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案例

2022-12-13 20:21:03 字數 4731 閱讀 3844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是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人物品質。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乙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

設計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樂於**的積極性,鼓起學生創新的勇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繼續學習課文,品味語段,深入了解竺可楨成為氣象學家的原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學情分析:

中年級段的學生熱情活潑,善於表達,但多數學生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不願意多問,不願意多思考,而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精神,正是我們的學生目前最缺乏並需要培養的科學精神。

教學方法分析:

我們都知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乙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導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

問題預設:

為什麼竺可楨會這麼在乎第一朵杏花的開放?為什麼他能成為氣象學家?

教學**:

多**裝置、互動式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乙個讀竺爺爺的話,乙個讀小孩的話,乙個讀旁白,乙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乙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乙個讀竺爺爺的話,乙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五、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六、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乙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七、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乙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乙個小故事,課文描寫了他和乙個小孩子觀察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課題定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禁的治學態度。

怎樣展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呢?我借鑑了其他語文老師的經驗,沒有拿過他人的教學設計而是仔細分析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我所講的第二課時中,我想要落實兩個目標,一是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二是從竺可楨和小女孩兒身上受到啟發,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的觀察,才能準確的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在此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通過學習課文語言的表達,抓住動作和語言的描寫體會竺可楨爺爺的科學研究精神。

為了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了解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去體會學習。確定了總體的教學思路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來圍繞文章中的一些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詞句來學習。

如:抓住「爺爺,你又看花來啦?」「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的問……」等幾處語言的描寫,引導學生感受竺可楨爺爺研究的嚴謹、認真以及對待他人和藹可親的態度。

從朗讀指導中,我抓住「時間像飛箭……杏樹的花苞。」和文中的一部分對話描寫。分別從中訓練學生有感情的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15自然段至結尾的學習中,我本著從重點詞語,如:頃刻間、興沖沖、鄭重等一些詞語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人物的情感。

儘管預設比較細緻,但由於自己教學經驗的不足,致使多處的感悟學習不深、不透,似乎是停在文字表面的感覺,存在著處理不妥之處。

1、抓住了動作詞語,但抓的不全挖的不透。

教學中我選擇了「習慣的問」體會竺可楨對科學研究的主動**,長期觀察的精神。在備課中,我在教材分析中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對於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卻沒有深刻體會到,可以說帶有一種模糊性進入了課堂。通過課後與小教科滕老師的交流,我發現是自己沒有發覺理解這段內容的方法,怎麼能讓學生準確理解呢?

如果在抓住這一點的同時結合前後的內容,包括竺可楨觀察杏花時的動作,與孩子交談時的一些詞語的流露,很自然地就能理解了這一點。

2、借助對話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但沒有彰顯學生的個性朗讀。

在對話朗讀部分,我設計了想象補充提示語,分角色朗讀,體會竺可楨爺爺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這篇課文出現了幾組一問一答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並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儘管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讀得很是起勁,但總覺得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回顧教學過程,正是在這個環節上我處理的過於急躁,包括提示語的顯示。如果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以不同的感受來讀出不同的語氣達到「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

3、放手讓學生走進文字,但沒有放開。

我以為這節課教師放的不足,今後應在教學時在放的同時應及時的收回,應抓住學生的回答重點點撥,以加深理解,比如:教學第三自然段「爺爺彎下腰來,習慣的問」這時,應抓住「習慣」一詞,從哪還可以看出來?

第一朵杏花

教學提示 一 課型 閱讀課 二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從竺可楨掌握氣候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學習他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態度。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感知課文大意 一 匯入 1 同學們,在平時的...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但教者也發現教學教程中的不足之處 文中出現了幾組一問一答對話,雖然課文也讀了,但對話部分朗讀不夠突出,教者並沒有重點引領學生通過對話朗讀去體會和感悟課文內容和作者對話部分的描寫手法。教者認為 語文教學中,不僅注意到課文內容的重難點,其實,課文朗讀也要注意到重難點,比如 美文誦讀應教會學生抒情的語氣朗...

2第一朵杏花教案

課題第 課第一朵杏花 課型執教者時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後一節。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進一步明確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3.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蘊含的道理,提高閱讀能力。教學重點難點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