏感到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過度敏感的基礎是過分的自我關注。

如果再加上過多的思慮,就容易形成多疑的個性。

(2)過度獨立。獨立性的發展本是孩子長大的必然趨勢。從小學高年級起,許多學生不喜歡成年人嘮叨的囑咐;也常有將自己的小秘密鎖進抽屜裡不願讓人知道的;不願父母打聽自己接到的來信或**;外出活動寧可與同齡人一起,不願與父母同行。

這正像小鳥翅膀長硬了要展翅飛翔一樣,是長大了的一種心理需要,這對將來走上社會獨立生活十分有益。因為只有在獨立活動中才能深刻地獲取積極的經驗或消極的教訓。

然而過度獨立就具有消極性甚至危險性,有的甚至會造成終生遺憾。因為過度獨立表現在拒絕**的任何積極建議,排斥**的善意勸告,我行我素等行為上。甚至以逆反心理對待**,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

有的中學生就是因為這樣而成為失足少年的。父母提醒他們:不要吸菸、遠離****、不能進遊戲廳……他們卻是「你越不讓做,我偏要試試"。

最終欲罷不能,越陷越深,以至於違法犯罪。

過度獨立的基礎是過分自信、性格上的執拗及認識上的偏差。進一步發展可能形成對抗及******心理。

(3)過分自尊。自尊心也稱自愛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榮譽,維護自己尊嚴的一種情感體驗。自尊心使乙個人在不利的社會環境中,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不阿諛奉承,不容別人歧視侮辱。

正常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自強精神相聯絡,相信自己的力量,通過努力可以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乙個沒有自尊心的人則會成為不識好歹、難辨榮辱、毫無羞恥心的人,成為表揚無用、批評無效、難以接受外界教育的人,也就成為無法進步的人。

過分自尊的中學生很多也是過分敏感的人。在與人交往時,認為他人動作、表情、姿態的細微變化是因自己而出現的,十分警覺,若感到有損於自尊,在情緒上立即有體驗,有的在行為上隨即作出反應。這類中學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可能暴跳如雷;如果性格內向,則可能躲在一邊偷偷落淚。

前者可能做出危害集體、危害他人的行為;後者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

實際上過分自尊的中學生裡有不少是自卑者,他們用過分自尊來掩蓋自卑。由於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又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於是在交往中特別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過分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分自尊的基礎是過於看重自己的名譽和面子。

為了保住一時的面子,取悅他人,可能導致說謊,甚至做出不該做的害人害己的事情。

(4)過分自責。自責與內疚很相似。但是自責內容的範圍比內疚寬泛,對自己的外貌、智力、由於不滿意而產生自責。

內疚則常由於出現不道德的行為,甚至出現不道德的念頭而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責備。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對自己的責備。

正常的自責體驗有助於消除缺點,改正錯誤,提高個人修養,這是可貴的品質,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基礎。這種自責體驗在乙個時期中感到痛苦,隨著對自己出現問題原因的認識,隨著對自己改正錯誤信心的認定,這種痛苦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回到自尊、自信的狀態。

但是,過分自責卻是消極的。一般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有的中學生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長時間地進行自責,因而在心理上長期受著折磨;第二種情況是即使錯誤缺點很輕,中學生自己卻反映強烈,產生嚴重的自責心理,有的學生由此出現不能自控的自我傷害行為;第三種情況是很多中學生對自己偶然的錯誤缺點誇大為整體的、甚至是品質性的錯誤、缺點,對自己全盤否定,劃入壞人範圍,從而出現自我懲罰的行為;第四種情況是有些學生把本不屬於自己的錯誤缺點歸咎於自己,總認為是自己不好,使自己長時間地陷入自責的痛苦之中,影響學習和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能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

過分自責的基礎是認識偏差與思維方式的不科學、不合理。

(5)過分的自我表現。只要社會上有兩個人存在,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現自己。中學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在他人面前充分顯示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以獲取他人對自己的關注與欽佩,樹立威信,這本是無可非議的。

這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在介紹自我、推銷自我時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顯示,是自信的反映。

然而在很多中學生身上常常會出現過分自我表現的現象,他們不講場合、不分時間、不辨物件地出現表現自我的行為,或者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某些人或某人在場,就會情不自禁地表現自我,出現不應該出現的行為。其結果,不僅不能提高威信反而成為他人的笑料。如果這個學生又是自責心重的人,在他一旦感到自己行為的失當後,立刻會產生嚴重的自責體驗。

過分自我表現的基礎是自我中心與渴望他人對自己的關注。

(6)過分的自我掩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歡掩飾自己的弱點、劣勢。化妝、美容、挑選適合自己體形的服飾,就是一種自我掩飾。

這不僅可以增強自信,也給他人愉悅的美的感官享受。在人際交往中也會表現自我良好的掩飾。例如,看到好朋友把自己心愛的東西弄壞了,雖然心痛極了,但是,看到他已經很難過,自己可能會說不要緊,它本來就是壞的。

用自我掩飾來安慰他。在擁擠的環境中或在激烈的活動中難免磕磕碰碰傷害了自己,即使很疼,知道他人是無意的,會自我掩飾說:沒事沒事,沒關係,不疼。

這種自我掩飾表現出對他人的寬容,對他人的理解,是一種良好的品質。

過分的自我掩飾則是出於擔心別人窺探自己的內心活動,時時事事都想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自己實際的行為動機,生怕別人了解自己不願或尚未暴露的弱點。由於中學生自我意識的快速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他們常常會對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體驗加以掩飾。有的學生甚至為了取悅教師和家長,經常編造謊言,在待人接物時行為上常常畏畏縮縮,心理上則處於經常性的焦慮狀態不能自拔。

過分自我掩飾的基礎是缺乏自信與過分自尊……

(7)強烈的無能體驗。乙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是各種能力獲得的過程。在一種能力獲得之前,會產生心理不平衡,伴隨「我不會、我不能」的焦慮。

經過學習,自己感到了進步:懂了、會了、能了,心理也就平衡了,焦慮也消除了。在新的任務面前,可能又會產生心理不平衡和焦慮,通過問題的解決,又得到了消除。

每個人就是這樣獲得進步、獲得發展的。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

作者 耿娜 現代教育科學 中學教師 2011年第05期 一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 成因及危害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焦慮 抑鬱 衝動 自卑 猜疑 冷漠 嫉妒等,其成因及危害分述如下 1.焦慮。焦慮是因為面臨危機而產生的一種高度憂慮不安的情緒狀態。焦慮的產生多與環境和個體有關。一些具有特殊...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輔導

一 厭學 1表現 對學習反感 被動,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 逃學等 2 原因 家庭因素 社會大環境 缺少正強化 聽不懂的積累,學習壓力過大等 3 輔導策略 改變其對學習的不良認知 多表揚,少批評 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習 幫其創造學習的成功機會 對其多一些尊重與關懷 二 學習疲勞 1 表現 觀察力下降,思維記...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輔導

第一節 學習心理輔導 第二節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第三節 情緒心理輔導 第四節 性心理輔導 第五節 應激狀態及其處理 第一節 學習心理輔導 一 厭學 指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學習活動失去興 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並在客觀上 明顯表現出來的行為。厭學產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2.學校教育因素 3.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